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乡村吸引世界目光
如今,中国已有8个乡村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这是中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广西大寨村、重庆荆竹村、江西篁岭村、浙江下姜村、甘肃扎尕那村、陕西朱家湾,这些村庄何以登上国际大舞台,捧得“世界级大奖”?
扎根民族沃土
近年来,民俗文化、“晒秋”、非遗体验等文旅融合项目在美丽乡村掀起热潮,让世界通过乡村旅游这一窗口,深入了解中国。
深秋十月,沿着秦岭的盘山公路驶进陕西朱家湾村,道路两旁的民宿、农家乐、旅游餐厅鳞次栉比。依托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终南山寨,朱家湾村开办了集体公司、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以阳坡院子为代表的民宿农家乐集群,走出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高水平发展的路子。“以前这里是‘养在深闺’,现在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了。”牛背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鹏感叹道。
江西篁岭村被称为“挂”在山崖上的村庄,因独特的“晒秋”景观享誉海内外。辣椒、玉米穗、稻谷、绿豆……一幅幅赤橙黄绿交织的美丽图案,呈现在一栋栋徽派古建的楼顶之上。篁岭“晒秋”不仅晒出了丰收的果实,也晒出了村民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近年来,篁岭村还发起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与法国、荷兰等国的名村同台对话,持续提升篁岭的国际影响力。
婺源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挖掘乡土文化的基础上,篁岭村在旅游产品打造、村落风貌复兴、非遗资源整合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了美丽蜕变。
粉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桃源家……古建筑是安徽西递村村民心头的宝贝。目前,全村有明清祠堂3座、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介绍,为做大做好旅游业,西递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了集非遗传承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于一体的“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而今,西递村早已实现了从“卖风景”到“卖文化”的华丽转身。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参与“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是推广中国乡土文化、展示中国乡村建设成就的绝好机会,可以向世界展示更生动、更丰富、更贴近百姓生活的中国乡土文化,让世界感受中国乡村之美。
保留乡村底色
如今,乡村旅游类型多样、形式丰富,渐成中国旅游市场新热点,年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为世界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近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多地迎来降雪,扎尕那村也换了一副“面容”。黄中带绿的树木披上银装,云雾缭绕,别有一番韵味。近年来,扎尕那村利用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资源,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旅游反哺生态保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之路。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游玩感受:“高山草甸、古老藏寨,能见到这样的美景,也算不虚此行。”“这里像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城,宁静而美好。”
重庆市荆竹村地处武陵山腹地,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在此和睦共处。荆竹村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荆竹村尝试引入文旅公司,为村庄量身打造旅游项目——归原小镇,将村民旧居改造成民宿、餐厅、图书馆等,保留了乡村的原生态底色。目前,荆竹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饭”,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漫步浙江省余村,村道两旁的院墙早已消失,却“长”出了不少咖啡馆、主题民宿;一场场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农家乐和民宿家家红火;余村大景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不仅可以提供旅游咨询等服务,还是展示展览的交流平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短短十多年,余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表示,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乡村具有鲜明的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势,能让人记得住乡愁。
创造美好生活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著。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村民致富了,游客开心了,有效实现了村民与游客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广西大寨村怎么才能吃上“旅游饭”、实现乡村振兴呢?“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不少村民笑着说。近年来,大寨村确立了“种田就是种风景”的理念,一边发展旅游,一边保护生态,把瑶族文化和梯田风光巧妙地融合起来。如今,大寨村已经探索出“流转梯田有租金、入股梯田享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得奖金、梯田旅游发薪金”的发展模式,美了乡村、富了村民、乐了游客。
来到浙江下姜村,村中石板路一尘不染,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参差错落。曾经的穷山沟,如今已成为“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的聚宝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2755元增加到2022年的48818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发扬先富帮后富精神,带动周边走共同富裕之路。”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认为,在以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村民的旅游参与,确保村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更好的就业机会;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和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增加乡村旅游的艺术内容和文化内涵。(范朝慧 赵腾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风音乐如何守正创新?从传统萃取养分,在现代融入多元
- 宝石画艺人耿疆:宝石作画 展新疆风情
- 平台企业如何筑牢未成年人网络权益“防火墙”?
- 世界人口日 | “小托育”折射“大民生” 托幼服务与产假“无缝衔接”
- 四川汶川:红外相机拍到大熊猫等多种野生动物影像
- (新春走基层)江西各地打好新春“乡贤牌” 凝聚乡村振兴“同心力量”
- 需做好防范!福建多地持续高温 局部可达40℃
- 青海: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明显提升
- 5人死亡 山西挂牌督办上党区“1·29”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 沪苏浙皖携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空间
- 俄国防部:摧毁四艘美制乌克兰陆战队快艇
- “中泰一家亲”迈入“免签时代”
- 国家发改委: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 上半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51.6%
- 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深入开展 销售额超2000亿元
- 四川成都、眉山等四市首届基层应急救援队技能赛在蓉启幕
- (新春见闻)壮乡美食传千年 一封沙糕解乡愁
- 消费者网购更看重性价比
- 广西在建最长跨海大桥主航道桥钢桥面开启沥青摊铺
- 制作的是年味,留住的是乡愁
- 热门推荐
-
- 《这就是黄金——一本关于黄金的简明百科全书》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 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开幕 签约588亿元
- 徐州警方:为博眼球在跨年夜爬上公交站顶棚放烟花,两人被拘留
- 内蒙古巴彦淖尔环境综合治理显成效 “塞外明珠”被“擦亮”
- 全国首个“宋文化”主题高速服务区亮相河南开封
- 上海国际消费电子展(Tech G)开幕 “AI+应用”绽放光彩
- (新春走基层)世界单体最大煤制气项目掠影:“西气东输”守护万家灯火
- 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完成外穹顶封顶
- 乌拉圭总统选举:执政党候选人宣布败选
- 中国主张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实施严格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督
- 马克龙称法国计划“明显减少”在非洲的军事存在
- 贾玲“100斤减肥食谱” 普通人能“抄作业”吗?
- 辽宁省残联启动灾后重建项目助残疾人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 美国科技霸权损害人权阻碍发展
- 彩调剧《新刘三姐》在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唱响诗与远方
- 全国流感气象风险预报产品发布
- 江西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70万亩 养殖产量28.5万吨
- 图览|这些“中国元素”,上了非洲货币
- 暑运期间上海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境旅客近700万人次
- 出租屋的配置,五星酒店的价格?卡塔尔世界杯的集装箱酒店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