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交流活动:多角度展示特色技术成果
中新网天津9月16日电 (王君妍 周亚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16日在天津开幕,本届大赛为期4天,共设109个比赛项目,其中,106个项目将集中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进行比赛。大赛采取“赛展演会”集成举办模式,同期举办技能展示交流、绝技展演等活动。
其中,技能展示交流将在现场分设国家成果展,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赛行业部门成果展,天津市产业人才联盟技能建设展,企业设备与技术展,技能大集等多个展区。
在河南展区,工艺精湛、造型华美的“绞胎瓷”吸引参观者驻足拍照。展区工作人员介绍,“绞胎瓷”又名“透花瓷”,源于唐,兴于宋,千余年来在河南省焦作境内世代相传,主要产于焦作当阳峪窑群区域。
“绞胎瓷手工编花工艺是绞胎瓷创作的重要一步,融合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纹饰,在表现形式上吸收了古今中外等艺术形式,使作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欣赏新领域,引领了工艺美术陶瓷装饰的新高度。”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焦作市修武县成为中国绞胎瓷之都。
在广东展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剪纸”传承人陈小燕正在现场展示其剪纸作品。剪刀飞舞,一张张红纸变为精美的动物、花卉等图案。“潮阳剪纸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属于‘南派’,剪纸‘花中套花、丝丝入扣、线线相连’。”陈小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在天津展区,一架榫卯结构的“直-20”直升机亮相,吸引眼球。展区介绍,该飞机以我国近年研制的最新款高原运输直升机直-20为原型,由中国榫卯结构非遗传承人辛全生亲自指导制作,整机全部由缅甸花梨木榫卯活拆手工制作。机身长3米,宽2.6米,高1.8米。现场配有直升机部件木工制作体验,同时放置飞机发动机涡扇结构(榫卯连接),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飞机制造技术之间的传承。
内蒙古展区展示了精美的蒙古族刺绣。据悉,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传统工艺,也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被誉为“一针一画”的艺术,分为锦绣和绣花。其中锦绣是以植物、鸟兽、人物等图案为主,绣花则由多种花纹、花饰组成图案,以颜色缤纷、样式丰富、形象生动著称。
据介绍,展示交流活动中,各代表团共组织了190多个展示项目,同时还组织了技能大师见面会、现场技能体验、技能大集等活动,新增加移动机器人等8项群众技能体验擂台赛,观众可以通过“打卡拍照发朋友圈”等方式获得大赛纪念品。(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小寒暖如春!南方最冷时节迎逆向升温 升温日历看哪里将冲击20℃
- 40小时连续抢险 陕西四条水毁高速公路全面恢复通行
- 黔西南州文旅融合主题活动“亮相”广东惠州
- 公安部:今年以来全国收缴各类假章假证1200余万枚(本)
- 9月24日央行开展4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 40场报告精彩纷呈 考古“国家队”2023年度田野考古收获亮眼“成绩单”
- “反向春运”趋势明显,配套服务需要升级
- 万人畅享十万串麻辣烫 世界最长麻辣烫桌湖南益阳诞生
- 减低用药负担 山西41种药品平均降价58%
- 闲置铁路焕发新生 太铁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
- 纽约市议会通过决议案确认农历新年为法定公共假日
- 建设普惠充电网络
- 江门海事部门加强危险货物运输船舶监管
- 国家能源局: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 走多了脚心疼 是累的还是炎症?
- 俄乌局势进展:多方就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表态 乌媒称俄军密集打击基辅
- 北京住房限购政策迎调整,2套房京籍家庭可在五环外新购一套房
- 八省代表齐聚嵩山“论剑” 共谋“中国功夫”品牌建设
- 提高补贴标准 山西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
- 当一对夫妻的名字,镌刻在同一块遗体捐献纪念碑上
- 热门推荐
-
- 多国人士聚三亚共商构建可持续旅游目的地
- “消失的名菜”项目入选广东首批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
- 拯救“口罩脸”,护肤有技巧
- (新春走基层)宋公堤边看巨变:“小街”之新与大港之热
- 浙江庆元乡贤“归巢”助发展 秀珍菇撑起“致富伞”
- BOSS直聘捐款200万元驰援京津冀防汛救灾
- 北京市应急局:目前全市已进入清明时期春季防火最紧要阶段
- 渝昆高铁渝宜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从乡间草台到直播平台:地方戏“活”了,“火”了
- 国内外防晒霜产品SPF值差别大
- 30卷《李学勤文集》问世 再现生前60余年学术历程
- “中国杨梅之乡”湖南靖州10万亩杨梅开摘 寄递全国218个城市
- 春节假期浙江晴多雨少 无降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
- 江苏将加快建设“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打造低空航空器产品体系
- 湖南祁阳早稻播种面积38万亩 机械插播助农增收
- 互联网家政服务多举措“迎战”春节前旺季 保洁订单大幅上涨
- “五一”期间成都熊猫主题游火爆 游客赏“花”热情只增不减
- 普京:一些国家企图将“规则”强加给所有人,俄不会遵守
- 全球专家学者齐聚江苏盐城 探讨滨海区域可持续发展
- 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优质产能——“有助于加速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