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多家跨国药企进博会期间宣布“上新”计划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高志苗)本届进博会上,聚集了多家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的跨国药企“全勤生”,它们也在进博会期间宣布了“上新”计划。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介绍,在本届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宣布在无锡计划投资约4亿美元建设小分子药物新工厂。全球研发中国中心也在上海启动。
2023年是阿斯利康扎根中国市场30周年,此次进博会上,阿斯利康展示了30年来引入中国的近40种创新药。六载进博,为阿斯利康在华发展装上了“加速器”。2019年起,阿斯利康在中国陆续建立了五大区域总部,分别落户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青岛,推动医疗全产业链融合,同时投资建设了无锡、泰州两个生产基地,致力于打造全球示范智慧工厂、零碳工厂。
“这是我今年第3次来到中国,可能在今年底之前还会再来一次。”赛诺菲首席执行官韩保罗(Paul Hudson)说,频繁往来背后,表达了赛诺菲对长期投入中国市场的信心以及与中国伙伴持续携手的期待。
在中国坚持“长期主义”的还有瑞典企业医科达。医科达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盛皓然(Gustaf Salford)介绍,企业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2年。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后,医科达将区域总部迁至上海。此后,医科达持续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新增多条生产线,实现了工厂产能的跨越式增长。
“今年3月我来到中国,继续扩大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给中国三、四线市场提供更加先进的全球医疗的肿瘤治疗方案。我们的创新,在服务中国的同时也服务全世界。未来会继续加速创新,持续在中国投资发展。”盛皓然说。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累计批准了创新药品130个、创新医疗器械217个,仅2023年上半年就有24个创新药、28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韩保罗强调,相信中国在监管现代化方面的不断推进,可以加速公司突破性创新药的研发。“尤其近几年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这对于我们长期生物医药创新至关重要。”(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沦为“麻烦制造者” 驻伊美军为何撤出难?
- 浙江文旅观察:“出版+文旅”跨界创新,为了啥?
- 合民愿 惠民生 聚民心(共建“一带一路”·“小而美”惠民生)
- 跟着课本游、出境研学游……寒假出游玩法多
- 消费复苏带动服务业较快增长
-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青岛小微企业“节节高”
- 关于五一出行,你最关心的问题专家都回应了
- 台湾妈祖“慧聚”昆山传香谛缘
-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就贯彻落实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接受专访
- 公共场所摆共享按摩椅,“锦上添花”还是“鸠占鹊巢”
-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48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 重返“六七”学校 老挝校友不禁唱起《东方红》
- 青海玉树:出台十项惠农举措 助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 “双升级+双彩蛋” 北京人艺新排版《足球俱乐部》即将亮相
- 汪建华:2024下半年中国钢铁市场展望
- 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 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
- 家庭除虫服务行业就业缺口达百万人 行业前景被看好
- 七千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到“两重”项目
- 21国媒体人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感受真实新疆
- 尼日利亚国家电网系统崩溃 全国大范围停电数小时
- 热门推荐
-
- 海关总署最新提醒!警惕登革热疫情,尚无特效药
- 双安&海辰携手农科院特产研究所 共建宠物健康研发中心助力产业升级
- 广西外贸进出口额截至2月中旬同比增长8%以上
- 汇金增持释放积极信号
- 停机坪上绽放的“玫瑰”:玩转“铁甲奇兵”的全能女司机
- 央行:将加快构建激励相容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 瑞银资产管理报告:中国股市的投资机遇乐观
- 专家学者共话“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
- 中国—东盟青年分享亲历故事 手拉手促民心相通
- 北京东城将打造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交易主阵地
- 第10万列中欧班列顺抵德国杜伊斯堡
- 中国国产大飞机背后的“她力量”
- 海南推广12项“综合查一次”通用场景 涉及商务、消防等领域
- 宁波天一阁“云研学”送课至巴西学校 传递中华文化魅力
- 2金1铜 安徽选手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创历史
- 谢锋:旧金山会晤应成为中美关系新起点
- 郑州拟完成1万套二手房“以旧换新”
- 辽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 2024年2月1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不作调整
- 上海持续“蒸烤模式” 医生:再热的天气空调温度也不能开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