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藏土特产”走红 本土鹅肝、鱼子酱摆上大众餐桌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夏宾)哈尔滨,这个冬季中国的网红城市,不仅带火了大江南北对冰雪旅游的热情,也让黑龙江省的蔓越莓“出圈”,网友评论道:“原来蔓越莓咱们家门口就能产!”由此,一大波中国的“隐藏土特产”开始走进大家视线。
30日,电商平台淘宝发布的“隐藏土特产”报告称,根据2023年平台上农产品的销售规模、消费规模、新增开店量等数据,共整理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2个和蔓越莓一样还待打开知名度的“隐形土特产”。除了前段时间被网友们陆续发掘的六安鹅肝、铜仁抹茶以外,齐齐哈尔的和牛、云南腾冲的蟑螂干也不断刷新着网友们的认知。
松露和鹅肝、鱼子酱被誉为世界三大珍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通常和“进口”“高价”联系在一起,在高级餐厅里以克重点单,成为不少人望而却步的菜品。而今,高端食材依然是老饕们的心之所好,但这些食材的国产化却给了食客们更丰富的选择。
国产培育的鹅肝、和牛、鱼子酱等高端食材在安徽、山东、浙江等多地“安家落户”,规模化培育下,价格也统统被“打下来”。上述报告显示,产自国内的鱼子酱、鹅肝、抹茶等食材价格只是进口食材的一半左右,更具性价比的国产高端食材被端上万千百姓餐桌。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黎攀表示,中国农业资源丰富,但仍有许多未被开发。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实现产业化,打造受消费者欢迎的爆品,对地方利用当地特色优势资源,精准实现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2第九季 SIUF国际超模大赛总决赛在深圳举行
- 江西修水修河水位超警戒2.9米 多方紧急转移群众
- 滑坡来袭前成功预警 湖北秭归3名村民获奖励
- 福州推出一批促消费活动 持续做旺消费市场
- 国庆假期前3日 横店电影城迎超143万人次“观影潮”
- 贩卖“安全焦虑”的北约破坏世界和平(钟声)
- 广州至汕尾高铁9月26日开通运营 车票已售出逾18万张
- 网红辱骂前妻 法院判道歉置顶7天
- 马来西亚馆亮相旅交会 “马来文化之旅”吸引市民围观
- 用一顿饭的时间穿越古今 “国潮餐饮”搜索率UP↑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古田:柿果飘香促振兴
- 小学生烟卡交易大行其道 让烟盒不再漂亮或能破局
- 广西推动东盟特色商品行销全国
- 青海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 爱乐汇交响乐团《完全贝多芬》2023-2024 音乐季发布
- (十四冬)办好一个会,引领一群人——“十四冬”志愿者小记
- 公众需要怎样的科普?这场活动给出答案
- 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已汇聚全省90%以上能源数据
- 《求是》杂志评论员:把握大势 坚定信心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健身房里的中考体育训练靠谱吗?
- 热门推荐
-
- 五一出行客流巨大 公园做好准备了吗?
- 聚焦灾害风险防范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演练在京举行
- 两岸同胞同根同“圆” 台胞“登陆”浙江宁波花式过中秋
- 那处处盛开的格桑花
-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里这个项目很抢眼!56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
- 去哪儿网获评2023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 述评:“让爱回家”之路 人间团圆归途
- “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原创民族音乐在京首演 传承袁隆平“种子”精神
- 马斯克与内塔尼亚胡会面 冒雨访问以色列这一地区!
- 透过数据看消费 “五一”假期各地“烟火气”升腾 消费市场强劲增长
- 证监会:对违反“限售股不得融券”等要求的行为从严打击
- 【向“新”而行】流量变留量,麻辣烫点燃文旅新发展
- 新化山歌:梅山文化的百科全书
- (走进中国乡村)新业态焕新广西百年古村 海内外游客掀“打卡”潮
- 以球会友 2024沪台大学生乒乓球友谊赛举行
- 江苏公布一批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 北京四中院将探索跨域司法协作等 推动京津冀“环保一体化”
- 山西交城一林场发生山火 明火已经扑灭
- 湖南启动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
- “贵州土+福建种+台湾技” 海峡两岸茶农在黔携手做一杯“干净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