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南非汽车业合作前景广阔
销量持续增长 助推产业升级
中国与南非汽车业合作前景广阔
南非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汽车在南非的销量累计超过2.2万辆,同比增速超过奔驰、宝马等欧美汽车品牌。目前,南非销量前10名的汽车品牌中,有2个中国品牌。业内人士表示,南非是非洲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世界各大品牌汽车生产商都看重其市场潜力。中国品牌汽车整体性价比较高,给当地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多中国车企在南非投资设厂并逐步站稳脚跟,助推南非汽车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畅行南非各地
长城哈弗系列、北汽新款车型“魔方”、奇瑞瑞虎5X……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汽车出现在南非大街小巷。
“我家三代人都在开长城系列汽车,从轿车到皮卡再到SUV,我们是中国品牌汽车的忠实粉丝。”南非车主托马斯·沃克福德分享了他的驾驶体验,“长城系列汽车兼具耐用与舒适品质,科技含量有很大提升。我新购置的哈弗H6的性能就超出了预期。”
当地青年塔尔图每天通勤要往返于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两地,他不久前卖掉了家里的旧车,购置了哈弗H6。“中国汽车的质量和设计不断提升,令我心动。同样的预算,中国汽车会有更高配置。”塔尔图说。
“太酷了!这款车拥有飞机驾驶舱风格的内饰,门把手是隐藏式的,大灯设计极具特色,在大街上你能一眼认出它。”南非青年艾尔文难掩他对北汽绅宝X55的喜爱。这款车去年6月获评“南非最佳家用SUV”称号。
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南非年度车型评选、约翰内斯堡汽车节等业界活动中屡获殊荣。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期间,长城、北汽、奇瑞等中国品牌汽车还被选为会议官方用车和媒体峰会用车。
南非《外交》杂志主编克里坦·巴哈纳说,中国汽车在南非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不仅民众接受度在提高,政府及相关重要活动场合也常见中国汽车的身影,这说明南非各界对中国产品和中国制造的充分认可。南非汽车行业分析师斯图尔特认为,经过多年积淀,中国汽车在南非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期。
收获用户信任
近年来,中国汽车整体质量显著提升,海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南非消费者对中国汽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可。安德烈·杜曼兹威尼是南非汽车经销商,他这样总结非洲客户看重的汽车特点:一是性能好、油耗低;二是质量可靠;三是售后服务完善,在市场上容易找到配件。“多数中国品牌汽车同时具备这3个特点,这非常难得。”
长城汽车2007年开始在南非开展相关业务,先后推出皮卡、轿车以及跨界车型等多个款式。2023年,其旗下一款越野皮卡车获得“南非年度最佳皮卡”大奖。长城汽车南非分公司总经理李强表示,中国汽车品牌越发注重产品质量,重视汽车的配置和适用性,这是收获当地消费者信赖的重要原因。
中国商用车品牌也受到市场青睐。莱瑞克·陶在约翰内斯堡开中型巴士,5年前选择了北汽福田。“中国汽车价格合理、动力足、油耗低,很适应上下坡,乘客们也很满意。”莱瑞克·陶对中国品牌车性能表示满意,并向更多同行推荐中国汽车。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一汽南非库哈工厂已销售超过1.5万辆卡车,首季度实现南非卡车市场占有率第一。运输公司老板希拉兹·凯曼长年在南非和莫桑比克两国之间经营货运业务。他对记者表示:“为适应当地海岸地带潮湿气候,一汽卡车专门做了特殊的喷漆处理,车体经久耐用,车辆保值率更高。”
一汽南非库哈工厂负责人彭雷表示,除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一汽在购车贷款、旧车回收以及保险理赔等方面也设计了系统的金融方案,受到客户广泛欢迎。
实现互利共赢
走进位于南非伊丽莎白港库哈工业园的北汽南非工厂,焊装车间内机械臂排列整齐,几组样车正在调试,中国师傅正在指导当地员工完成焊装工作。据介绍,目前已有多批次南非员工熟悉并掌握北汽产品的生产流程,成为公司的生力军。
北汽南非工厂是北汽第一座海外整车制造基地,总投资额达2.26亿美元,致力于成为立足南非,辐射非洲、欧洲、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全球性生产基地和出口车型基地。项目建设7年多来,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150多家当地中小企业受益于分包工作。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戈登商业科学研究所高级管理人员法尔哈娜·帕鲁克表示,中国汽车在南非投资设厂,有效带动当地就业,同时其产品更接近市场,品牌价值也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值得南非汽车行业学习。”
当前,南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南非政府于2021年发布了《南非新能源汽车发展绿皮书》,希望在203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5%。截至2023年8月底,南非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8.5%。近年来,中国车企比亚迪相继向南非市场投放了电动公交车和电动SUV。
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谭哲理看好南中汽车产业合作的广阔前景。他表示,南非具备相对完善的汽车产业基础和营销网络,正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以实现产业升级,中国汽车品牌可以借助南非市场辐射全球更多地区,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约翰内斯堡1月21日电)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邹 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吃个饭、理个发、健个身,咋就成了直播间“演员”?
- 冯远征:唯一的愿望就是要一辈子做人艺的演员
- “粽”头戏来了 “咖啡粽”“水果粽”……粽子市场新意十足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基层应急消防站念好“三字经” 全力筑牢防汛一线堡垒
- 高速路上是越快越省油吗?火车票改签、退票有何规定?一文了解
- 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伪装成维生素申报入境 南昌海关破获3起新型毒品走私案
- (新春走基层)福建省最大液化天然气口岸外轮入境通关掠影:边检民警守护人间“烟火气”
- 宁夏出台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北京拟修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 沪指失守3200点 机器人板块逆势上涨
- 新年首艘!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三座主塔全部封顶
- 内蒙古推进人才建设速度 “草原英才”工程升级
- 中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专家建言激发企业创新力
- 《红楼梦》小红:拒绝躺平,爱拼才会赢
- “有本事你打我啊!”两男子故意激怒他人殴打自己,碰瓷讹诈数万元获刑
- 西延高铁阳湾一号隧道顺利贯通
- 北京:4架陆航直升机赴门头沟执行空投救援
- 青海省近两年血液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 热门推荐
-
- 前4个月中国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大增63.4%
- 中外标准一致性水平持续提升 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82%
- (经济观察)中国四大行上半年净赚5953亿元 持续助力稳增长
- (新春走基层)福建平潭:海岛卫士迎风而行
- 北京警方查处一批制售假章假证违法犯罪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 “北京文化书系”亮相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 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促科技项目转化落地 带动社会投资超万亿元
- 两岸学者对谈台青“统独”观:所谓“天然独”观念正在崩解
- 1-2月四川在建铁路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6亿元
- 博主回应黄衣小男孩受关注:不希望一万人帮助一个人
- 【向“新”而行】外企高管新一轮“来华潮”,折射三重深意
- 10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为3.45% 5年期以上为4.2%
- 2024天府碳中和技术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在蓉发布
- 尼泊尔保持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 义务教育如何优质均衡发展?业界在渝畅谈“共同成长”
- 15.2摄氏度!格陵兰岛3月异常高温创同期最高纪录
- 2023海峡两岸农业论坛举行 赋能两岸农业数字化发展
- 开拓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 湖南蓝山瞄准瑶族传统文化
- 雪茄加医美,400万元货物涉嫌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