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中国新坐标】向地球深部进军 万米深井“攀登”“地下珠峰”
中新网新疆阿克苏8月22日电(记者 宋宇晟)海拔8848米是地球最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如果将空间反转,向地表以下延申几千米,乃至过万米,会有什么样的发现?人类又如何抵达万米之下的地底空间?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记者看到了“攀登”这座“地下珠峰”的可能性。
地下万米有什么?
距离地表万米之下会有什么?在我国深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塔里木盆地,石油工人给出的答案是“珍贵的油气资源”。
在滚滚热浪和漫漫黄沙下,埋藏着石油和天然气。据介绍,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埋深超过6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国的83%和63%,是我国最大的深地油气富集区。
资料显示,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达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我国油气重大发现的主阵地。
但与此同时,超深层勘探开发面临系列世界级难题。以塔里木盆地为典型叠合复合盆地,经历多次构造演化,油气多次运移调整,像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几脚,油气藏普遍存在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勘探开发难题。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经理段永贤直言,钻井到达一定深度极限后,每向下一米,难度都面临着几何倍数增长。“高温高压下,几千米深处的钻杆就像“煮熟的面条”一样柔软,地下超过200摄氏度的高温,一般设备和仪器内的电子元器件、橡胶件等就会损坏失效。”
诸多不利条件没有让石油工人止步不前。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茫茫沙海中,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井架高耸入云、钻机隆隆作响。该井于今年5月30日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鸣笛开钻,设计井深11100米,预计钻井周期457天,目前已钻至5856米。而在几十公里外的“深地一号”项目中,跃进3-3XC井设计井深也达到9472米,目前正在向9000米目标挺进。
向地球深部进军
“能打这口井,就证明了中国制造技术水平。这在20年前,是不敢想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首席专家王春生,这样向记者介绍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
在他看来,能够将井深推进到万米级别,正有赖于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同时也是对该项能力的一次检验。
以深地塔科1井采用的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为例,中国石油宝石机械有限公司现场服务负责人张矛胜告诉记者,这台钻机由我国自主研制,关键核心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这台钻机高72米,相当于24层楼房的高度,与普通钻机相比,载重提升能力由三四百吨提高到最大900吨。而且配备了全套管柱自动化系统,双司钻集成控制系统,一键式起下钻操控系统,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安全系数。”他说。
记者了解到,该钻机,创新研发高性能PDC钻头、220摄氏度超高温工作液体系,解决了极限温度下“钻不了”的技术难题,为万米深地工程科学探索研究提供了有力技术和装备保障。
“深地塔科1井面临特深、超200℃的高温、近140兆帕的高压,对钻机装备、井筒工作液、井下工具仪器等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国产化钻头等井下装备和钻井液会陆续登场亮相,在万米深井接受工程考验。”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技术专家艾正青说。
他同时指出,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8000米级钻完井技术体系基本成熟,钻探的8000米超深井已经突破100口,9000米也取得了突破。通过实践,8000、9000米技术和配套工具成熟可靠。
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保障了我国油气资源稳定供应。
“没有荒凉的人生”
在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无数石油人在茫茫沙海中的付出。
塔克拉玛干,因其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当地工作的石油人们笑着告诉记者,在塔克拉玛干,“可以感受四季如春的风沙”。强大风力的作用下,这里的沙丘形态和位置不断变化、移动。工作人员在钻井、公路周边采用草方格和阻沙栅栏缚住“沙龙”。
沙漠中夏季最高气温45摄氏度,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以上,埋个鸡蛋可以烫熟;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风沙天气,每当强沙尘暴来袭,能见度不足5米。
上世纪末,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蕴含油气的重大发现,让这片大漠的勘探、建设迅速展开。
与此同时,石油人在万顷沙海中开钻油气井、修建沙漠公路……在曾经了无生机的“死亡之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很多人记忆中,彼时新疆的很多城镇,常见的是土路、当地人赶着的驴车和茫茫大漠。今天,因油气而兴的库尔勒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双向四车道的柏油路在出行高峰期间也会堵车。
视频:打卡中国新坐标Vlog:入沙海深处探石油宝藏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国石油各处场站,最常见到、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库尔勒的变化正印证了这句话。
石油人脚步未曾停歇。如今,在新疆的多个油田已开启了数字化转型:通过全链条数智化管控,实现中小场站无人值守、大型场站少人高效。
目前,塔里木油田已建成3300万吨大油气田和300亿方大气区,累计向西气东输供气超3300亿方,保障15个省市4亿多居民、3000多家企业生产生活用气;还建成566公里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和4704公里气化南疆管网,每年供气超50亿方,惠及南疆800万各族群众。据悉,未来这里还将打造智能化油田、智慧化油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华中地区将举办近20场中法文化之春活动
- 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学之美(海客话中国)
- 伊朗宣布对部分欧盟和英国的机构及个人实施制裁
- 从11到9000+ 浙江长兴:扬子鳄以每年500条速度增加
- 感受冰雪之美 《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之大雪特别篇》上线
- 青海西宁:“税费管家”精细服务让高原“特产”走向全国
- 山西:硬核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这里,有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
- 2023集美·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厦门启动
- 俄乌局势进展:英国将向乌输送贫铀弹 俄外交部发言人称其为鲁莽挑衅
- 我科学家发现可能蕴含第一代恒星的候选星系
- 如何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科普时间
- 河南首次开通中越柬公铁联运国际班列
- 种群恢复迅速 密度居全国前列!探秘卧龙的雪豹生存现状→
- 《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发布 全市将建物种资源本底数据库
- 韩总统警卫处拒绝扣押搜查 总统府拒收弹劾案审理相关文件
- 巴西启动新一年度的农业作物计划
- 踏青迎春 江西南昌以花为媒带热乡村游
- 2024年春运收官 长三角铁路40天发送旅客逾9200万人次
- 上海博物馆东馆5月21日起暂停对外开放
- 热门推荐
-
- 外媒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 马云抛售巨额股票?阿里回应
- “未来世界”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在撒马尔罕举行
- 四川珙县发生4.5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等情况报告
- 国家统计局:2024年就业形式保持总体稳定
- 讲述真实留学故事 《对话青年·崛起的力量》新书发布
- 稳住就业基本盘 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 韩国近70名“杀人预告”发帖者落网 过半为青少年
- 心理咨询室100%覆盖应成大学标配
- 老字号并非“一老永逸”
- 侵权千余部网络小说、吸引用户近30万 落网嫌疑人:赚太多舍不得关
- 慕思睡眠博物馆(筹)正式开馆 全新方式传播睡眠文化
- 以军空袭加沙、也门致大量伤亡
- 桂林加大补水流量 保障“十一”黄金周游客畅游漓江
- (申城风景线)上海上演无障碍电影尽显城市温度
- 毕业租房易发争端 合同双方皆须谨慎
- 合成生物产业加快布局
- 中企润邦股份收购欧企FLSmidth集团全球散料装卸搬运业务
- 港澳青年赴甘肃研学绿色低碳:探生态环保科研之路
- 平凡的辛劳,也是光荣的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