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迎挑战显韧性
今年上半年,全国钢产量5.36亿吨,同比增长1.3%;钢材产量6.77亿吨,同比增长4.4%;钢材出口4358万吨,同比增长31.3%。与此同时,钢铁企业效益同比降幅明显,财务资金风险可控。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谭成旭表示,面对转型升级的诸多“阵痛”和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钢铁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整体平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出口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势头较为强劲。上半年,出口钢材4358万吨、同比增长31.3%,出口钢坯167万吨、同比增长112.6%;进口钢材374万吨、同比下降35.2%,进口钢坯118万吨、同比下降68.5%;净出口粗钢4211万吨,同比增长64.3%。
“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明显增长,板材出口占比已经达到66%,创了历史新高。”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
马钢交材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轮轴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上半年,马钢交材营收完成年度目标进度110.5%,同比增长14.4%;出口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9%;新增合同同比增长22.6%。
天工国际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高速工具钢产品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该企业持续增强产品高端化、高附加值优势,出口比例占公司营销近一半。“今年6月份,天工国际产品出口金额逾4000万美元,再次刷新单月出口业绩。”天工国际总经理吴锁军表示,近期,7000吨快锻项目正式投产,成为天工国际进军一体化大型压铸领域的重要标志。企业将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发展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钢材出口总体呈现量增价跌态势。上半年,钢材出口均价为每吨1075美元,同比下跌24.7%。中钢协有关负责人提醒说,上半年钢材出口大幅增长,缓解了国内市场供需压力,但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可能引起贸易摩擦案件的反弹,需引起行业重视。考虑到前期接单情况及人民币贬值影响,预计下半年钢材出口量增幅将收窄。
保障平稳运行
我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生产以满足内需为主。上半年,由于钢铁供给强于需求,钢材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下滑明显。
中钢协数据显示,上半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为3.19万亿元,同比下降5.56%,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06%,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2.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30亿元,同比下降68.8%;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03%,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亏损面达到44.6%,比去年同期上升17.4个百分点。
面对市场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的现状,钢铁骨干企业坚持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同时,深入推动管理变革,积极开展对标挖潜。沙钢、山钢、攀钢西昌等钢企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抓住关键突破瓶颈,持续推进指标提升、成本下降。
“我们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制定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稳运行、扩需求、促改革、助企业、强动能。”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在近日举办的中钢协六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上表示。
保障钢铁行业平稳运行,需多措并举。谭成旭表示,要在产能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创建适应新发展环境的,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的,符合市场规律的产能治理新机制,加快推动实施。积极融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头部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综合施策推动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此外,要加强行业自律。
我国铁矿资源高度依赖进口,且进口来源集中,铁矿石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利润被严重蚕食。对于做好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提出,在保障现有矿山正常生产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大台沟铁矿、红格南矿等千万吨级铁精矿项目,要抓好矿权审批、采矿权出让、用地和能耗指标等重点工作落实。
加快低碳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材需求进入峰值平台区,钢铁业减量提质是大势所趋。
仅从消费结构看,建筑业用钢从2020年的58%下降到2022年的53%,制造业用钢从42%上升到47%。汽车、家电、船舶、风电用钢、光伏用钢等持续增长,有效支撑了制造业用钢品种和数量的增长。
随着钢铁市场向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跃升,企业走势日益分化,转方式、调结构加速推进。今年以来,首钢智新电磁建成并投产全球首条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生产专线,两款取向电工钢产品实现全球首发。依靠过硬的市场竞争力,上半年,首钢电工钢产量、销量分别完成年度预算的54.4%、52.2%,无取向高牌号、新能源产品和取向电工钢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59%和39%。
上半年,鞍钢33毫米厚X80级别大应变管线钢板实现全球首发,新钢成功轧制世界最薄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沙钢超大焊接热输入高端船板钢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创新结出硕果,中国钢铁硬核实力持续增强。
绿色低碳发展是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环保水平持续提高。截至6月底,共有87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62家企业完成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3.14亿吨;25家企业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1.14亿吨。钢铁行业吨钢可比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今年5月17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碳关税)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碳定价机制进入实施阶段。“这对我国钢铁业出口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影响上升。”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分析,随着欧盟深度减排政策的持续推进,欧盟免费配额的逐步退出,CBAM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碳价差扩大,将会导致我国钢铁产品需要承担更高的对欧出口成本,叠加其他发达国家可能也会设置类似CBAM的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工业产生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此外,汽车等下游行业已开始关注钢材产品的碳排放量,以长流程为主的汽车用钢生产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近日,我国首卷应用高品质高比例氢冶金洁净原料DRI产品生产的超低排放低碳材料汽车用钢,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下线并检验合格后,已向德国宝马集团提供数据包,正式开启材料认证。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从2023年中期开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量产车型将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
据了解,河钢已建成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从源头降低碳排放,为汽车行业所需的低碳材料生产打通了全新路径。
“从发展趋势看,下游客户选择钢铁产品时,不仅关注产品质量,还关注生产工艺的绿色低碳。”河钢有关负责人表示,欧盟碳关税为河钢绿色低碳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开拓带来了机遇,全球市场广阔。(经济日报记者 周 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7.9元解决三顿饭,你愿意为“剩菜盲盒”买单吗?
- 局势紧张之际 美宣布增加中东军事部署是否选错路径?专家分析
- 美英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 萨那传出爆炸声
- A股市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
- 消博会消费热力攀升,自贸港开放成色更足
- 100米的长度10毫米的精度,“大风车”叶片如何造?
- 海内外游客广西河池体验“非遗”盛宴壮族“蚂拐节”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尽快建立全球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 从“烤熟”到“蒸熟” 宁夏领取南方“湿热体验卡”
- 时隔两年,上海半马4月16日鸣枪
- 姐弟失散17年 内蒙古警方助力亲人团圆
- 暴雨黄色预警发布:浙江、安徽、海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寻梦香格里拉》获2024世界的“香格里拉”微短剧大赛单元奖项
- “我唱的就是事实!”她竟然把加拿大的国歌改了
- 四川雅江:翼龙-2型无人机增援火场助力灭火救援
- 四川在畜禽育种领域取得突破 发布3个国家级审定新品种
- 多吃这四类食物帮你改善“抑郁”情绪
- 俄乌局势进展:俄方同意延长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60天 欧盟延长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
- 蒙内铁路上的异国师徒情
- 也门“洋弟子”学做手工布鞋 一针一线感受布衣天下
- 热门推荐
-
- 家长扎堆“学艺” 青年夜校点亮生活
- 长江今年第1号第2号洪水影响基本结束
- 中国贸促会:超六成中企考虑使用人民币开展对外投资
- “声动千年——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特展”亮相天津
- 国庆假期运输以来 国家铁路累计货物发送量完成6882.3万吨
- 面对人为安全事件 出境旅行中如何自我保护?
- 美以涉俄为由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特别指定国民清单” 商务部回应
- “丝路百城传”丛书最新作品《天津传》正式出版
- 中国A股再现回购增持潮 多家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出手
- 文化中国行丨宋代就有“海绵城市”啦?来赣州看古人穿越千年的排水智慧
- 突发!基辅凌晨拉响防空警报
- 从“猪景房”说开去
- 减肥最快的方法是慢慢来
- 退费排队已超1.5万人 时代少年团“充值粉丝”维权难
- 秦岭南麓的最美油菜花海:以花为媒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
- 人口挑战 跨越80亿人口增长影响几何
- 陕西完成32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全覆盖检查 近半数存弄虚作假问题
- 广西通报中学小卖部“天价”租金:终止合同,不再对外承包
- 青海省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