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市场购销活跃 主产区各类粮企累计收购量超6000万吨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李栋)秋粮上市以来,各地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市场购销活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6000万吨。
粮仓满,天下安。随着秋收秋播的相继结束,秋粮收购逐步展开。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一粮食收购点,脱粒后的玉米经过质检、过磅,液压翻板自动卸粮、过筛,最后通过提升机进入粮仓。
“今年的玉米收成较往年要好,亩产能达到1400斤,颗粒饱满,卖相也好。”前来卖粮的李军国心里的一本账算得明明白白,“现在的收购价格是1.33元/斤,5亩多地共卖了近10000元,而且都是现金结算。”
说起今年的收购计划,秋粮收购点负责人顾超告诉记者,今年收购量约在6000多吨,“收购高峰期来临之前,就提前申请了50万元的‘产业贷’,保证手中现金充足,让售粮农户一手出粮一手收钱,保证大家的实际收益。”顾超说。
内黄县市场监管局计粮股负责人菅锦宇表示,秋粮收购开展以来,各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增强市场购销活力。“做好仓容准备、资金筹措、运力协调、人员培训等各类要素保障,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秋粮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重中之重,预计今年旺季收购量在2亿吨左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方进表示,秋粮上市以来,各类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市场购销较为活跃,市场价格相对平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各地要精心组织好秋粮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优化为农服务、严格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打白条’‘转圈粮’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好粮更要储好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周冠华介绍,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四合一”储粮技术(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在广大国有粮库普及应用,我国储粮技术水平总体已居世界前列。全国已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1.8亿吨,气调储粮仓容超4600万吨。控温、气调、内环流、害虫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调查显示,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正在由‘安全储粮、减损降耗’向‘保质保鲜、绿色优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周冠华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上半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2.3万次
- 湖北加强温室气体观测网建设
- 外媒关注:金砖大家庭为加强南南合作提供重要机遇
- 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各地因地制宜促进冰雪消费
- 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超两周,逾百新生儿面临生命危险
- 【文化中国行】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后,中国旅游“China Travel”成海外社交媒体流量密码
- “少年航天局”系列图书为孩子播下“航天梦”的种子
- 2023工业元宇宙论坛在渝举行 论融合发展新机遇
- 中国(三亚)邮轮游艇产业创新联盟揭牌成立
- 县长联袂草原达人 推介青海三江七“泽”、千仓万“库”
- 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继续保持
-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又遇麻烦 或涉非法转移危险病原体
- 员工离职如何避免电子数据交接纠纷
- 第五届中国草原酸奶大会举行 助力行业合作发展
- 加拿大3月份通胀率轻微反弹
- 2024年前三季度宁夏石嘴山市外贸逆势增长 进出口总值突破42亿元
- 北京人艺《杜甫》再度上演 走入诗圣的“诗之江湖”
- 2024年柬埔寨国际游客达到560万人次
- 报告指出:首都 “新两翼” 已表现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强劲势头
- 沈阳故宫展出西泠印社社员作品 展现传统书画篆刻艺术
- 热门推荐
-
- 江苏无锡一纺织企业发生火灾致7人死亡
- 第十一届“中菲关系马尼拉论坛”举行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当阳:小流域综合治理“盘活”乡村经济
- 暑假未成年“防沉迷” 平台创新举措引关注
- 美财政部以涉伊为由制裁中国实体和个人 商务部回应
- 国际识局: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巴以冲突一年,地缘风暴何时平息?
- 吉林:数智化技术助力中小型博物馆提质升级
- 陕浙民进会员共办书画作品邀请展:翰墨溢彩 秦婺相辉
- 中秋国庆假期Citywalk倒计时 最新“路况”了解一下→
- 以岭药业向衡水捐赠价值1100万元药品
- 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从“去故宫”到“回故宫”
- 韦布发现迄今最古老黑洞
- 加拿大政府公布新财年预算案 预估赤字规模扩大
- 北京文化论坛:徐徐展画轴 频频添亮点
- 西江今年第2号洪水通过梧州 广西仍有14条河流超警
- 商务部回应欧盟将中国对欧盟白兰地临时反倾销措施诉诸WTO
- 中新健康丨专家吁创新一线疗法助多发性骨髓瘤获得更长生存期
- 【央广时评】90亿人次的春运“大考” 合力共筑舒心回家路
- 浙江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写好“新”主题
- 如何用综艺展现乡村振兴中的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