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两岸专家业者共话小吃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新网三明12月11日电 (黄艳)近日,首届海峡两岸小吃文化交流大会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举行。百名海峡两岸餐饮、文创、会展等行业专家、企业经营者代表围绕“两岸小吃文化”这一主题,谈现状、论发展,从小吃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创意、两岸文创融合等方面,展开多角度、深层次的交流探讨。
“两岸的美食文化各具特色,却又紧密相连。”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认为,两岸食材融合创新、烹饪手法相互借鉴是两岸小吃协同发展的方向。
在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马健鹰看来,两岸小吃市场客情略有不同,年轻人的口味偏好往往是台湾地区小吃变化的风向标,而大陆食客则更加注重评判小吃的独特风味。因此,两岸小吃文化在地标价值和品牌建设方面,可以互学互鉴,形成特色亮点。
在7日开幕的2023年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暨海峡两岸美食节上,台湾屏东人周宗皑的台湾烤椰奶展位客流不断。他告诉记者,两岸美食同源、各有特色,希望两岸“以食为媒”,促进合作。
从味蕾到文化创意,如何让文化赋能饮食产业升级?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石振弘从黄酒、面干、茶叶等不同产品的设计案例中,分析了设计的重要性,“好的设计能帮助建立品牌形象,助力销售,还能创造附加值。”
“我觉得可以引入更多台湾同胞到这边一起创新沙县小吃和文创产品。我们开发了花生酱凤梨酥,未来可能会开发板鸭凤梨酥。”向阳坊品牌总监刘政儒表示,两岸餐饮业者可在文创人才、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强交流,进一步助推新时代小吃产业发展。
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小吃以其鲜明的地域性、时令性、民俗性、便利性等特点,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小吃门店数超280万家,占中式快餐近70%的市场份额,小吃连锁率达到40%。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新征程上,希望沙县小吃和台湾小吃“以食为媒,以味为介”,持续推动小吃产业高品质、高质量提升,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天津最大降雨量超100毫米 预计降水持续时间较长
- 福建南平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为Ⅱ级
- 首套北京中轴线全景明信片及原地封在京发布
- 戈壁变宝地 荒漠披“绿衣”——新疆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之路
- 接待游客511万人次!九寨沟景区提前2个月破历史纪录
- 北京埋深最大地下隧道即将贯通 城市副中心将实现东西贯通
- “新”里有数丨广东经济半年报公布 如何读懂其中“新”意?
- 绽放历史文物新活力 重庆开埠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 广东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三位一体” 补偿激励机制
- 广州出台措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 以“迅”制“汛”!中国安能风雨中尽显“水电铁军”担当
- 广西历经36年完成《广西植物志》编研
- 法国政府与工会组织就退休制度改革议题展开磋商
- 日本鹿儿岛市也有一座“爱晚亭”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端午特别节目
- 13市地67县市区联动促消费 助燃黑龙江“夜经济”
- 能源转型寄望于重大技术突破
- 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将启,呈现“四大亮点”
- 铁路公安严打“盗抢骗” 全力守护平安旅途
- 中外万名游客在呼伦贝尔开启-42℃冰雪狂欢
- 热门推荐
-
- 长沙举办岳麓山青年戏剧节 打造“戏剧+”文旅消费新场景
- 2024年8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0%
- 国家广电总局:今年1至8月全国有148部电视剧、网络剧获得发行许可
- 滑雪场里的“显眼包”,这样运动少受伤
- 太平洋岛国齐发声:日本排污入海不是自家私事,要尊重科学与数据!
- 土耳其地震灾区损毁严重建筑物已达61722座
- 中国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两项政策的适用期限
- 天津组建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 引领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 中央财政17.8亿元支持内蒙古“穿沙公路”建设
- 巴西南部遭暴雨袭击 多地成孤岛已致百人遇难
- 荷兰海牙附近一客运列车脱轨已致1人死亡 数十人受伤
- 保护渤海生态 津冀法检协作解决7年沉船处置纠纷
- 暑假乐游防“热过头”
- 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在杭州开幕 求索“生命健康”共通之策
- 尼日利亚丹格特炼油厂首次向喀麦隆出口精炼汽油制品
- 三地试点优化本外币跨境集中运营
- 陕西省首份RCEP项下输菲律宾原产地证书签发
- 南通启东一女子遇害 犯罪嫌疑人自杀身亡
- 短视频平台购票当心“踩坑”
- 美媒:“美国最大的威胁是美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