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美国Tech Times《科技时报》揭露脱毛膏可能致癌
据美国知名媒体Tech Times《科技时报》当地时间5月9日报道,脱毛膏的核心成分巯基乙酸有“致癌性”风险。该媒体原文指出,“长期使用脱毛膏不能保证不会发生致癌风险”。该媒体引用相关论文和研究指出,脱毛膏中最常用的有效成分是巯基乙酸,可经皮渗透至人体组织,“这种化学成分持续渗透皮肤可长达一天”。而反复使用脱毛膏可能会促使有毒物质渗透进入皮肤,进而引发癌患风险。
美国Tech Times《科技时报》认为,关于脱毛膏可能致癌的观点,这已经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脱毛膏致癌成分巯基乙酸的潜在健康风险需要引起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并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以确保符合并维持安全标准。消费者使用脱毛膏等产品时需要谨慎。尽管脱毛膏的安全性不是常用剂量的主要问题,但《科技时报》报道已经描述了潜在未知风险和影响,需要人类通过持续调查研究。
尽管美国Tech Times《科技时报》揭示脱毛膏可能存在致癌性,但该媒体也引用了专家观点及目前研究分析表明“脱毛膏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报道指出,“一种物质是否会导致癌症,取决于接触量、持续时间和接触方法。如果在皮肤上短暂使用,人体吸收非常少,其毒性效应可能较弱。然而,长期和广泛的使用不能保证不会发生致癌效应。”
根据百度百科关于“脱毛膏”词条释义,脱毛膏产品中比较常见的脱毛成分,是巯基乙酸和巯基乙酸钙。据《中国化妆品》期刊相关研究文章介绍,巯基乙酸与巯基乙酸盐不但有刺激性、过敏性,还可能破坏人体的造血功能,甚至诱发淋巴癌、膀胱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的风险。
Tech Times《科技时报》报道援引《皮肤研究杂志》2008年4月号上的一篇题为“脱毛膏作为渗透增强剂对人角质层结构的影响”的文章。该期刊文章详细介绍了一项旨在表征脱毛膏对经皮给药和相关结构变化的影响的离体研究。该研究表明,虽然脱毛膏可以增强药物的渗透,但也可能促进外源性有毒物质对皮肤的渗透。在活体人体皮肤中,单次使用脱毛膏后这种增强的渗透窗口的持续时间尚未得到精确确定。然而,反复使用可能会增加对有毒物质的渗透风险。这一发现强调了在使用脱毛膏时需要谨慎,特别是在个体可能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该研究报告了两种市售含有巯基乙酸的脱毛膏对小鼠背部皮肤的短期(3天和1周)和长期(2周)使用后皮肤反应的测试。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应用后不同时间段内皮肤的反应。结果显示,使用脱毛膏导致皮下纤维细胞和毛囊数量增加,同时促进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表达水平升高。
此外,Tech Times《科技时报》报道调查发现,自广泛使用脱毛膏以来,互联网上已经有许多关于皮肤科医生治疗使用这些脱毛产品导致皮肤损伤的病例报告。其中一例涉及一名女大学生,她因为对自己腿部和手臂上毛发密度感到不安,影响到自己的外表,开始每天在外出前使用脱毛膏。这导致她的手臂严重皮肤侵蚀。尽管学生的手臂最终在医学治疗下愈合,但脱毛膏涂抹区域留下了广泛的疤痕。
Tech Times《科技时报》指出,这些案例和报告突显了市场上各种脱毛产品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重大关注。在化妆品市场上,广告宣称具有“纯植物脱毛”、“永久脱毛”和“一次性脱毛”等说法的产品可能会令人困惑,有时会误导,其中混有假冒伪劣产品。普通消费者通常很难区分优质产品和劣质产品,导致由于使用劣质脱毛膏而产生的红肿、肿胀和斑点等不良反应。权威医生和专家断言,没有任何脱毛化妆品能够实现永久脱毛,纯植物基脱毛膏尚未开发出来。消费者应当警惕相对较差的脱毛膏,其复杂成分可能会轻易地损害皮肤,即使是合格的脱毛膏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造成伤害。对于长期使用或有潜在风险的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有皮肤病史的人,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员。
Tech Times《科技时报》是全球知名科技媒体,主要报道科技、科学和健康行业的最新创新和发展,以及每天行业面临的挑战,为全球读者带来最新的技术创新,以及科学和医学突破。
相关报道
据南方都市报《10款脱毛膏测评:有产品试用后出现皮肤红肿刺痛》报道,脱毛膏产品的脱毛原理,一般靠产品中的脱毛成分和毛发中的蛋白发生反应,通过破坏毛发的角蛋白二硫键,让毛发变得脆弱易断。脱毛膏产品中比较常见的脱毛成分,是巯基乙酸和巯基乙酸钙。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随机购买了10款市场畅销产品并送检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时征集消费者对产品进行试用体验。测试结果显示,被抽选的这10款脱毛膏样品主要成分为巯基乙酸,部分脱毛膏品牌巯基乙酸含量接近限值。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化妆品检测中心负责人叶理接受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研究员采访时表示,部分消费者出现过敏、灼伤等情况,可能与脱毛膏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比如巯基乙酸盐有关。巯基乙酸盐,能活化角质形成细胞的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通过信号通路募集中性粒细胞,使涂抹脱毛膏的皮肤浸润中性粒细胞,引发皮肤红,肿,热,痛等不适。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过敏、烧伤灼伤等是脱毛膏消费投诉关键词,有消费者使用脱毛膏后如针扎般刺痛。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通讯:纠正“弯曲”的人生
- 首届西城区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圆满落幕
- 2024-2025冰雪季全球推介会哈尔滨启动 集中展示冰雪旅游特色
-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诗经》古籍影印出版
- 快递怎么收,可以商量办
- “公交医生”节日“问诊”保障市民出行
- 浙江省侨商会访侨企送服务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侨动力”
- 四川原创话剧《苏母》启动创排 冀传承良好家风家教
- 税惠赋能助推广东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专家:症状减轻不代表炎症消失 哮喘治疗应长期、连贯
- 海南儋州:冲刺海南自贸港首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制造”到“智造” 上海汽车产业加速向新
- 巴基斯坦和伊朗同意缓和局势 伊朗外长受邀访问伊斯兰堡
- 门票住宿订单量环比猛增 北京成暑期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 西渝高铁康渝段万家山隧道进口掘进突破1000米
- 伊朗外长访问土耳其 讨论能源贸易合作等议题
- 投资机构警告:美国通胀高企或长期持续 美股回报率将长时间惨淡
- 吉祥航空上海至雅典新洲际航线成功首航
- 广州楼市国庆“火”了 网签量位居四大城市之首
- 《经济战争论》新书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 热门推荐
-
- 77位诺奖得主联名反对特朗普提名的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
- 快递加“数”跑激发经济新动能 消费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 海外网深一度:泄密者的“炫耀”暴露“窃听帝国”的勾当
- 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学者与读者共读《拜占庭帝国史》
- 中国A股9月开局遭遇调整 保险股逆势上涨
- 海南发布实施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提高防灾能力
- 10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较上月微升0.5个百分点 创近一年新高
- “滚烫”陷阱,“热辣”减肥药检出泻药
- 人工智能持续火爆 北京上海深圳跻身第一梯队
- 广西钦州港与越南海防港跨境“直通船”首航
- 韩国执政党党首:尹锡悦下台前将不插手韩国国政
- 内蒙古去年签发原产地证书金额破30亿美元
- 米兰·昆德拉去世:不愿被诺奖骚扰,只用作品说话
- 京港两地35家科技社团开展生命健康创新对话
- 中国企业再次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 气温“俯冲式”下跌 上海“速冻周末”迎初雪
- 山西忻州文旅走进天津 4条线路开启特色“忻”春之旅
- 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累计投放突破10万亿元
- 2024年杭州慈善总会系统募集善款5.24亿元
- 返岗复工 山西85名吕梁山护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