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主播“上岗”有啥不一样?
技术升级、模式创新、降本增效
虚拟主播“上岗”有啥不一样?(网上中国)
极具特色的数字人虚拟主播频频亮相电商直播、新闻播报、展览讲解等场景,带来新鲜的视听体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专家认为,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虚拟主播走向大众,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之中,为诸多行业带来业态变革。
数字人性价比很高
“欢迎所有新进直播间的朋友,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零食价格非常优惠……”深夜时分,某短视频食品直播间的数字人小嘉已经连续直播了24小时,依旧神采奕奕地介绍面前的商品。小嘉在外表、声音、神态等方面拟人程度极高,若不是直播间右上方标注着“虚拟主播”,不少观众会误认为自己在和真人主播实时互动。
短视频直播近年成为电商领域的“标配”,而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主播是直播带货领域的新变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网络直播行业延续了良性发展态势,以数字人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新兴产品技术帮助实现行业降本增效。
“不需要真人主播,也不需要场地,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套软件设备,便可以打造出一个7×24小时无休的数字人直播间,性价比很高。”某品牌视频直播间的运营者王小卓介绍,此前品牌直播时,需要搭建专门场地和进行直播培训,主播在线时长也受限。引入虚拟主播后,只需在相关设备中输入文本,就能自动生成直播内容,还可支持实时弹幕互动,成本远低于真人直播间。“考虑到品牌格调和目标客户,我们还在后台针对性地设置了虚拟主播的形象、台词和语言风格,吸引更多观众停驻在直播间,提升品牌直播效益。”王小卓说。
据了解,根据数字人物的图形维度,常见的虚拟主播有两类:一类是2D数字人,通过采集真人的图像、声音,利用唇形驱动、动作驱动等相关算法制作数字人形象,短视频平台常见的带货数字人便是此类。另一类为3D数字人,这类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涉及真人扫描、3D建模等技术,从面部轮廓到服饰场景需要自定义打造,往往以动画人物形象出现,适用于虚拟IP人物的制作。
在视听节目中精彩亮相
除了直播带货之外,数字人虚拟主播还在广电融媒等领域“上岗开播”。8月底,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山东广播电视台虚拟主播岱青、海蓝,闪电新闻虚拟主播小妮,浙江卫视、Z视介宋韵文化推广人谷小雨等10位虚拟主播引发关注。
在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各类传媒机构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为行业带来的新变化,诞生了越来越多的虚拟主播,涉及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制作。虚拟主播在视听节目平台的运用,提升了相关内容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以及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了全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如今已更新到第二代模型,虚拟主播的动作和语言流畅度优于此前,在播报新闻、讲解知识、交互问答等方面都能得到应用,并支持多语种操作,提供给观众全新的内容体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一定区域内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形成虚拟现实制作实验区,推动广电行业虚拟现实生产、传播、呈现产业链快速成熟。其中,《通知》针对虚拟数字人应用示范,提出为观众提供更具沉浸体验感的虚拟现实服务,并拓展服务场景,形成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人虚拟主播重构广电融媒的服务场景,对于传媒领域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不同的节目场景,数字人虚拟主播可以快速切换风格,以多样化角色身份跨界触及不同领域。数字人技术还能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在短时间内自动剪辑成片,缩短制作周期,满足内容时效性。
行业向精细化发展
越来越多虚拟主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一样,不时爆出低俗色情类或其他违反公序良俗的恶性行为或言论;另一方面,部分技术提供方的制作水平不高,造成虚拟主播粗制滥造、形象同质化等问题。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虚拟直播行业的监管和相应法律规范,明晰平台方、运营方等各方权责,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去年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列入了参照执行的范围,明确了虚拟主播在直播中的行为规范。今年5月,短视频平台抖音发布《抖音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提到使用虚拟人进行直播(或创建以虚拟人为人设的账号),必须对相应的虚拟人形象在平台注册。使用已注册的虚拟人形象进行直播时,必须由真人驱动进行实时互动,不允许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进行互动。
在技术层面,多家互联网企业在上半年发布数字人相关产品,提升制作效率的同时,为行业提供更多“高智”“高质”的虚拟主播。百度、腾讯云等企业均推出了数字人虚拟主播相关产品,让用户提交少量样本数据即可进行训练,24小时内就能制作出与真人近似的虚拟主播。京东推出“言犀虚拟主播”产品,能够制作专属形象和动作,并通过AI文本生成和语音生成技术,输出带货文案自动播报。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监管力度加强、技术水平提高,数字人虚拟主播将以低投入、高产出、续航久的内容生产模式,推动相关行业朝着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期间67条公交线路采取临时运营措施
- 配网“钢铁侠”2.0 夯实电网保供基础
- 广西南宁上演“港乐之夜”
- 第32届华交会闭幕 日欧美采购商较上届劲增
- 2023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开幕
- 铁路公安机关排查隐患为“五一”假期营造良好治安环境
- 万千气象看中国·冰雪微笑曲线|我是来自长白山的一朵雪花
- 图览丨从大熊猫“喀秋莎”到黑河早市,中俄友谊故事说不完!
- 接老乡回家 2024年春节鲁渝劳务协作首班返乡专车抵渝
- 外籍人士“闯”海南:找到自身事业与自贸港建设契合点
- 云南启动“七彩云南·天生云菌”野生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 AI眼中的中国|巾帼英姿 自成光芒
- 湖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 湖南东安农技员扎根田间30余载服务三农
- 西宁市成为青海省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 俄称一夜间共摧毁乌军75架无人机 乌方暂无回应
- 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美国船只
- 过去十年南非谋杀案大幅上升 四省成“重灾区”
- 邮储银行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3年上半年客户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 巴基斯坦小哥的“大唐奇妙游”
- 热门推荐
-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巴黎奥运会刮起“中国风”
- 世界最大跨径四主缆悬索桥首个主塔完成封顶
- 缅北果敢电诈集团首犯明学昌畏罪自杀身亡
- (走进中国乡村)白裤瑶铜鼓舞从乡土走向国际舞台
- “新中式”穿搭风走俏海外 商家订单排到春节后
- (新春走基层)福建连城:客家“拔龙”闹新春
- 线上线下购买年货缺斤少两情况多发 买5斤瓜子到手净重3斤半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考量何在?
- 商务部回应美将提高部分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
- 4月15日-21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440.4万吨
- 张海迪代表残疾人权利运动在人权理事会倡导国际合作
- 中国财长:政府还有较大举债空间
- 语文老师办千场家庭教育公益课:让母亲和孩子找回幸福感
- 2024年厦门银行台湾高校青年实习计划开营
- 俄罗斯建造全新载人飞船训练模拟器
- 为期6个月!美国解除对委内瑞拉部分能源贸易制裁
- 全国政协委员陆铭建言:数字经济领域要稳慎出台收缩性政策
- 双子座流星雨本月中旬赴约
- 多国学者务实推进东北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 从沈白高铁通化西站看中国智能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