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专家:人才培养激活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应用成关键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 (尹倩芸)伴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各行各业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正大幅增长。中国信通院企业数智人才标准特聘专家、帆软数据应用研究院院长梅杰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提到,如何让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人能应用数字工具进行产出,是当前企业培养数字人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其背后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数字人才培育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在政策层面,国家已显示出重视。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数字人才的缺口仍较大。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仍在不断扩大,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涌现,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梅杰同样关注到了这一趋势,他提到,在五年前企业可能会认为数字化是IT部门中十几个人的事,但现在大部分企业会要求企业管理者及业务骨干都具备数字化能力。据他观察,企业数字化人才的比例从原来的10%,到现在变成40%或50%甚至更高。
不过他亦指出,当前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员工学习数字化技术之后如何具体应用并有实际产出,这也是数字化工具在企业中落地产生价值的过程。
对此,梅杰认为可以借助“杨三角”理论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更高效培养数字化人才。该理论模型由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员工治理三方面组成,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员工思维可代表是否具有学习数字化技术的意愿,员工能力意味着是否具有数字化能力,员工治理则代表企业是否能提供数字化平台让员工发挥所长。
借助这一模型,梅杰建议,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时首先需要激发员工的数字化学习意愿,同时配置合理的企业员工能力建设计划,并借助数据工具平台降低员工的学习门槛和时间周期。
在近日举行的帆软北京用户大会上,多位企业代表及数字化转型专家也就数字人才等话题,进一步探讨企业数据价值及如何让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武汉将举办千场阅读活动 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 安全与AI创新融合 360安全大模型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摘获两项大奖
- 天津港增开直航菲律宾新航线
- 警惕!燃气聚能环既不节能也不安全
- 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暨产业合作活动周将在东兴举办
- 甘肃白银景泰百公里越野赛案一审宣判
- 大连新增世界级“生态名片”——碧水青山 候鸟翔集
- (新春走基层)浙江宁海湾上演“寻龙记”市民游客争相“讨龙彩”
- 上海:“沪科专贷”“沪科专贴”已惠及科创企业2900余家
- 博物馆差异化发展大有可为
- 联合国车辆在加沙遭以军射击?美国:系沟通失误所致
-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首次出版亮相
- 广告屏蔽软件治不了弹窗广告乱象
- 9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 物流业务需求回升
- 斯里兰卡抢滩中国春节市场 推出免签证费等利好政策
- 60余位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近120幅书画作品在沪集中展出
- 追梦火焰蓝|“人间秘境”的忠诚卫士
- 日本1月核心CPI同比上升2%
- 兵分多路解诊疗难题 让脆性X综合征不再“缺医少药”
- 美国开市客(Costco)首席执行官将辞职
- 热门推荐
-
- 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热点问题解读 呼吸道感染患儿如何就诊
- 1月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新增备案规模达1428亿元
- “三八”国际妇女节 重庆客运段重组“女车班”
- 外媒:基辅市中心发生火灾 “距乌总统办公室不到500米”
- 痴迷砖雕的西安青年:刻刀为笔墨 古砖会“说话”
- 江西龙南九连山首次拍摄到“中国国蝶”高清动态视频
- 旅游行为不文明,游客被景区纳入黑名单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千种后再出发
- 美媒:“选择困难症”,美国共和党大捐款人押注多位参选人
- 剧版《繁花》有望9月播出
- 广东外来入侵物种有多少?怎么防?
- 漫评美拟禁止网联汽车使用中国软硬件:”强行切断”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4.4级地震
- “弦”上逐梦五十载:郑华延的“二胡人生”
-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风国潮助推动漫产业发展
- 广西友谊关口岸2024年货运车辆突破50万辆次
- 考上事业编的41名考生为何被清退?
- 海南自贸港允许外籍人员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 竞业限制,应该限制什么
- 抢票“林俊杰”付款变“林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