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两岸专家业者共话小吃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新网三明12月11日电 (黄艳)近日,首届海峡两岸小吃文化交流大会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举行。百名海峡两岸餐饮、文创、会展等行业专家、企业经营者代表围绕“两岸小吃文化”这一主题,谈现状、论发展,从小吃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创意、两岸文创融合等方面,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交流探讨。
“两岸的美食文化各具特色,却又紧密相连。”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认为,两岸食材融合创新、烹饪手法相互借鉴是两岸小吃协同发展的方向。
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马健鹰看来,两岸小吃市场客情略有不同,年轻人的口味偏好往往是台湾地区小吃变化的风向标,而大陆食客则更加注重评判小吃的独特风味。因此,两岸小吃文化在地标价值和品牌建设方面,可以互学互鉴,形成特色亮点。
在7日开幕的2023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暨海峡两岸美食节上,台湾屏东人周宗皑的台湾烤椰奶展位客流不断。他告诉记者,两岸美食同源、各有特色,希望两岸“以食为媒”,促进合作。
从味蕾到文化创意,如何让文化赋能饮食产业升级?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石振弘从黄酒、面干、茶叶等不同产品的设计案例中,分析了设计的重要性,“好的设计能帮助建立品牌形象,助力销售,还能创造附加值。”
“我觉得可以引入更多台湾同胞到这边一起创新沙县小吃和文创产品。我们开发了花生酱凤梨酥,未来可能会开发板鸭凤梨酥。”向阳坊品牌总监刘政儒表示,两岸餐饮业者可在文创人才、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强交流,进一步助推新时代小吃产业发展。
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小吃以其鲜明的地域性、时令性、民俗性、便利性等特点,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小吃门店数超280万家,占中式快餐近70%的市场份额,小吃连锁率达到40%。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新征程上,希望沙县小吃和台湾小吃“以食为媒,以味为介”,持续推动小吃产业高品质、高质量提升,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元旦假期首日车票开售在即 京渝沪登上热门预约目的地前三
- 国家发改委:加大力度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 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 莫斯科动物园大熊猫幼崽出生百天 取名投票活动开启
- 广西小种苗走向国际大市场 一年揽获2000万株外贸订单
- “青岛爱心救·5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发布
- 青海格尔木土豆丰收助村民增收致富
- 全国第10万列中欧班列经新疆出境
- 山西尹村遗址发现三座商代早期“窑箅式升焰窑”
- 透过数据看前5月国家“钱袋子”:收入增长 支出进度明显加快
- 南非政府称选举安全形势整体平稳 警方随时待命
- 青海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创历史新高
- 寒潮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中东部地区将有明显雨雪天气
- 苏州博物馆举办“东周时期的洛阳与苏州”特展
- 美媒:拜登称已决定如何应对约旦美军基地遇袭
- 北京最低气温创入冬以来新低
- 真格基金王强对谈北大教授董强:阅读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 一季度新疆阿拉山口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额超13亿元
-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河北河间“再制造”年产值达138亿元
- 石破茂正式当选日本首相
- 西藏迎望果节 农牧民盼丰收
- 热门推荐
-
- 今起三天北京能见度有所下降 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时段寒意逼人
- 房地产新政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多地楼市活跃度提升
-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免费游园活动”重启预约
-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迎来“四邮同靠”
- 广东英德西牛麻竹笋“圈粉”海内外
- 境外媒体述评:中国经济反弹对全球复苏贡献愈发明显
-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1.8%(新数据 新看点)
- 卡游“星星的神画”设计画师:拿起画笔,向他人分享我的内心世界
- 北京:现有经适房等保障房不得上市交易为误读
- 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十条跨省域美丽乡村风景线
- 南非警方发布7至9月犯罪数据
- 台风“三巴”携狂风暴雨袭粤 部分地区出现内涝
- (新春见闻)“龙”文物热展,国潮文创人气旺
- “百万名厨”转任职校教师 潜心培养餐饮人才
- 千万别碰!高考临近,多地警方紧急提醒
- 山东各地“精耕细作” 借力“5G+”体系促智能化升级
- 武汉,一座爱电影的城市
- 民乐盛宴贺新年 北京艺术中心上演“2024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
- 伊朗发生5.5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湖南零陵做强“绿色GDP ” 林下经济激活乡村振兴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