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加码发展历史经典产业 深意何在?
中新网杭州6月28日电(奚金燕 蓝伊旎)一根蚕丝,百转千回;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穿越历史烟云,以丝绸、青瓷为代表的历史经典产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拥有千年历史、汇集民间智慧和文化底蕴的行业。
今年6月以来,浙江高规格召开推进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还专门出台了两个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背后有何深意?
久久为功 “呵护”经典流传
历史经典产业,意指有悠久历史传承、凝聚人民聪明才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的鲜明特色。浙江丝绸有着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湖州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家蚕丝织品;绍兴作为黄酒的发源地,享有“天下黄酒源绍兴”的美誉,2500年传承不绝。
在长期发展中,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群优势,如今浙江茶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丝绸营收占全国一半,黄酒产量占全国2/3,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占全国“四大木雕”两席,龙泉青瓷是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材资源多达2300多种。
2015年,浙江首次提出“历史经典产业”这一概念,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等十大产业进行梳理整合,以全新视角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在传承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塑造新辉煌。如今,浙江茶产业、丝绸产业、中药产业、木雕产业的规模均超过了200亿元,其中丝绸产业已超过500亿元。
今年6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和《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两个文件,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历史经典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文化传承高地、品牌荟聚高地、人才集聚高地。
然而从全局来看,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的规模相比该省经济总量,占比不算很高,缘何如此重视?
浙江省经信厅负责人对此表示,对历史经典产业,既不能简单以体量规模论英雄,也不能简单以增长速度看优劣。历史经典产业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应当通过引导支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来进一步保护技艺、传承文化、创新模式、发展产业、促进共富。
壮大人才队伍 注入“新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过多年传承,浙江历史经典产业集聚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在浙江龙泉,已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9人、省级90人;拥有3家“中华老字号”企业、12家“浙江老字号”企业。如今,龙泉青瓷、宝剑已经成为当地一张聚人气、旺产业的金名片。
然而,对于历史经典产业而言,有许多技艺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承下来的。促进历史经典产业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还是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专业化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建强“三支队伍”。为助力历史经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浙江正式启动高校与历史经典产业“1高校+1产业”合作机制,即1所大学牵头对接1个历史经典产业开展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
目前浙江已在48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19种专业。如浙江理工大学开设丝绸设计与工程专业,通过打造校企合作项目、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产业动态和需求,助力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包括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共同推进丝绸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建设来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表示,发展历史经典产业,一方面要以现代智能技术赋能,另一方面还要开拓新赛道,比如,开发丝绸在医药和健康食品方面的作用,多措并举为其注入新活力。
此外,浙江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的茶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药、绍兴文理学院的酿酒工程、中国美术学院和丽水学院的陶瓷艺术设计等,每年向社会输送多名毕业生。
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根据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需要将进一步组织学校凝练专业方向、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匹配度、契合度,为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
跨界融合 逐浪“新国潮”
小暑将近,位于安吉的宋茗茶博园“宋韵白茶”非遗茶空间人气颇高。该空间集生活风貌、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于一体,吸引了许多年轻“同袍”前去打卡。
从“卖茶叶”到“卖茶景”,到“卖创意”和“卖文化”,宋茗茶博园的落地运营也是历史经典产业跨界发展的一个缩影。
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新生,要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中找到硬支撑,不能仅靠文化自觉与情怀消费。
近年来,浙江围绕支撑历史经典产业,在茶叶、中药、丝绸、黄酒等产业布局重点研发项目26项,突出生产方式的创新、产品形式的创新、场景模式的创新等,让历史经典产业“潮”起来。
在产业端,各类品牌也在不断发力。深耕丝绸产业的凯喜雅不断突破丝绸领域桎梏,创新消费场景,面向年轻人推出防晒、可机洗真丝,还应用了数字化AI人工智能织造技术而得以呈现出细腻的渐变效果的蝴蝶缎等,科技赋能让丝绸得以焕发新生。
新时代,浙江历史经典产业还深度融合国潮、国漫、国风等新潮元素,积极开发各类创意产品、伴手礼和数字藏品等新产品,在深入年轻群体的同时,积极“出海”。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5月,浙江省出口文化类商品619.9亿元,同比增长12.2%。
科技赋能、场景创新、人才引领、跨界融合,一次次创新变革是历史经典产业拥抱新时代的积极姿态。历史经典产业的“顶流之路”道阻且长,在守正与创新中,浙江正努力找到平衡点,让新兴产业与历史产业都能焕发出时代光彩。(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戴国强:金融机构融资融智并举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 浙江高校研究团队发现两个昆虫新物种
- 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今年第三次喷发
- 发挥美术理论评论作用 促生更多精品力作
- 热门“出片”地被“霸占” 北京多个公园开始谢绝商拍
- 今年暑期广东迎来水路出行高峰
- 黄河干流河南段出境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
- 采样拭子无毒无害,可放心使用
- 创新创业青年相聚上海闵行 共探“元宇宙与产业未来”
- 刚被罚款3.55亿美元后 特朗普“带货”球鞋
- 公众何以对“调休”喋喋不休?
-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新型消费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时代命题 媒政商学共谋高质量发展
- 休一天假花半天开证明 记者调查“小众”假期落地难
- 国家发改委调研:中国平台企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等领域投资力度
- 加拿大将在今秋首次设定临时居民目标数量 正收紧外籍工人引入
- 元旦假期消费火热 市场供销两旺
- 深江铁路施工现场发生坍塌 13名现场作业人员失联
- 海南为林长制定“护绿”“扩绿”“管绿”“兴绿”四项任务
- 往昔“远东第一大水厂”迎140周岁生日
- 热门推荐
-
- 海南澄迈取消商品住房限购政策
- 袭击特朗普枪手作案动机仍不明 FBI披露调查最新进展
- 国家发改委主任:加快出台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 (身边的变化)闽北乡村污水变清流 擦亮和美乡村生态底色
- 殷墟博物馆新馆将于2月26日对公众开放
- 热评丨“520”不再为爱奔波 “跨省通办”惠及百姓生活
- 古老甘肃非遗正青春 现代学徒携手闯世界
- “穗岁康”试点近4年来赔付金额累计超20亿元
- 500余业界嘉宾相聚山东青岛共话半导体显示产业发展新趋势
- 北京人艺重温莫里哀人生谢幕之作
- 秋天来了!北京官宣9月20日正式入秋 较常年偏晚一周
- 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开幕
- 国家图书馆“晒书”亮宝 展示高超古籍修复技艺
- 强降雨致湖南全省121.6万人受灾 转移安置9.65万人
- 俄罗斯传奇试飞员驾驶苏-57隐形战斗机降落日本?
- 快讯!韩国法院批准尹锡悦逮捕令
- 布朗族古稀老人传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
- 4人被困秦岭冰晶顶 官方通报:其中2人已遇难
-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实施多项申办赴华签证便利措施
- 中国贸促会:近五成外企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