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产业何以成为蕴育新质生产力的“沃野”?
中新网上海3月22日电 题:上海:未来产业何以成为蕴育新质生产力的“沃野”?
记者 樊中华
2022年9月,上海在全国打响了超前培育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第一枪”,提出将聚焦健康、智能、能源、空间、材料五大产业领域16个细分赛道,全力“蓄力”未来。
此后一年多时间内,上海跃马扬鞭加速布局,引导未来产业“走入现实”:从市级层面发布的五大领域细化行动方案,到区级层面以优势引领的产业规划;从打造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完善产业空间规划,到搭建国际舞台、支持全链创新遴选出近百颗闪耀的“未来之星”,上海乘时乘势,力促未来产业进入从“蓝图”化为“施工图”,再转向“增长图”的高速发展轨道。
应势而谋:前瞻布局“根深叶茂”
事实上,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是上海近年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未来产业的落地生根,上海最终构建起了根基扎实、梯度延展的(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以绿色低碳和数字化为两大方向,‘3+6’创新产业体系是当下已经非常成熟的产业,四大新赛道是一些技术路线大都较清晰、技术迭代速度快,在未来3-5年就可能爆发并具有广泛渗透性的领域,而五大未来产业,则是根植于现有产业基础上、可能在未来10-15年成长爆发的更加前沿的领域,”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专家丁国杰对中新网记者分析,上海是在已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先行抢占未来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也正因此,上海的未来产业布局更加注重“开门合作”,共力打造创新链“环环相扣”。如上海市经信委联合上海市发改委,在脑机接口、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智能计算等领域加强重大项目布局;上海市科委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区块链、超导等领域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教委面向未来产业学科专业,超前布局合成生物、区块链、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学科,储备未来所需人才。
同时,“生态建设先行”也成为上海布局未来产业的鲜明特色。上海先后打造了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做强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政、企、校联手建设了两家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构筑起一批创新联合体,以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双向通道,切实推动未来产业稳步、有序、健康成长。
顺势而生:未来创新“锋芒初现”
当“未来种子”聚扎产业沃土,五大领域萌发的“上海创新”便格外引人瞩目。
在未来健康领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开发出“基于蚕丝蛋白的自适应柔性光电子神经探针”的新一代植入式脑机接口,脑虎科技实现全链条100%自研。
在未来空间领域,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入轨,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在未来材料领域,以心医疗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为世界首创,相比传统材料,制造成本和生产效能大大提高,实现该技术领域全球领跑。
在未来能源领域,奥威科技电容储能国内领先,上海派能是少数储能上市企业,纬景储能在液流长时储能赛道上走在前列,并与美克生能源跻身全国创新30强榜单。
在未来智能领域,全国首个生成式 AI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模塑空间”在沪成立,吸引超过50家大模型企业入驻。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正在推进。
不少专家指出,上海未来产业创新“百花齐放”,一是由于产业根基深厚,由传统优势产业衍生的产业链和创新要素为未来创新的萌发提供先天“养料”;二是上海特别注重了对技术成熟度不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的侧重引领,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
如2023年,上海市围绕未来产业16个细分领域,编制“一业一方案”,发布新型储能、XR科技等白皮书;率先推荐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四个方向89个项目参与国家工信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数量全国第一;2024年初,再次聚焦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技术、新型储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探采、绿色材料和非硅基芯材料九大重点领域启动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
聚势而行:开放互鉴“星光璀璨”
让“漫天星座”无碍组网通信的霍尔电推进系统,能潜入深海探测可燃冰的“庞然大物”机器人,有望在一两年内商用的垂直起降“空中的士”,为超大AI模型提供“脑力支持”的智算机,能植入心脏、置换瓣膜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在22日举办的首届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颁奖仪式上,由80个“未来项目”和20位“未来人才”组成的100颗“未来之星”冉冉升起,共同勾勒出了势不可挡的“未来图景”。
而这一以“未来”之名,面向全球的产业大赛,不仅是上海聚“未来”之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也搭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领域交流平台,让产学研各界看到了前沿科技、思想碰撞出的“未来之光”。
有参赛者指出,全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同台竞技,可以让更优秀的企业展现其前瞻性科技,让更多元的行业人士产生深层次互动,让更广泛的人群领略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对于参赛企业更是难得的宝贵学习机会。
更有不少参赛者认为,未来产业具有多元技术融合的“跨界”创新属性,因此需要更加开放的生态和平台,在每一个创新环节都能打破行业领域壁垒,进行充分交流和相互启迪,这也是此次全领域覆盖的大赛吸引诸多创新者参赛的重要因素。
百“星”闪耀之时,上海应如何进一步为未来产业锻造强韧的创新链、打造繁荣生态?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在当天的致辞中表示,上海将通过深化“科技+产业”双链融合、推进“项目+人才”双轮驱动、完善“载体+平台”双创生态,进一步夯实未来产业技术底座,推动资本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协力,加快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集聚。
获未来产业人才“超能奖”的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定华则建议,对未来产业或新的技术,社会各界应有更强的包容心,“在勇闯‘无人区’的新阶段,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短板,而短板眼前的经济价值都很少,希望政策支持,坚持主动培养细分领域初露头角的人才、科技与企业,使之成为行业大师和链主企业,驱动未来技术更好更快地发展、落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海淀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向硬科技拓展
- “火热”的口岸贸易是中越经贸往来加密的真实写照
- 小龙虾上脸 脸谱面膜大热
- 广州龙卷风受灾严重区域垃圾清运工作将持续至30日
- 乌总统签署法令成立无人作战系统部队
- 伊朗外交部就美伊换囚发表声明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 (经济观察)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近四个月新高,升值能继续吗?
- 【应急救援基层行】中化舟山队:锻造国家危化救援的尖刀
- 暑期旅游火 交通出力多
- 85.8%受访青年感觉近些年非遗更火更“出圈”了
- 官宣!“低空司”来了
- 抛扔、踩踏快件,最高罚3万元
- (新春走基层)“香港徒步”成内地民众过年新选择
- 抖音直播戏曲文化节落幕,超1600万网友云端共度“百戏倾城夜”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吉水乡贤返乡创业 养好致富鸽走上致富路
- 哈萨克斯坦紧急情况部:近5万受洪灾民众返回家园
- 淡水河谷将连续第七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夏天来了,起居、饮食、运动有讲究
- 跟着“课本”踏春 鲁迅笔下百草园“童趣满园关不住”
- 热门推荐
-
- “天津妈妈”和“新疆娃娃”结亲的故事
- 厄立特里亚媒体界人士: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树立新的里程碑
- 守护旅客中秋“团圆路” 太原铁路创单日增加运能新高
- 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科技平台正式启动
- 一个月内四次涨价 特斯拉开打反向“价格战”
- 中新健康丨手指也会感染HPV?医生提醒美甲应注意消毒
- 在知行合一中历练成长(金台随笔)
- “鱼痴”父子保育长江“水中大熊猫”
- 峰飞航空交付首架盛世龙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 税惠加速广东现代轻工纺织业数字化转型
- 中国成品油价调整年内第三次搁浅
- 湖北襄阳:粮食生产大市加快推广北斗智能农机
- 第二份伊朗坠机事故调查报告发布:排除蓄意破坏可能性
- 外媒:多个联合国驻亚洲地区机构降半旗
- (新春走基层)宁夏中卫:“乡土非遗”社火“耍”出幸福年味
- 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京召开
- 希腊雅典数字艺术节加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
- “香遇世界 和美共生”:五粮液探索白酒国际化新路径
- 尼日利亚西北部50余名妇女儿童遭绑架
- 中新健康丨2024“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启动 从“身”睡眠话“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