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 市场广阔(大数据观察)
核心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国务院办公厅1月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涵盖一二三产业,孕育着新机遇,也必将催生新领域和新赛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我国银发经济现状如何?如何发展银发经济,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在各地进行了调查。
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目前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
“食堂开到了家门口,走几步路就到,很是方便。”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江动社区“长者幸福食堂”,居民刘秀兰买了一份红烧带鱼,“在家做饭得忙活一上午,在这吃口味好、分量足,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
为了让老年人吃饱、吃好,“长者幸福食堂”聘请了专业厨师,每日菜式搭配不重样,并根据广大老年居民的意见,对菜谱进行调配和更改。
记者采访时发现,不少老人都对助餐服务有需求。黑龙江省鹤岗市退休老人徐冰说:“我们老两口做多了吃不了,做少了营养不均衡,要是有社区食堂真是能解决日常生活的大问题。”
除了助餐服务,广大老年人还有很多消费需求有待满足。山东省荣成市市民颜石说:“现在腿脚不方便,很难找到专业的护理人员上门提供助浴、助洁服务。”辽宁省沈阳市市民朱安良说:“希望家附近有老年大学,让退休生活更丰富。”
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发展银发经济,既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人口发展研究室主任胡祖铨表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
国务院办公厅1月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基于我国银发经济发展现状,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目的出发,破解急难愁盼问题、扩大供给规模、培育潜力产业、优化发展环境。“相信在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下,我国银发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不断夯实群众美好养老生活的物质基础。”胡祖铨说。
增加优质老年用品供给
先后发布两批产品推广目录,涉及631个优质产品
“小联、小联,我想打车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的86岁居民唐敏(化名)心脏不太好,自从家里装上AI(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后,每次外出就医都会向“小联”发出需求,后台立即安排车辆上门接送。“小联”不仅能帮老人打车,还能提醒吃药、陪人聊天、播放娱乐节目。万一老人在家摔倒,还可以语音呼救。
目前在北航社区,500多户老人家里安装了AI机器人。老人家中智能设备发出呼叫后,在社区或专业服务机构的智慧养老平台上会实时显示相关信息,后台有24小时在线的工作人员及时响应。
像“小联”这样有丰富助老功能的AI机器人是我国老年用品市场上的新宠。据统计,2023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元。
为了满足老年用品市场的新需求,相关部门指导广大生产企业下大力气提升老年用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努力让老年人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加大优质老年用品市场供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发布了两批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主要聚焦老年服装服饰、陪护机器人、智能监测仪、多功能护理床等631个优质产品。
强化标准,引领老年用品提质。为建立健全老年用品标准体系,相关部门发布了《适用于老年人的家用电器通用技术要求》《老年公寓家具通用技术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产品质量规范上对企业提出要求。
“我国老年用品总体有效供给能力仍显不足,目前全球市场有6万多种老年用品,但我国老年用品还不到1万种。而且一些产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不高,产品的精细化、智能化不足。”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表示,“要引导企业看到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针对老年人不同场景、高品质的需求,积极开发优质的老年产品,让老年用品市场供给上一个新台阶。”
提高各类老年服务品质
到2025年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现在我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看病、开药,比去医院方便多了。”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居民邹云海说,“社区每年还给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次免费体检。”
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寒介绍:“根据健康体检结果,我们结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将发现的慢性病患者纳入相应的健康管理,对指标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诊或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因此,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放在居家和社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印发的《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岁数大了,很多活干不动了,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社区与家政公司合作,我自己在楼下遛弯就能预约,方便省事。”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五一社区居民姜淑娜说。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老年群体,当地家政公司走进社区提供多种服务。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郑志刚认为,老年服务市场有效供给持续增加,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有所提升,特别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还要不断提升养老照护、老年健康、文化旅游等各类老年服务的品质,切实保障老年消费者权益,持续释放老年人消费潜力。
“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姜向群说,“目前50后、60后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等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非常突出。未来,越来越多懂科技、爱时尚、有活力、重品质的老年人将推动养老需求和消费结构更新迭代,有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铁三角”回归 《南海归墟》架构中式海洋奇观美学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第八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申报工作开启
- “鲁迅文学奖”作家新作官宣 《一日顶流》影视全版权开发
- 古人点的香是什么味儿?女制香师带你“闻香识敦煌”
- 【图解】2024年盘点:数说科技创新亮点
- 《玛纳斯》在中国摄影艺术节“传唱”
- “暖冬游”“冰雪游”“午后经济”火热 消费释放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添“薪”
- 助力中国国际教育发展 英文测试走上“数字化”之路
- 闽宁资金助力宁夏彭阳农特产品走上智能化之路
- “山海经艺术科技展”为传统文化带来现代诠释
- 福建京剧院优秀剧目全国展演在深圳启幕
- 同济大学周彩存教授领衔的两项国际多中心肺癌研究获重大突破
- 中新健康周报|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已启动 162个药品参与
- 巴西楼房坍塌事故致14人遇难
- 西藏墨脱公路通车十周年:边城山乡迎巨变
- (杭州亚运会)浙江温州阿姨“半路出家” 60岁执裁杭州亚运会游泳比赛
- “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柏林开幕
- 水利部:西江2号洪水洪峰已通过梧州江段
- “牛肉面不要牛肉”餐馆走红 网友“安利”更多爱心餐馆
- 热门推荐
-
- 国际热评:停止区别对待来自中国的游客
- 山西今秋再办文博会 首设“一带一路”文创专区
- 【新春走基层】重生态育成“幸福湾”
- 占比99%!今冬呼吸道头号“凶手”横行,这种常见药别乱吃
- 高通发布《2022高通中国企业责任报告》
- 横琴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业务落地
- “流量”变“销量” 沪上“家门口”工博会举办
- 花上千元听CD?专家解读明星假唱法律问题
- 浙大支教团联合博主为四川5500名彝族女生捐赠卫生巾
- 联合国副秘书长敦促苏丹冲突双方履行保护平民的承诺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9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档案里的时光: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第四次大修复情况如何?
- 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强劲 智能驾驶汽车将成增长点
- 中国新机遇 | 这些考试,向“老外”开放
- 共赴“诚信之约” 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
-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5.4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 德国科隆市中心突发爆炸!警方正采取行动
- 以年轻视角探索年代剧的创新表达 《父辈的荣耀》研讨会举办
- 湖南自主研制盾构机首次出口意大利
- 购买的自助餐券过期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