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中新网南昌1月28日电(卢梦梦)冬日午后,走进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河林村,只见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水清岸绿的河畔旁,2000余亩连片的果蔬产业基地格外引人注目。
在辣椒种植大棚内,一垄垄辣椒植株长势旺盛,农户们正动作娴熟地将采摘的新鲜辣椒装袋、称重。“我们的辣椒从去年10月份开始卖到现在,已经销售了150余万斤,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象山镇河林村党支部书记熊运胜介绍,该果蔬产业基地种植了300余亩辣椒,包括线椒、螺丝椒、杭椒等5个品种,由于品质良好,每天能卖出2万多斤。
熊运胜告诉记者,该果蔬产业基地现有种养面积2068亩,其中种植面积1268亩,养殖面积800亩,农产品业态尤为丰富。“如今的河林村,一年四季都有瓜果蔬菜,整年都有产出。”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百姓富。果蔬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据统计,2023年基地共吸纳河林村及周边村民120余人就近务工,年务工支出达300余万元。
“我在果蔬产业基地工作了4年,主要负责田间管理,一年工资有4万元。在家门口务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抽空管理自己的责任田,感觉很满足。”象山镇垾角村村民万冬花说。
“我每天早上七点来到这里干活,主要就是清理花卉枯枝、浇水施肥,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比只种地好多了。”近日,在南昌市南昌县黄马乡,南安村村民胡花莲也在“家门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南昌县黄马乡在推进产业富民进程中,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和气候特点,以花兴业,通过种植各类花卉,多层次发展“花海经济”,采取招商引资、政策扶持、项目支持、技术服务等有效措施,引进和支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种植,培育、引导当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花卉种植产业,让越来越多百姓享受到花卉种植带来的“红利”。
目前,黄马乡花卉种植面积达76亩,涵盖五色梅、黄金菊、四季山茶等30余个品种,形成养护、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解决了周边26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年人均收入增加16000元。
近年来,南昌市积极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全市投入各级衔接资金超1.6亿元用于发展乡村产业,建设种养殖基地、农产品仓储加工、休闲农业与旅游等产业项目。(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台湾建筑师的“长安印象”:黄土地“黏”住了我
- 洪都拉斯两辆巴士迎面相撞致17人死亡 14人受伤
- “北京文化书系”亮相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2航站楼钢屋盖全面封顶
- 拜登批准佛州重大灾难声明 将赴现场考察受灾情况
- 塞尔维亚黑峰风电项目首批设备从广东阳江运出
-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 美国多地出现“鬼脸杀手”,有人吓得报警(图)
- 跨境旅行开启:亚洲多国“抱团”欢迎中国游客
- 【绘梦丝路|绿色篇】走向绿色发展,一路足下生花
- 中国部署电力需求侧管理有何考量?
- 频换物业,不如共建好服务
- 中国精神疾病神经调控联盟上海启动 多方聚力促进神经调控领域发展
- 【透视】最新民调:仅10%美国民众充分信任银行业,多数人认为政府监管不到位
- 上海三大船企“期中”实现完工交船29艘、经营接单63艘
- 为高龄独居老人发放血氧仪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 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42元 下调32个基点
- 商务印书馆发布3月十大好书 首次推出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简体横排版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一曲“水龙吟”,漫步大运河江苏段“朋友圈”
- 热门推荐
-
- 2024横店影视节定档 首届国际影片交易会同步进行
-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举行开幕典礼
- 央行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 长三角铁路春节假期发送旅客逾1700万人次
- 普京首次回应集束弹药问题:俄方有权采取对等行动
- 短租房市场存在多方面问题 媒体:亟待加强规范和引导
- 浙江首票内河运费扣减落地湖州 新举措助力企业新发展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一周年 印尼民众点赞
- 守护百姓“看病钱” 国家医保局今年全面推进“码上”严监管
- 燕山北麓发现系列青铜文化遗存 有助青铜文化整合研究
-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智慧农业让“金草”走出深山
- 调查称:2023年电影市场复苏态势可观 五大热门档期总票房超2019年
- 中新健康|专家呼吁SMA“松软儿”尽早接受治疗
- (经济观察)中国汽车加速驶向海外
- 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将在南宁举行
- “社会思想丛书”首发 关注当代国际学术发展动向
- 首都医务志愿者走进东北边境乡镇开展义诊
- 感受文化之美 搭建交流之桥
- 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最长隧道双线贯通
- 台湾“咖啡大叔”新疆创业记:以“咖”会友见证行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