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促汽车消费,成效几何?
中新网成都5月26日电 (单鹏)26日,成都派发了3000万元新一轮购车补贴。这是继成都不久前响应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后,开展的又一轮促进汽车消费活动。
促进汽车消费对于拉动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当前,汽车换代需求在万亿元以上级别,开展大规模以旧换新可激发消费潜力。今年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提出自该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
作为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成都正积极促进汽车消费。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实施的背景下,成都市提出,在2027年8月5日前,对将在该市登记注册的非营运性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报废,并在该市购置和上牌新能源汽车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最高8000元/辆的置换奖励;在2024年6月前,参与“蜀里安逸·乐享成都”新能源汽车置换活动,可再叠加5000元奖励;为支持成都各区(市)县面向新能源车企出台相关政策,设置新能源汽车提质增效奖励,并对成都符合条件的二手车经销企业,按其销售额的0.5%给予奖励。
随着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推广,近来多家车企反馈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主动咨询申请以旧换新补贴。“以旧换新补贴得到了很多客户的关注。除了国家的补贴,成都部分区市县也提供了相关补贴,这对促进汽车消费是一大利好。”比亚迪市场经理徐雯婷表示。
“近来我们接到的购车政策咨询量明显提升,其中大部分都是咨询以旧换新活动如何实施,并咨询特斯拉同步推出的限时置换政策和限时金融政策等内容。”特斯拉区域总经理黄磊表示,车企欢迎并认同四川省以及成都市近期不断推出的各类促进消费的政策和活动,每个政策和活动的发布都会对销量有不错的促进。成都有非常大的汽车更新换代的市场需求,以旧换新措施能有效推动汽车梯次更新,优化交通领域能源结构,拉动汽车流通产业,刺激新能源和低排量汽车消费。
“目前成都拥有670多万辆汽车,其中包括数十万辆老旧车。”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秘书长邓小亮表示,汽车促消费措施能够很好地缓解汽车产业下行压力。此外,此次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的实施,还有助于推动交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使交通更加环保,环境质量加快改善,“此轮补贴有助于把高排放、高污染的车辆替换为更加清洁、污染更小的燃油车和电动车。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满足国六B的燃油车,都能使交通更清洁,助力实现交通结构的升级替代。”(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玉岑铁路重难点工程——黄华河大桥下部结构完成施工
- 女性出现缺铁性贫血,不如先好好吃肉
- 层林尽染、云海壮观、稻浪翻涌……金秋十月 美景入画来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广昌打造“数字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联大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
- 一把卷尺量世界
- 大蒜薄荷齐上,“黑科技”修文物
- 外媒:马克龙到访黎巴嫩 系2020年以来首次
- 更大力度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 烟火气、特种兵式旅游等入选中国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 被喊“水”的职业规划课为何临毕业才露出“闪光点”
- 秦刚同白俄罗斯外长阿列伊尼克通电话
- 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开
- 上万只候鸟抵达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比往年提前10余天
- 爱康AI智爱之夜“摊牌”了 速戳一览晚会高能亮点
- 世界美发大会厦门启幕 中外业者共探行业未来
- 红通逃犯非洲归案记
- 机票降价,节后流行“空降兵式旅游”
- “新年刚过,我已经买好了十一旅游的机票”
- 高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 经济发展新动能聚集增强
- 热门推荐
-
- 流感发病增多 广州疾控:不必盲目抢种疫苗
- 广西柳州探索海事监管一体化模式 解决锂电池出口“二次装箱”难题
- 中国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
- 文旅部: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行“满月” 发送旅客约11万人次
- 做好退役电池回收利用
- 西藏安多老人忆述:青藏公路“升级”带来巨变
- 民调:通胀带来经济压力 美国近半数民众生活捉襟见肘
- 广州黄埔警方连捣2个制售假烟窝点 查获假烟220万支
- (投资中国)东京海上日动(中国):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 国家发改委:3月18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不作调整
- (新春见闻)中越民众跨国奔赴共享“年味”
- 攻坚克难!手术机器人助阵腹腔镜下取癌栓
- 专家:发展低空经济要找准自身优势 不能一哄而上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天镇:渔业里的绿色致富经
- 赏高甲戏逛艺术市集 福建泉州打造别样夏夜
- 国资央企系统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榆林地区支线物流示范运行启航
- 巴西圣保罗瓜鲁雅一银行被武装犯罪分子炸毁
- 2022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