浙江加码发展历史经典产业 深意何在?
中新网杭州6月28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一根蚕丝,百转千回;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穿越历史烟云,以丝绸、青瓷为代表的历史经典产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拥有千年历史、汇集民间智慧和文化底蕴的行业。
今年6月以来,浙江高规格召开推进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还专门出台了两个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有何深意?
久久为功 “呵护”经典流传
历史经典产业,意指有悠久历史传承、凝聚人民聪明才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的鲜明特色。浙江丝绸有着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湖州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家蚕丝织品;绍兴作为黄酒的发源地,享有“天下黄酒源绍兴”的美誉,2500年传承不绝。
在长期发展中,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群优势,如今浙江茶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丝绸营收占全国一半,黄酒产量占全国2/3,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占全国“四大木雕”两席,龙泉青瓷是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材资源多达2300多种。
2015年,浙江首次提出“历史经典产业”这一概念,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等十大产业进行梳理整合,以全新视角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在传承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塑造新辉煌。如今,浙江茶产业、丝绸产业、中药产业、木雕产业的规模均超过了200亿元,其中丝绸产业已超过500亿元。
今年6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和《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两个文件,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历史经典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文化传承高地、品牌荟聚高地、人才集聚高地。
然而从全局来看,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的规模相比该省经济总量,占比不算很高,缘何如此重视?
浙江省经信厅负责人对此表示,对历史经典产业,既不能简单以体量规模论英雄,也不能简单以增长速度看优劣。历史经典产业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应当通过引导支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来进一步保护技艺、传承文化、创新模式、发展产业、促进共富。
壮大人才队伍 注入“新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过多年传承,浙江历史经典产业集聚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在浙江龙泉,已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省级90人;拥有3家“中华老字号”企业、12家“浙江老字号”企业。如今,龙泉青瓷、宝剑已经成为当地一张聚人气、旺产业的金名片。
然而,对于历史经典产业而言,有许多技艺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承下来的。促进历史经典产业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还是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专业化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建强“三支队伍”。为助力历史经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浙江正式启动高校与历史经典产业“1高校+1产业”合作机制,即1所大学牵头对接1个历史经典产业开展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
目前浙江已在48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19种专业。如浙江理工大学开设丝绸设计与工程专业,通过打造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产业动态和需求,助力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包括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共同推进丝绸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建设来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表示,发展历史经典产业,一方面要以现代智能技术赋能,另一方面还要开拓新赛道,比如,开发丝绸在医药和健康食品方面的作用,多措并举为其注入新活力。
此外,浙江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的茶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绍兴文理学院的酿酒工程、中国美术学院和丽水学院的陶瓷艺术设计等,每年向社会输送多名毕业生。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根据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需要将进一步组织学校凝练专业方向、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度、契合度,为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
跨界融合 逐浪“新国潮”
小暑将近,位于安吉的宋茗茶博园“宋韵白茶”非遗茶空间人气颇高。该空间集生活风貌、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于一体,吸引了许多年轻“同袍”前去打卡。
从“卖茶叶”到“卖茶景”,到“卖创意”和“卖文化”,宋茗茶博园的落地运营也是历史经典产业跨界发展的一个缩影。
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新生,要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找到硬支撑,不能仅靠文化自觉与情怀消费。
近年来,浙江围绕支撑历史经典产业,在茶叶、中药、丝绸、黄酒等产业布局重点研发项目26项,突出生产方式的创新、产品形式的创新、场景模式的创新等,让历史经典产业“潮”起来。
在产业端,各类品牌也在不断发力。深耕丝绸产业的凯喜雅不断突破丝绸领域桎梏,创新消费场景,面向年轻人推出防晒、可机洗真丝,还应用了数字化AI人工智能织造技术而得以呈现出细腻的渐变效果的蝴蝶缎等,科技赋能让丝绸得以焕发新生。
新时代,浙江历史经典产业还深度融合国潮、国漫、国风等新潮元素,积极开发各类创意产品、伴手礼和数字藏品等新产品,在深入年轻群体的同时,积极“出海”。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5月,浙江省出口文化类商品619.9亿元,同比增长12.2%。
科技赋能、场景创新、人才引领、跨界融合,一次次创新变革是历史经典产业拥抱新时代的积极姿态。历史经典产业的“顶流之路”道阻且长,在守正与创新中,浙江正努力找到平衡点,让新兴产业与历史产业都能焕发出时代光彩。(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漫评:美国伸长臂,“剪不断,理还乱”
- 边疆党旗红丨边境线“活地图”:守护好界碑以里的一草一木
- 以色列政府证实批准加沙停火和人员交换协议 将于19日生效
- 刘建超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 日本自民党超10人有意竞选新总裁
- 气价要涨! 6月1日起南京市上调民用气价
- 全美教育协会发布报告称——美国超过3/4的州面临教师短缺问题
- 北京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支持灾后重建
- 广州垃圾分类注册志愿者超10万人
- 美国肯塔基州一选煤厂发生倒塌事故 致1死1失踪
- 商务部:清理服务业行业不合理的准入限制和违规设置的准入障碍
- 炎炎夏日,这个防晒指南快收下
- 第七届进博会:国家展扩容 海关再增支持措施
- (新春见闻)广西金秀瑶族“阿咕节” :藏在深山中的年味
- 规模回落 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25.34万亿
- 中新教育丨学者呼吁:AI时代家长要保护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探索精神
- 中国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392亿美元
- 60多部新片加入 2023年电影贺岁档获高期待
- 台湾PMI结束连续4个月扩张
- 新疆喀什叶城机场正式通航
- 热门推荐
-
- 复耕补种盼丰收 湖南湘潭县灾后重建见闻
- 宋庆龄纪念馆基本陈列改版揭幕 新增实物展品占比超六成
- 新疆墨玉:工业园区落地家门口 民众就近就业增收稳
- 福建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金身绕境巡安启动
- 第九届三亚文博会开幕 多国展商交流互鉴海洋文化
- 加强“快递盲盒”清理整顿
- 余向荣:发展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根本出路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共同探索跨境电商发展新前景
- 未来三天广东南部仍有较强降雨 有暴雨灾害中高风险
- 俄杜马主席:俄暂停履约是美国外交政策造成的后果
- 河南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各重要时空节点
- 江苏扬州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小产业”开拓“大市场”
- 美债“闹剧”暂缓但风险犹存
- 国际护胃日|一图读懂如何打赢健康保“胃”战
- 国内首条沙漠砂转化为光伏砂生产线启动试生产
- 社科专家把脉侨乡保山 绘就口岸经济新画卷
- 维权缺乏“实锤”,小说“融梗”是再创作还是抄袭?
- 越南与阿联酋签署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开工277个
- 泽连斯基签署2024年乌克兰国家预算法案 军事开支占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