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亮出全年经济成绩单
各省份2023年GDP全部实现正增长,增速多位于4%至6%区间——
31省份亮出全年经济成绩单
近期,全国31个省区市相继发布2023年经济成绩单,并公布新一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GDP超13万亿元的省份,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全国城市“万亿俱乐部”又添2个新成员……各地经济年报亮点频现,成为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生动注脚。
全部省份GDP实现正增长
截至1月31日,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全部出炉。这是一份看点满满的成绩单——
你追我赶热情高。31个省份GDP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西藏自治区和海南省GDP分别以9.5%、9.2%的速度领跑全国;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长7.3%,排名第三。此外,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吉林省、重庆市、山东省、四川省、浙江省等GDP增速也在6%以上。多数省份GDP增速位于4%至6%这一区间。
规模迈上新台阶。广东省GDP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4.8%,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民营经济活力足、韧性强的特点,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呼之欲出:过去一年,广东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000万户;企业数量超780万户,占全国总数的1/7。总量列第二的江苏省GDP超过12万亿元;排第三的山东省GDP首次突破9万亿元;排第四的浙江省GDP首次突破8万亿元。
高质量发展成色足。山东省连续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省份,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5个,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4.5万家。作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中的两颗明星,“年报”里的京沪依然耀眼:在京登记落户国际组织机构增至115家、新增5G基站3万个……北京经济“年报”创多个“第一”,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上海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创纪录的240亿美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15%,对全球投资者“磁力”不减。
目光移向内陆,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年报”读来提气。看细节:葡萄酒产区品牌上升至中国第一、世界第四;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平均0.5个工作日,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国第一方阵;159项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形成38项可推广经验。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最好成绩”,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出6.1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吉林粮食增产占全国增量近12%——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东北振兴愈发鲜活。
“万亿之城”俱乐部又“添丁”
近日,随着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先后“官宣”山东省烟台市、江苏省常州市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中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又添2个新成员。
据了解,目前中国城市GDP“万亿俱乐部”已有26个成员。其中,江苏省是拥有“万亿之城”最多的省份,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广东省拥有4座“万亿之城”,分别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此外,山东省的青岛、济南、烟台,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和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也名列其中。
除了经济总量增长,高质量发展也是“年报”的重要看点。
此次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常州市,GDP继2022年迈上9000亿元大关后,2023年又凭6.8%的增速再上一个台阶。这背后离不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驱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获评“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强市”。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功不可没:全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第一。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全线贯通,沪宁沿江高铁通车,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交付,长三角再添通江达海航运大通道。
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另一个新成员烟台市,很大程度靠的是实力过硬的先进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突出成效。作为华东传统工业强市,烟台市在2023年收获不少: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九大制造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在科技创新领域,烟台市2023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
看其他“万亿之城”,高质量发展之道各有千秋。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四城;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宁波市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乡村振兴等方面交出亮眼答卷。
谁会是下一个“万亿之城”?东部地区的多个城市是“热门选手”。
向万亿级GDP发起冲刺的“第一梯队”将目标时间设为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提出,2024年全市GDP要突破1万亿元;浙江省嘉兴市提出,2025年GDP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万亿元;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河北省唐山市也将目标锚定2025年。
“第二梯队”的城市也在发力——浙江省绍兴市提出,力争到2026年实现GDP突破1万亿元;浙江省金华市提出,2027年GDP基本实现“万亿”目标;江苏省扬州市提出,用3到5年时间跻身城市GDP“万亿俱乐部”。
“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
2024年怎么干?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设定新年目标。
2023年GDP增速最快的两个省份西藏和海南将今年的增速预期设置为8%左右,在各省份中最高。其他省份大多将2024年GDP增长目标设置为5%左右,与2023年全国GDP增速大致相当,其中就包括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三甲”的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广东省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江苏省和山东省明确力争实现GDP增速达5%以上。
看高频提法——记者发现,“新质生产力”“紧日子”成为“年报”高频词,其中“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川省将为此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安徽省提出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有些省份强调资金要花在“刀刃”上。在财政压力加大情况下,贵州省千方百计增收减支,确保基层“三保”保障有力,要求“真正习惯过紧日子”。
显民生温度——上海市列出2024年的34项民生实事项目:新增4000张养老床位、30个社区长者食堂,改建3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7000个社区托育托额;建设筹措7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3000台……翻阅上海市新年目标,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住有所居是关键词。
做改革先锋——海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打好封关运作准备攻坚战”作为2024年的“置顶”任务。瞄准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一号工程”,海南将推动系列配套文件出台;拓展应用场景、扩大测试样本,对政策制度、封关设施、系统平台、管理能力等进行压力测试;明确“二线口岸”管理运行机制和通关业务流程,构建前推后移、集约便利的监管模式。
抓优势特色——宁波市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2个百分点,创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省级以上标杆示范30个以上;常态化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业务……作为外贸和制造业大市,宁波在2024年将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
此外,扩内需、促消费也是多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工作,北京提出“下大力气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进传统商圈改造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体验区等。江苏提出加大文化旅游新消费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更多国货“潮品”和全新消费场景……
2024年,中国各地正加速跑起来!(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羲皇故里”新鲜事:现代科技夜空中“描摹”伏羲像等古老文化画卷
- 美国“泄密门”惹众怒:联合国表达关切,墨西哥指责“傲慢”
- 企业数智化转型,如何向人工智能要生产力?
- 中国经济圆桌会|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抢抓机遇、找准规律”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暂停门诊 谢绝一切探视
- 严惩腐败犯罪 2024年江西法院追缴赃款赃物21.54亿元
- 淄博:以“链”破局 激活发展强引擎
- 高速、创新、低碳 罗技全球CEO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 2021年度好诗尽在《时间之外的马车》中国诗歌学会首次推出年选
-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
- 国家发改委:适时推出新一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
- 美媒:国际投行看好中国消费增长前景
- 广州方舱医院推动实现“快进快出” 已有2.1万人出舱
- 恶劣天气致3人死亡!美国俄亥俄州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 始终对拐卖儿童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
- 江西上高:“鱼儿岸上养” 游出致富新路径
- 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业委员会在沧州成立
- 山西发现明代宋氏家族墓 看看明代“居委会大爷”都干啥?
- 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揭晓,呈现出新时代文学的多彩面貌
- 客发量高峰 哈铁预计发送旅客46万人次
- 热门推荐
-
- 美国密西西比州发生连环枪击事件致6人死亡
- 今日小满,小得盈满,守望幸福
- 遏制“甩锅中国” 揭穿美国毒品泛滥真相——总台CGTN专题片《破局芬太尼》在国际舆论场用事实说话
- 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450亿元
- 辽宁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力争年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2%以上
- 巧搭“顺风摩托” 新疆小“褡裢”走出国门
- 现房销售或将“跨”出一大步
- 如何建?怎么管?城市绿道建设“加速跑” 折射出哪些发展理念?
- 上海科学家趣回青少年:光源装置有“大饼”也有“油条”
- 200艘中外船艇亮相2024年三亚国际游艇展
- 10日内超百家A股公司发布回购预案 数量密度明显提升
- 海派艺术家俞晓夫长沙举办个展 300余件佳作回顾艺术生涯
- 武汉算力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 上海市专利转化资源库上线 精准对接高校院所与中小企业
- 京蔚高速全线通车 北京通向河北“西大门”贯通
- 列车变摄影棚 商圈成“科普基地” 新年消费体验上新
- 中国专家成功研发新型材料心脏瓣膜 使用寿命或延长一倍
- 广西首个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桂林
- 国家统计局: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
- 广州市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