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气象与粮食安全学术研讨会召开 专家建言改变“靠天吃饭”局面
中新网新乡11月7日电(记者 韩章云)近年来,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在我国各地频现,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利用气象科技护航农业生产备受关注。11月7日,全国气象与粮食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全国农业气象技术交流会在河南新乡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气象保障粮食安全的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通过视频发言指出,近60年来,我国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增多,我国农业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气象灾害威胁粮食安全,他预计未来10年区域性气象灾害及病虫害风险仍将增加。
李泽椿建议,应加强实时动态监测评估,做好数值天气气候预报,建设农业应对气象灾害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防灾减灾联动,开展未来5年至10年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风险预测。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在致辞中表示,农业高温热害、洪涝灾害、病虫害以及复合气象灾害日益加重态势将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他说:“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科学指导农业活动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是新时期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省份,仅今年,河南就遭遇“三夏”和“三秋”连阴雨气象灾害。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卢东林介绍,正是依托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建设成果,分区域、分时段制作精细化天气预报,递进式发布决策服务信息,在今年为河南全省龙口夺粮提供了有力决策依据,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近年来,河南加大气象科技在农业领途的应用。卢东林介绍,河南与中国气象局在气象保障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未来将共同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省,中部“数字气象”先行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样板区、气象保障国家战略和赋能行业发展典范区,以及中部区域气象科技创新高地,将气象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产能提升作为重要内容。
本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河南省科协主办,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新乡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国气象科领域、农业领域及相关高校的3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父亲守护“星星的孩子”十余载 用父爱化解“孤独”
- 中央气象台:川渝地区27日高温还将持续
- 为了40个藏族孩子,主流声音激荡向善的力量
- 智能手表难撕健康标签
- 福建将提升春节期间能源保障能力 全力做好向华东地区送电服务保障
- 单身者如何过得更幸福
- 新站、新线“首秀”多地将迎来春节出行“新模式”
- 浙江83岁老人开“识字班” 近八年教授百余“大”学生
- 日本暴雨引发山体滑坡致1人死亡 数百万人收到疏散警告
- “君霄”园林唱《梁祝》 名家端阳起行吟
- 五问仁爱礁|是谁一再碰瓷作秀?
- 探访“中华老字号”罗浮山国药:传承与创新岭南中医药文化
-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贵阳开赛
- 美经济学教授:美国徘徊在危机边缘 经济正走向死胡同
-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第七届“难忘的旅华故事”征文比赛颁奖仪式
- 国庆假期杭州口岸出入境旅客量预计近9.6万人次
- 山西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加强排查推动隐患整改落实
- 中外专家就海南加快制度型开放建言献策
- “统战的艺术述说主题展览”在上海杨浦启幕
- 古都风韵彰显 三条文化带“点亮”北京城市文脉
- 热门推荐
-
- 故宫联手避暑山庄办新春宫灯展 打造京津冀地区新春旅游新高地
- 指望志愿规划师、生涯规划师上大学?别听盲人摸象出馊主意
- 塞尔维亚前总统:过去人们觉得美国是希望之国,现在中国是希望
- 内蒙古鄂托克旗向中外客商推介三件“世界级礼物”
- 三亚加强对日旅游推介 免签政策促入境游复苏
- 加拿大总理:将向乌克兰再派遣4辆“豹2”坦克
- 安理会未通过要求在加沙停火的决议草案 中方:感到极大遗憾
- (人权行动看中国)城市更新“留改拆增” 重庆“老社区”蝶变“打卡地”
- 甘肃全民健身日“扮靓”民众时尚生活
-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4》发布 聚焦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广东多举措做好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
- 机器人当上“蚕娘”
- 新疆多处“千年石窟”41个洞窟壁画获修复
- 车展听潮:新老玩家打响变革“发令枪”
- 大连海事大学学生海上训练途中勇救落水者
- (文化新纪行)“戒欺”二字见证杭州胡庆余堂长盛不衰
- 7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21元 上调37个基点
- 严把汽车金融风控关
- 焦点访谈丨塔克拉玛干沙漠如何“锁边”?只剩最后40公里!
- 12月1日起全面开通!事关长沙住房公积金提取,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