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今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将从哪些方面发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今年会有哪些重要举措?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如何落实好这一要求?
邹澜:中国人民银行将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总量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科学区分把握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短期和中长期因素,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准备金等基础货币投放工具,为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防止资金淤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货币市场平稳运行。按照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要求,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继续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市场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围绕重点任务,积极挖掘信贷需求和项目储备,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制定全年信贷安排,适度平滑季度月度波动,多措并举促进贷款合理增长。
在结构方面,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快适应信贷需求结构重大变化,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切实做到有增有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增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货币信贷政策引导效能,紧扣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好高质量发展。减的方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债务重组、市场出清等多种方式,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在价格方面,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回升,全年波动水平与国际主要货币基本相当,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中略升,较好发挥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同时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去年以来,通过加强自律管理,逐步形成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调整机制。我们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保持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机构主动调整存款利率后,政府债券收益率对居民家庭吸引力明显提升,我们将指导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柜台债券市场,既为居民家庭提供更多投资选择,也进一步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多元化渠道。
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记者:当前金融领域风险总体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孙天琦: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批影响大,带有紧迫性、全局性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53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410万亿元,资产占比超过九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流动性比例分别为14.77%、207.89%和65.15%。2023年开展的银行机构压力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我国存款保障水平保持高位,存款保险可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国金融体系将更加健康稳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进一步发挥好压力测试作用,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对新增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制度,明确整改期限和要求,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质量和水平
记者: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新举措?
李斌: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币国际使用取得新的进展。2023年1—11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货物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为25%,为近年来最高水平。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2023年11月份数据显示,人民币上升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目前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升至第二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去年国庆中秋假期首次实现长假“不打烊”,持续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务。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质量和水平,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更好满足经营主体交易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市场需求。一是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加强本外币协同,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性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二是坚持互利共赢,稳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全面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资环境。三是继续稳步推进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合作。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和安全性。四是推动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丰富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五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评估预警体系,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筑牢“防波堤”,保障人民币国际化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作为主宾省亮相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
- 一道通三省 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全线建成通车
- 聚焦航运高质量发展 长江上游五省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
- 文旅消费强劲复苏
- 日本神户港海域船舶发生相撞 致1人死亡
- 收购美钢公司受阻 日本制铁公司正式起诉美国政府
- 台湾姓名统计出炉 叠字名字“婷婷”最多
- 和评理 | 中意合作潜力巨大 排除干扰大有可为
- 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闭幕 招商引资签约额达102亿元
- 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开幕 倡议共建全球协作网络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与大脑“对话”
- “2023大数据十大关键词” 发布
- 长沙海关2023年查获外来入侵物种和有害生物1008种次 同比增长215%
- 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纪念文集《寻找曹诚英》在沈阳出版
- 特朗普:若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将调查拜登及其家族
- 逆转衰老新突破——一针改善老年灵长类动物的记忆
- 11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7.1% 增速基本稳定
- 2024年贺岁纪念币和纪念钞来了!12月15日起陆续发行
- 广州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62万亿元
- 吉林推进服务业经济发展 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
- 热门推荐
-
- 即将二审宣判!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发声
- 海南:超强台风“摩羯”灾后269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复工
- 通讯:在内蒙古牧业大旗教书的北大毕业生
- 大理大学动物生态学团队发现中国昆虫新记录科雪蝎蛉科
- 央行开展新一轮拒收现金整治工作 已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
- 白宫:机密文件泄露事件的相关调查正在进行
- 委内瑞拉副总统: 美国对委制裁是“经济大屠杀”
- “全球建行助力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活动在京举行
- 三大港区规划168个码头,成都以后可乘水上公交
- 调查预计2024年全球通胀率将达到4.6%
- 纪录片《再会长江》鉴赏交流会在东京举办
- 多家外媒认为美国高利率政策拖累世界经济 美元走强加剧海外通胀
-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首演亮相
- 将在地方选举中取胜 武契奇举杯庆祝
- 第十六届金门书展(台、金、马)巡回展入台举办
- (两会观察)新质生产力等成外媒两会报道高频词
- 【中国网评】中越为何都用“优先”定义两国关系?
- 高温旺季“日入千元”,空调安装师傅的苦与乐
- 台风“银杏”趋近海南岛 东南半部地区将有强降雨
- 北京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