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人采煤时代”走进现实
“智慧矿山”开创者的新目标——
让“一人采煤时代”走进现实
◎本报记者 王延斌
1月10日,刚刚从母校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办的首届院友论坛归来,卢新明又要飞往宁夏参加会议。在这位集“科学家+企业家”于一身的山东科技大学教授的日程上,多项重大项目刚刚通过验收,但他马不停蹄——智慧矿山的推广事宜正等待他继续跟进。
智慧矿山被视为中国矿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其将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融入矿山中,最终实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采矿。
在国内首次提出智慧矿山概念并落地后,卢新明又带头将“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研发的“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后,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奖等奖项先后被其收入囊中。
但作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的大学教授,卢新明并不满足于这些奖项,而是将目标瞄准在产业化上。之后,他研发的成果陆续应用到山东能源、国家能源、中煤集团等单位所属的400多个矿山。
如今,卢新明又有了新目标,他说,技术链打通了,“一人采煤时代”有望来临。
瞄准痛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块深埋地下千万年的煤炭要经过井田开拓、巷道掘进、地下开采、运输、筛选、清洗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才能走向市场。在深耕矿山领域40多年后,卢新明总结:在采掘工作面,如何采用适合的方法和先进工艺,将煤炭安全、高效地开采出来非常关键。
地下开采存在着巷道掘进量大、产煤量少、通风条件恶劣等难题。25年来,针对这些痛点,卢新明团队各个击破,并将成果推广至全国。
通风系统是矿井的“呼吸系统”。它源源不断地将地面空气输送到井下,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也是防治煤与瓦斯爆炸、降温、除尘、灭火的重要技术手段。
如何实现智能通风?计算数学专业出身的卢新明从风网的拓扑结构和状态方程入手,研发了按需调风优化、均压调节优化、风向调节优化等14项关键技术。他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主线,设计了4层体系架构,全程智能化的矿井通风系统由此诞生。
“井下智能通风系统研发很难,之前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实现。”卢新明做到了,他认为,只要认准方向、坚持下去,边实践边创新,总有斩获。
通风智能化不仅涉及空间科学、采矿技术和流体力学理论,更需要数学、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底层支持。好在作为博士生导师的卢新明团队不缺乏人才,7名遍布各专业的博士确保了科研攻关没有短板。
科技介入,工人减少70%,效率提高20倍
“工人减少了70%,效率却提高了20倍”,这是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煤公司的新变化,其“幕后功臣”之一便是卢新明团队研发的智慧矿山软件系统。
卢新明告诉记者,一个矿区的数字化建设完成后,一个可视、透明、可控的智慧矿山就诞生了,工人们在地面上对着大屏幕就能了解矿山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方面的信息并做出相应决策,可谓“不出户,知天下”。
安全是研发的起点和终点。
在科技部关于《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指导(第一批)》的公示上,卢新明团队的项目“煤炭四维灾害模拟与预警系统”赫然在列。据了解,该系统的核心是利用先进装备和软件实现煤炭开采前、中、后全矿井地质体和隐蔽属性的精准化、可视化、透明化,并能够对地质灾害和危险源超前预知和防治。
在卢新明创办的山东蓝光软件有限公司的展厅里,23项发明专利一字排开,而其申报的更多发明专利还在路上。“只有涉及智慧矿山的核心技术,我们才去申请发明专利。”卢新明强调,他们要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技术。
与之相印证的一个事实,是他们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产权、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软件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体化双功能平台,和成套智慧矿山软件产品,结束了我国采矿软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有了好技术,如何推广便成了卢新明面临的新挑战。“现在国内有4000多座煤矿,真正成为智慧矿山的不足百座。”卢新明说。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这一消息让卢新明倍感振奋。他正在做的就是打磨技术,塑造场景,推广落地。
卢新明很有信心:“假以时日,技术链打通了,‘一人采煤时代’可望来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吉林深化与发达地区合作 引名企打造开放高地
- 繁花报春!上海“最长花期”樱花节“绽放”在即
- 12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70元 下调22个基点
- 首届“信任与信心”鲁英产业合作系列对话开幕 推动石化产业国际合作
- “化干戈为玉帛” 涉外调解员巧妙化解商事纠纷
- 中国游客免签入境泰国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
- 浙江上虞设“张杰教育事业发展基金” 延续港胞桑梓情
- 电影《狼群》首映 张晋李治廷蒋璐霞组“狼群小队”
- 多元场景绽放 激光显示应用场景成长机会巨大
-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温暖过冬”大事
- 岭南赏雪圣地金子山迎来今年“第一场雪”
- 东北县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古城拉萨信众迎来“燃灯日”
- 北京开展信用提升行动 助力市场主体积累“信用财富”
-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与园林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 两岸信众福州共祭白马王 传承千年信俗文化
- (上海战疫录)上海迪士尼小镇恢复运营首日:人流可控、户外空位抢手
- 文脉赓续 生生不息
- 俄北奥塞梯共和国首府一购物中心发生燃气爆炸 已致多人伤亡
-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来自商丘的考古发现,追溯五千年文明源头
- 热门推荐
-
- (乡村行·看振兴)山东现代农业装备“出海”掘金国际市场
- 武大赏樱今晚8点起预约,下周六设高中生赏樱专场
- 专家学者齐聚山西阳城“把脉支招”小米产业发展路径
- 辉瑞新冠口服药罗生门:医院有多少存货?电商平台能否下单?
- 北京新开3条(段)地铁线 主要火车站机场地铁全覆盖
- 北京一卡通启动升级服务工作 一人多卡仅能使用绑定卡
- 全面振兴开新局
- 伦敦国王学院整合中医药中心项目启动
- 重庆派团参加佛光山开山57周年纪念日暨开山祖师星云大师舍利及法像安座典礼
- 中国禁毒主战场云南1至5月缴毒6.5吨
- (经济观察)新旧动能转换期 中国如何推动产业动能焕新?
- 新一轮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有何亮点?专家分析→
- “中生代”侨商“归来故事”:25年与“一根纱线”较劲
- 国家统计局:2023年12月下旬生猪(外三元)价格环比下跌0.7%
- 银川海关前4月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16份 签证金额近1160万美元
- 美国艾奥瓦州一公寓楼发生部分坍塌 已有8人获救
- 人民时评: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2023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在赣开幕 共谋针纺产业发展
- “三八节”催热“她经济” 手作体验受青睐
- 202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启 近260家国内外展商预定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