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运单:让快递个人信息更安全
快递行业隐私运单日均使用量突破2.5亿单——
让快递个人信息更安全
一张快递运单能泄露多少个人信息?
有调查显示,透过快递运单上显示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能还原出90%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通过手机号,可查到绑定的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账号,进而了解个人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等。
给快递贴上隐私运单,让个人信息“藏起来”。前不久,国家邮政局、中央网信办、公安部3部门联合召开推进会,深入推广应用隐私运单,给快递个人信息加把“安全锁”。
隐私运单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中国隐私运单推广应用情况如何?此次3部门发文,将为保护个人信息织起怎样的“防护网”?记者采访了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及相关快递企业。
邮件快件隐私运单基本实现“应用尽用”
所谓隐私运单,就是通过运用虚拟号码等去标识化技术,对快递运单上收寄件人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快递员只能通过特定APP联系收件人,不能直接识别手机号码。
“推广应用隐私运单是保障寄递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有效举措。”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说,当前中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过3.3亿件,寄递服务已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由此产生了大量寄递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呈现出主体多、链条长、涉及面广、数据量大等特点,极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
“以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为例,在电商或仓储平台打印快递运单后,包裹需经商家贴单、仓储分单、揽件分包、中转派件、末端驿站等多个操作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过程中极易发生信息泄露。”中通快递信息安全部高级经理马辰说。
近年来,“空包刷单”和贩卖快递数据案件时有发生,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快递运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挑战之下,隐私运单应运而生。自2017年起,多家快递公司陆续推出相关服务。
用顺丰寄件时,默认隐藏收寄件人手机号码中间4位数字。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收派员、客服使用虚拟号码联系用户,实现个人信息加密。
京东物流上线“微笑面单”,从包裹生成时就利用技术手段以笑脸替代用户手机号部分数字,从而保护用户隐私。
在行业探索的基础上,去年3月,国家邮政局等3部门联合开展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大力推广应用隐私运单,回应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期盼。
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9月上旬,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及用户特殊要求以外,全行业隐私运单日均使用量突破2.5亿单,基本实现邮件快件隐私运单“应用尽用”目标。
隐私运单实际推广应用仍存薄弱环节
今年4月,新的《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设立专门章节,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内容。其中提出:快递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等应采取措施,避免在电子运单上显示完整的收寄件人个人信息;要求快递单上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等。
“当前,各寄递企业和电商平台已按照标准,及时进行技术调试,推动隐私运单全面铺开、深入推进。”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由于新国标是非强制性标准,在隐私运单实际推广应用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方面,应用隐私运单,会影响一些末端派送环节的便捷性。
“快递员在投递过程中,必须使用手持终端扫描具体信息后才能进行投递。当消费者选择隐藏信息后,隐私运单的虚拟号码常常会出现被屏蔽或拒接,导致联系不上收件人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送效率。”赵国君说,同时,部分快递柜和快递驿站尚未完全应用兼容虚拟号功能,无法对使用隐私运单的快递进行分类存放,增加了末端配送的难度。
另一方面,上下游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通,制约隐私运单推广。
“当前,快递业上下游企业对各自掌握的用户数据共享不够,电商平台与寄递企业、寄递企业与驿站之间存在一定信息壁垒。”赵国君解释,当采用隐私运单隐藏个人信息后,需要通过系统对接获取联系方式以保障包裹顺利派送以及后续客服服务。上下游环节间只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才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壁垒,提高快递作业效率与服务品质。
“此外,一些企业软件及信息服务配套技术支撑不到位,隐私运单占用虚拟号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运营成本等,也是进一步推广隐私运单需要解决的堵点和难点。”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多措并举满足寄递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需求
“隐私运单推广应用的目的是回应人民群众的安全关切。”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多措并举尽快实现邮件快件隐私运单“应用尽用”目标。
建立通报机制,督促贯彻执行。国家邮政局将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建立隐私运单应用情况排名通报以及问题整改清单台账等制度,督促各电商平台和寄递企业不断升级技术手段,持续完善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源头上防止数据被非法采集、泄露、窃取、倒卖。
今年以来,顺丰持续推进隐私运单工作,将用户电话号码中间隐藏位数由4位提升至6位,同时对姓名和地址信息进行保护。中通快递通过业务流程优化、派件员APP升级等措施,已完成自有渠道隐私运单100%覆盖,全网隐私运单使用率达76%。
推进互联互通,强化信息保护。聚焦提升末端服务质量,国家邮政局将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合建立隐私运单体系,对敏感字段进行脱敏、去标志化处理,更好满足寄递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同时,督促上游电商平台和寄递企业探索实现寄递数据的互联互通,在不影响寄递服务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影响末端投递时效、用户体验满意度等问题,保障寄递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公众使用邮政快递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密切联系,加大邮政快递领域涉个人信息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集中治理信息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从技术、制度、管理层面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控。
新闻链接
“双11”当日全国快递业务量超6亿件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11月11日当天,共揽收快递包裹6.39亿件,是平日业务量的1.87倍,同比增长15.76%。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说,今年的快递业务旺季主要呈现出两个高峰更加平稳,支撑消费复苏、经济向好作用更加明显,用户体验更加便捷三大特点。今年的快递业务旺季继续在11月1日和11月11日形成两波高峰,分摊了行业在单个高峰的压力,运行更加平稳。邮政快递与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双11”期间全网揽收量再创历史新高,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是经济恢复向好的生动写照。邮政快递深度融入电商产业链,大量预售商品前置存储至快递云仓,寄递服务更加快速准确。
他表示,今年的快递业务旺季从11月1日开始,到2024年春节前夕结束。为做好旺季服务保障工作,国家邮政局在与各主要电商平台及寄递企业进行充分形势研判和服务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保障方案,全面部署落实,协调电商平台与寄递企业继续发挥“错峰发货、均衡推进”的核心机制作用。同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方位确保生产安全、寄递安全、信息安全,防范行业伤亡事故发生;坚持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鼓励电商快件原装直发,减少前端过度包装。
在业务旺季和低温雨雪天气条件下,一线快递员作业时间长、负荷重、压力大。为此,邮政管理部门持续加强基层从业人员队伍关心关爱工作,维护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并发布消费提示,吁请广大用户给予快递员群体更多包容和理解。
(据新华社电 记者戴小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首座9F级燃气电厂在合肥正式投产
- 山西博物院六展联台 邀民众“在博物馆里过大年”
- 北京入冬预计将推迟至11月6日
- 全球最著名温泉胜地,你心动了吗
- 外籍船员突发心肌梗塞 宁德边检站开通“绿色通道”紧急救助
- 在巴中企向巴西南部暴雨灾区捐物捐款约140万美元
- 地铁安检“试喝一口”引发的官司
- 海信朱聃:推动中南合作收获更多“黄金果实”
- 大年初一票房超13亿 超去年春节档首日成绩
- 宁夏银川启动移风易俗宣传月系列活动 掀起文明“赶集”热潮
- 硕博比例超7成,看新能源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 湖南浏阳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 假期首日各地交通运输平稳有序
- 报告:10月中国65城新房找房热度环比涨13.2%
- 第十届天津市舞蹈艺术节落幕 展现多元艺术融合之美
- 三次赞助欧洲杯势能强劲 海信实施战略升级加速全球化
- 美媒: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呼吁以色列举行选举
-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介绍2023年中国货物贸易国际市场份额情况
- 云南铁路今年发送旅客量超9000万人次 创历史最好成绩
- 2023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发布
- 热门推荐
-
- 中国警方侦破一批涉节日食品犯罪案件 总案值9.6亿余元
- 人体“护照系统”阐明器官交流过程
- 不妨多点“院内可以晒粮”
- 途家国庆乡村民宿报告:疫情下乡村民宿价量齐涨同比超20%
- 良渚古城对话西班牙托莱多古城
- 外嫁女土地之困
- “花样文旅”解锁内蒙古草原“流量密码”
- 暑期研学乱象频发 科技园变“清华新校区”?
- 广州市监测发现两例猴痘病例
- 有关年终奖的这些事儿 你都知道多少?
- 汇聚300余品牌 第十八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在沪启幕
- 讲解不专业价格参差不齐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调查
- 联大通过中国提出的关于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
- 北京发布第三轮拟供用地项目清单 七成位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
- 庆祝中以建交30周年2022首届“双城故事”文化交流摄影展在天津举行
- 法国艺术家维尔拉个人展25年后再回昆明
- 中国海上首个规模化钻井开发 亿吨级油田垦利6-1完成全部钻井作业
- 感受科技助残的力量
- 福建漳州:以气象服务保障两岸融合发展
- 英媒:中国引领绿色能源热潮,未来6年相关新增项目占比将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