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城养老需要更多加分项
时下,“跨城养老”正成为养老新趋势。不少老年人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搬到周边环境良好、生活成本较低的市县居住生活。“不是大城市住不起,而是小城市更有性价比”这个网络流行语,或许可以精准概括“跨城养老”。
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模式时,往往综合考虑居住环境、养老成本、医疗资源、交通便利程度等多种因素。此外,两代人是否同住、是否方便家人照顾,也是影响银发一族在哪儿养老的重要条件。
大城市收入、消费水平高,养老成本也相对较高。老年人选择去邻近小城市居住,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方便在大城市工作的子女就近照顾。这种异地养老模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很流行。而且,相较于一线城市,不少中小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承接老年人的积极性也很高。
银发一族热衷“跨城养老”,除了因为性价比更高之外,还在于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络不断织密,让说走就走的“跨城生活”成为可能。
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正在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养老。京津冀地区聚焦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发布《关于推进京津冀养老政策协同的若干措施》等多份文件。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41个城市超2万家医疗机构,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等医保事项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同城化。
区域一体化发展为“跨城养老”创造了条件,“跨城养老”也让区域协调发展成色更足。随着养老服务行业逐步升级,区域内中小城市的交通、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也将逐步缩小。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养老模式将形成示范效应。
尽管交通、政策等层面的堵点陆续解决,异地养老仍面临不少挑战。银发一族当下的养老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趋势。除了医疗养护等物质生活方面需求,许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满足,需要有关部门和养老机构进一步探索养老服务尤其是“跨城养老”的更多解法。为此,可以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延伸,统筹区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立公共服务协同配套推进机制,从而进一步缩小区域内公共服务差距。
(中国经济网供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前海人寿开展“保险五进入”7.8金融知识宣传活动 让保险走进千万家
- 辽宁抚顺金矿坠罐事故造成3死1伤 矿井无证停建事发时为私自盗采
- 专家:夏季应警惕动脉瘤破裂出血
-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动力何在?
- 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主塔全部封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图书《中国字 中国人》正式发布
- 从G20看近年全球经济治理演变态势
- 你读过米兰·昆德拉的哪些作品?
- “2023韩国小记者中国行”在韩举行启程仪式
- 北京亦庄加速构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 戏曲名家老当益壮汇聚《2024戏韵重阳联欢会》
-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加速出海
- 欧盟官员:欧盟已为乌克兰训练1.6万名军人
- 话剧《鳄鱼》演员杭州对谈:能演莫言的作品是幸运的
- 巡回医疗+“三医”联动 山西乡宁探路慢病管理新模式
- 中国代表在安理会就巴以局势阐述中方立场
- 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6月起免费开放
- 国产影片“本土梦”何以更美?
- 回顾性研究证明:加强针接种可显著降低新冠重症率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广丰油茶种植为乡村振兴添“油”加力
- 热门推荐
-
- 哈马斯官员接受CNN专访:以色列必须接受永久停火
- 露天种植会否成为新疆南果北种新方式?
- 北京至天津海教园通勤定制快巴将于10月12日开通试运营
-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华辰装备曹宇中:和机床“死磕”40多年,打破国外围堵
- 2022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金秋创意待燃
- 中新健康丨甲流刚好又中乙流?9个问答看懂这波流感
- 陈思昌:中国式现代化点燃各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 云南将建3670个工会驿站 把温暖送到户外劳动者心坎上
- 罕见病诊疗:一场几代人接力的“马拉松”
- 上海创新创业十大研修营“圈粉”青年 布局“未来式”
- 非洲记者走进镇北堡西部影城 感慨中国电影对世界影响深远
- 10月1日火车票今天开售!车票紧张?官方支招
- “四不像”中华鬣羚现身广东南岭
- 财政部印发通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
- 中菲将加强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 北京打造“演艺之都” 去年营业性演出达4.9万场
- 2024国庆档总票房破15亿
- 湖北恩施以品牌引领着力发展茶产业 83万名茶农因茶致富
- 贵州遵义:文明建设奏新曲
- 云南西双版纳持续释放开放活力 边境村幸福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