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探索种业企科合作新路径:企业主导,深度融合
中新网三亚3月19日电(张月和)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3月16日至20日在三亚举行,其间召开种业新型创新体系暨企科合作专题报告会,多位业界人士表示,企科合作是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捷径,在新型企科合作中,种业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推进企科深度融合。
先正达集团中国是全国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拥有种业自主研发团队。该企业种业战略与政府事务总监张晓强表示,种业科研工作具有研发周期长、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种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通过外部合作推动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企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式。
企科合作对科研机构产业提升亦有明显成效。中国水稻研究所成果转化与服务处处长李春生介绍,近年来,该研究所与种业相关领域多个企业在种业、耕地、智慧农业等方面展开合作,2023年该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达8300万元,已连续五年增长,科研成果年应用面积超1.5亿亩。
当前企科进一步合作仍面临诸多难题。据了解,中国80%的种业创新人才聚集在科研单位,种企则大多面临研发能力弱、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困境。种业领域企科合作路在何方?
“种业企业在新型企科合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产业导向作用。”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表示,专业化的技术公司或成未来种业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成立或投资科技服务型的专业化公司,加大种业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认为,在种业领域,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是创新主体,二者要建立更紧密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其关键在于共享机制的建立,即基于同一个目标,发挥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优势和种业企业贴近市场的成果转化优势,由双方共享技术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张晓强表示,下一步,在战略性品种研发方向,企业会与科研机构保持良好合作;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企科利益共享机制;在新的育种技术研发领域,企业将从研发技术、市场战略方向等方面考量,寻找合适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五一”咋过?疫情下多地倡导就地休假 出行安全提示请收好
- 中国工信部部长:将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泽连斯基12个月内第三度访美:感受“口头支持”更待“特定结果”
- 尼泊尔珠峰地区意欲禁飞商业直升机 尼民航局持异议
- 文化中国行|这届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国博35岁以下观众超六成
- 马斯克要给推特换标志 和蓝色小鸟说再见!
- 全国纳税信用年度评价结果:诚信纳税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 进度条刷新!“疆电外送”第三条电力通道新疆段全线贯通
- 个别楼盘违规推出“0首付”购房活动,郑州官方提示
- 围子里遗址出土百余件遗物
- 北京电梯保有量达31万台 发布住宅电梯使用单位合规指引
- 上海探索推广智能充电柜 便利民众为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黑花生迎丰收 试种新品种拓宽增收渠道
- 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开港 计划成为西江内河枢纽港
- 铁公多式联运新模式国际班列在深圳首发
- 齐慧芳:盼新西兰和中国人文交流“走近一步”
- (走进中国乡村)河北内丘“东方睡果”打造“助眠之城”
- “新时代,我在中国”新春特辑|也门小伙西班尼:写福字 包饺子 热热闹闹过中国年
- 淮河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
- 2018年“中国胡杨·聚焦巴州”三河五城自驾之旅启动
- 热门推荐
-
- 台风“杜苏芮”致福建直接经济损失逾147亿元
- 5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再降
- 截至10月31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33.4万本
- 抢占春节旅游市场 徽州民宿主动出击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十大国内、国际体育新闻评选出炉
- 一柄榔头45年 浙江民间大师开凿铜刻艺术世界
- 广东强风“续航” 又有新台风将生成
- 存款利率“随行就市”更稳健
- “我的公交我的城”活动珠海收官
- 以加关税重振美国经济?国际企业及专家:代价还得美国自己付
- 又不打网球怎么得了“网球肘”?
- 锦绣中国年|融合传统与现代技艺:“龙布偶”五彩飞扬
- 明前茶“贵如金” 浙江杭州迎采茶高峰
- 辽宁省53项社保业务实现全省通办 惠及近2000万人
- 高铁婴儿哭闹,对骂是缺乏温情的应对方式
- 中东涌动“和解潮”的背后
- 外媒:德国外交部长和叙利亚过渡政府外交部长握手
- 安徽合肥组建为企服务专家库 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
-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22个项目入围终评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如“秋天第一杯养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