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南非汽车业合作前景广阔
销量持续增长 助推产业升级
中国与南非汽车业合作前景广阔
南非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汽车在南非的销量累计超过2.2万辆,同比增速超过奔驰、宝马等欧美汽车品牌。目前,南非销量前10名的汽车品牌中,有2个中国品牌。业内人士表示,南非是非洲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世界各大品牌汽车生产商都看重其市场潜力。中国品牌汽车整体性价比较高,给当地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多中国车企在南非投资设厂并逐步站稳脚跟,助推南非汽车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畅行南非各地
长城哈弗系列、北汽新款车型“魔方”、奇瑞瑞虎5X……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汽车出现在南非大街小巷。
“我家三代人都在开长城系列汽车,从轿车到皮卡再到SUV,我们是中国品牌汽车的忠实粉丝。”南非车主托马斯·沃克福德分享了他的驾驶体验,“长城系列汽车兼具耐用与舒适品质,科技含量有很大提升。我新购置的哈弗H6的性能就超出了预期。”
当地青年塔尔图每天通勤要往返于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两地,他不久前卖掉了家里的旧车,购置了哈弗H6。“中国汽车的质量和设计不断提升,令我心动。同样的预算,中国汽车会有更高配置。”塔尔图说。
“太酷了!这款车拥有飞机驾驶舱风格的内饰,门把手是隐藏式的,大灯设计极具特色,在大街上你能一眼认出它。”南非青年艾尔文难掩他对北汽绅宝X55的喜爱。这款车去年6月获评“南非最佳家用SUV”称号。
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南非年度车型评选、约翰内斯堡汽车节等业界活动中屡获殊荣。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期间,长城、北汽、奇瑞等中国品牌汽车还被选为会议官方用车和媒体峰会用车。
南非《外交》杂志主编克里坦·巴哈纳说,中国汽车在南非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不仅民众接受度在提高,政府及相关重要活动场合也常见中国汽车的身影,这说明南非各界对中国产品和中国制造的充分认可。南非汽车行业分析师斯图尔特认为,经过多年积淀,中国汽车在南非市场正迎来高速增长期。
收获用户信任
近年来,中国汽车整体质量显著提升,海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南非消费者对中国汽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可。安德烈·杜曼兹威尼是南非汽车经销商,他这样总结非洲客户看重的汽车特点:一是性能好、油耗低;二是质量可靠;三是售后服务完善,在市场上容易找到配件。“多数中国品牌汽车同时具备这3个特点,这非常难得。”
长城汽车2007年开始在南非开展相关业务,先后推出皮卡、轿车以及跨界车型等多个款式。2023年,其旗下一款越野皮卡车获得“南非年度最佳皮卡”大奖。长城汽车南非分公司总经理李强表示,中国汽车品牌越发注重产品质量,重视汽车的配置和适用性,这是收获当地消费者信赖的重要原因。
中国商用车品牌也受到市场青睐。莱瑞克·陶在约翰内斯堡开中型巴士,5年前选择了北汽福田。“中国汽车价格合理、动力足、油耗低,很适应上下坡,乘客们也很满意。”莱瑞克·陶对中国品牌车性能表示满意,并向更多同行推荐中国汽车。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一汽南非库哈工厂已销售超过1.5万辆卡车,首季度实现南非卡车市场占有率第一。运输公司老板希拉兹·凯曼长年在南非和莫桑比克两国之间经营货运业务。他对记者表示:“为适应当地海岸地带潮湿气候,一汽卡车专门做了特殊的喷漆处理,车体经久耐用,车辆保值率更高。”
一汽南非库哈工厂负责人彭雷表示,除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一汽在购车贷款、旧车回收以及保险理赔等方面也设计了系统的金融方案,受到客户广泛欢迎。
实现互利共赢
走进位于南非伊丽莎白港库哈工业园的北汽南非工厂,焊装车间内机械臂排列整齐,几组样车正在调试,中国师傅正在指导当地员工完成焊装工作。据介绍,目前已有多批次南非员工熟悉并掌握北汽产品的生产流程,成为公司的生力军。
北汽南非工厂是北汽第一座海外整车制造基地,总投资额达2.26亿美元,致力于成为立足南非,辐射非洲、欧洲、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全球性生产基地和出口车型基地。项目建设7年多来,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150多家当地中小企业受益于分包工作。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戈登商业科学研究所高级管理人员法尔哈娜·帕鲁克表示,中国汽车在南非投资设厂,有效带动当地就业,同时其产品更接近市场,品牌价值也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值得南非汽车行业学习。”
当前,南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南非政府于2021年发布了《南非新能源汽车发展绿皮书》,希望在203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5%。截至2023年8月底,南非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8.5%。近年来,中国车企比亚迪相继向南非市场投放了电动公交车和电动SUV。
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谭哲理看好南中汽车产业合作的广阔前景。他表示,南非具备相对完善的汽车产业基础和营销网络,正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以实现产业升级,中国汽车品牌可以借助南非市场辐射全球更多地区,实现互利共赢。
(本报约翰内斯堡1月21日电)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邹 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自贸区企业以“数”论发展
- 穿越火线电竞公益进行中 与全明星携手保护地球家园
- 西安西郊发现唐代宫人墓地 墓葬排列有序经严谨规划
- 成都大运会丨感受安仁古镇的静谧 来一场浪漫文化“邂逅”
- 江西贵溪市一化工厂发生爆炸
- 伊朗东南部发生恐怖袭击 已致10名边境警察死亡
- 广州出台第三批惠企利民措施 推进城中村改造
- 死亡人数升至16人 知名高校也遭威胁 美国加州山火仍在持续
- 智能养殖 让大闸蟹升级
- 预付费式旅游产品,不能从“馅饼”变“陷阱”
- 夜经济还能干点啥
- AI界新贵“出圈”:ChatGPT揭示何种未来?
- 成都:“高可靠多灾种监测预警技术系统”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 “南昌国际湿地城市”卡通吉祥物“湿小鹤”出炉
- 暑假期间多地丰富文旅产品、培育融合业态
- 南非开普敦配备“天空之眼” 加大打击犯罪力度
- 湖北:5G创新应用向三大产业同步铺开
- 锂电池品牌鱼龙混杂 警惕街边买到“翻新机”
- 北京中轴线: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 中外专家建言牡丹国际传播之道:提炼文化内涵
- 热门推荐
-
- 保护孩子远离烟草:北京清理校园周边无资质售烟点
- 梅琳达·盖茨退出盖茨基金会 将获125亿美元用于慈善
- (新春走基层)中外游客体验山东渔民年俗“送渔灯”
- 浙江:超2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上绿电
- 哈尔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提前44天突破2080.5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业内人士聚首海口寻酒业“突围与新生”
- 法语原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福州上演
- 重庆力争2024年签约100亿级项目30个
- 内陆“小五金”抢滩海外“大市场”
- 中芬教育学者雄安研讨交流:“要勇于让学生当小老师”
- 福州连江海事处全力保障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顺利试航
- 商务部回应美将部分中企列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 国家统计局:2023年中国创新指数比上年增长6.0%
- 江西南康家具“扬帆出海” 去年拿下超50亿元海外订单
- 国家邮政局将发行《巢湖》特种邮票 全套共3枚
- 反应迟钝、不爱理人 原来是老人的听力出了问题
- 防范台风“贝碧嘉” 福建海事局启动Ⅳ级响应
- 德寿宫这一年:“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怎么打造的?
- 谁闯入了谁的世界?万玛才旦遗作探讨人与自然关系
- 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有哪些新亮点?一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