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旅客信息岂是“唐僧肉”
逯海涛
近日,有网友呼吁严查旅客航班信息泄露及利用其诈骗问题,中国民用航空局在答复中表示,正在编制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对于第三方网络渠道代理公司的旅客信息泄露等问题,将积极协调公安机关开展严查和打击工作。
这位网友及其朋友的遭遇非常典型。他们通过某地图App搜索航班信息并预订了机票,结果有三人接到诈骗电话。对方以航空公司客服的名义,说发生了机械故障航班取消,让他们提供支付宝账号给予补偿,且能报出他们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及航班信息等。无独有偶,网友刘先生不久前发布视频称,自己申请了陕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免费中转住宿服务后,在机场内遇到涉嫌非法揽客人员。对方以介绍中转免费住宿为由,企图将其骗至其他收费酒店,刘先生认为这个过程中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国庆前夕,也有旅客因为“退改签”相关诈骗,损失超过200万元。
事实上,民航旅客信息泄露并非新问题,“退改签”相关诈骗也不是新骗局。只是随着旅客群体增加,遭遇骗局的面扩大了。这类诈骗利用部分乘客对流程不熟悉,以及面对行程变动的紧张慌乱心理,再辅以退款补偿等诱惑,让部分旅客落入圈套。即使及时识破了骗局,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被所谓“客服”不差分毫地报出来,也难免存在被不法分子滥用的担心。
民航旅客信息为何成了“唐僧肉”?到底是哪个环节泄露了旅客信息?为什么“退改签”相关诈骗屡禁不绝?
诈骗分子之所以盯上民航旅客,一方面是因为订机票环节多、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而言,机票票面价值更高,民航旅客是诈骗分子眼中的“高净值人群”,而旅客个人的维权成本和难度往往又非常高。现实中,机票预订流程繁琐、涉及方众多,个人信息流转的链条较长,泄露的风险也难免增大。正因为产业链太长,主管部门较为分散,出现了类似于“九龙治水”的困境,保护起来难以形成合力。加上目前信息泄露违法成本低,根据以往查处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例来看,行业“内鬼”屡屡犯案,且团队化作案模式愈加成熟。而今年以来旅游业复苏,人们出行需求高涨,在诈骗分子看来到了“收割”的时候。
惩治民航旅客信息泄露,必须堵上每个环节的漏洞。对旅客的个人信息需要有“全链条”的保护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民航旅客个人信息贯穿多条业务主线,应当建立全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体制,完善行业信息安全标准,以全链条思维真正保护好旅客的合法权益。(浙江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土文化“出圈” “东方毕加索”丹青巧绘新生活
- “来都来了”背后的博弈
- 大干实干,徐工奏响“拼发展”主旋律
- 云南保山:“五治”融合 绘就法治乡村新蓝图
- 各地特色文旅花样“上新” 新场景新业态激发旅游经济新活力
-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黑海粮食倡议已再获延期
- 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向全岛范围推广
- 6月9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260万人次
- 沈阳故宫用多彩民俗活动欢喜“闹元宵”
- 资管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业界期待“大资管”合力
- 向“绿”而行 能源低碳转型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至4.1%
- 非遗年味正浓!《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今晚开播
- 泰国一火车与皮卡车相撞致8死3伤
- 数九寒天始 今年“一九”偏冷还是偏暖?
- 北京房山108国道生命通道已抢通
- 京津冀发布假日市场价格规范提醒 景区应明码标价
- 广西钦州加速构建千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
- 川藏美术名家“隔山对话” 呈现藏文化视觉盛宴
- 让重复检查不再成为患者的“恼火事”
- 热门推荐
-
- 内蒙古达里湖畔 访数百万华子鱼洄游奇景的守护者
- 中国铝业人士齐聚霍林郭勒 共议绿色新“铝”途
- 第二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大同启幕
- 上海“五码联动”实现疫苗出厂、接种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 通过数字看经济 各行业乘势而上展示勃勃生机
- 印尼西苏门答腊洪灾已致57人遇难
- 元旦假期电影总票房15.33亿元
- 美式干涉:当“黑手”戴上“白手套”
- 提质增效延续消费热潮
- 因地制宜纾难题 青海税惠积极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 菜场五花肉20元一斤,同比贵了3元
- 山西排查整治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 非法生产的将关闭取缔
- “湾区新秀”肇庆首批产业“熟地”面向全球招商
- 长三角铁路国庆假期发送旅客超2545万人次
- “老头乐”,究竟该去还是留?
-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开幕 签约逾千亿元
- “绿码踏肺炎”风头无两 博物馆文创“卷”起来
- 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11月举行 将展出50余件齐白石原作
- 国家药监局:柴黄口服液和阿胶胶囊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 重达2492克拉!博茨瓦纳发现世界第二大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