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低至3.25% 银行消费贷开“卷”黄金周
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将至,银行消费贷利率又“卷”了起来。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各大银行再次推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通过直接降低贷款利率或发放优惠券的方式吸引借款人的目光,优惠后的利率可低至3.25%。不过,虽然消费贷利率“卷”成了“白菜价”,但也并非人人都可拿到,有银行人士表示,利率优惠券通常要根据借款人偿还能力、个人征信等因素定向发放。
再掀利率“价格战”
双节将至,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再起。9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再次推出利率优惠活动,吸引借款人的目光。
“金九银十,限时特惠”,9月19日-28日期间,招商银行闪电贷纯新建额客户用券提款年利率低至3.3%。
成都农商行推出了免息加持助消费活动,该行优快贷新增授信成功客户有机会获得30/15/7/3天免息券,用券提款在免息期内可享0息优惠,优惠后首年提款利率低至3.25%,该产品授信额度最高为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消费场景可用作装修、购车、旅游、教育、医疗、日常开支多类。
今年以来,银行消费贷利率“价格战”轮番打响,贷款利率也是一降再降。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正式开启,九成以上的借款人可以享受到该政策红利,节省一笔利息支出,叠加各类促消费政策的催化,有效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适逢双节各类促消费活动,消费信贷又是今年各大银行的业务重点,各大银行自然也会“不遗余力”抓住这个契机,提升2023年的消费信贷规模。
消费贷利率低成了“白菜价”,但并非人人都可以申请。一位国有大行个贷中心人士指出,“现在银行都建立了大数据机制,会根据借款人的工作单位、薪资水平、偿还能力、征信等各类指标评估利率,能拿到超低利率贷款的人有限”。上述成都农商行一位客户经理称,该行消费贷仅面向事业单位、国企、金融行业等领域的借款人申请,此外借款人征信还要满足不能连续3个月出现逾期,累计逾期次数高达6次以上等条件。
上半年消费贷增长显著
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红利的密集刺激下,居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得到释放,今年上半年,消费贷也成为银行个人贷款增长的主力。从2023年半年报数据来看,多家A股上市银行消费贷余额均出现增长。
国有大行中,截至6月30日,农业银行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增加4320.22亿元,增长5.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4.9%,主要是由于该行积极拓展新型消费领域场景,提高消费金融可得性和便利性;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3688.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3.59 亿元,增幅24.83%,该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个人消费贷款坚持创新引领,满足居民合理消费融资需求,促进消费市场发展。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6月30日,上述3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2723.51亿元、1381.61亿元、2774.2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4.68%、12.99%、10.61%。
中信银行表示,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坚持“自主场景、自主风控、自主产品”的发展原则,持续优化消费贷产品营销能力。在聚焦优质主力客群的同时,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与应用场景相融合,做大“汽车消费”“安居”等优质场景产品的升级与应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线上化自助型融资服务。
合理定价保证利润空间
推动消费贷福利营销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有望进一步促进扩大消费与提振内需,但也需要关注到,过低的消费贷利率也将会进一步压降银行的息差和盈利空间,同时增加风险管理成本。
李万赋进一步指出,当前的消费贷成本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多家银行息差临近警戒线,未来消费贷利率进一步调降的空间不大。银行在这场消费贷市场竞争中,还是要参考自身的资金成本合理定价,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
消费贷市场“价格战”过度,导致产品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不利于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业务风险防控与业务可持续问题;过低的消费贷利率,容易导致出现跨市场套利,引发部分借款人过度消费,并可能催生局部资产泡沫风险等。从银行角度,需要提升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意识,加强业务员培训;优化业务流程,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强化征信市场约束机制;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能,提升违规成本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消费信贷发展应在适度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可盲目过度增长,服务对象并非越下沉越好,银行应有效防范“不该贷”“过度贷”等问题,降低“共债”风险发生概率。消费者应将自己的债务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内,一般而言,每月还贷支出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一半。特别是年轻客户,不可通过“以卡养卡”“以贷还贷”等方式盲目借贷。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原生鸿蒙创新动力十足:鸿蒙生态坚持利他,华为年投入60亿激励创新
- 天津轨道交通单日客流281.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全国书画名家齐聚天津武清 共绘大运河最美画卷
- 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工程成功跨越大渡河
- 上海浦东发布产业数字化跃升计划三年行动方案
- 甘肃启动自动驾驶示范应用 已累计测试总里程五千余公里
- 传承千年历史文脉 重现千古笔墨神韵
- 韩媒:韩国国会通过罢免总理提案,系历史首次
-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从广州拖航出港
-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
- 全球企业共享消博会:“小品牌”也有“大机会”
- 青少年儿童营养标准实施新闻发布会举行
- 新疆年内绿电交易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
- 欧莱雅中国市场“告别”高增长
- 2023年海关科技装备博览会开幕
- 乘客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不是“祈福”是“招灾”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推出“中华文明溯源”特展
- 优化金融服务 助力高质量发展(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 父子修复师:接力赋予国宝文物“新生”
- 强降雨持续 海南发布中小河流洪水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 热门推荐
-
- 渝昆高铁罗荣庄隧道贯通 云南段63座隧道已贯通23座
- 2024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在天津启动 聚焦智慧航海
- 臭豆腐咋吃更安全
- 台风趋向海南岛 海南要求全部渔船进入避风状态
- “抢票软件”页面上“有票”是真的吗?权威回应来了!
- 青岛市城阳区、即墨区全面排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 突破治疗“瓶颈”:上海专家为原发不明肿瘤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
- “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 在法国巴黎揭幕
- 国庆假期“古蜀文明游”走热
- 老人吃三文鱼刺身险丧命
- 明天起实施!事关参保和津贴→
- 受“台前飑线”影响 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
- 广东举办首届林业博览会 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福建连城强降雨导致电力中断 消防人员及时处置
- 西安警方控制13名为“回流生”提供服务的涉嫌违法人员
- 这个冬天,放心吃腊味
-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招待会
- 2024不夜重庆生活节启幕 200余场特色消费促销活动接连上演
- 国际人士:“北溪”事件是恐怖主义行为 应该彻查
- 国家信访局:202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为76.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