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防灾减灾强大合力
近期,京津冀等地遭遇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1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河北邢台累计降雨量超1000毫米,相当于3天下了以往约两年的雨量。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气象灾害风险逐步增加,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不小挑战。当前,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华北、东北地区又值“七下八上”主雨季,叠加北上台风残余环流的影响,防汛抗洪形势非常严峻。
应对暴雨、洪水和酷热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侵袭,既是对相关部门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防灾减灾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的检验。强化责任担当,从源头防范化解气象灾害带来的各类风险挑战,十分重要。
一要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为灾前预防争取更多“提前量”。气象工作处于灾害防范链条中的第一环,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作为防灾减灾的“发令枪”,必须响在灾害来临前。要不断完善现代气候预测业务体系,集中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提高对天气气候形成机理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认知,锚定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持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水平。
二要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极端天气。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整适应行动,最大限度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摸清自然灾害防治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能力,加快建设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海绵城市、节水型社会,增强社会经济系统韧性。
三要畅通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抵御灾害风险的强大合力。有效防灾减灾,需要将灾害风险管理思维融入防灾减灾各环节、各领域,由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完善各部门、前后方协同联动机制,精准指导重点地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高质量抓好防灾减灾宣传科普教育,提升全社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郭静原
郭静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加沙停火,还要往下拖?
- 旅美大熊猫“美香”迎来25岁生日
- 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 中新真探:喝弱碱性水能改变身体酸碱度?
- 中泰将联合举办冰球友谊赛
- 城市管理添“空中视角” 上海浦东率先开启无人机城市监管新阶段
- 受暴雪天气影响 河南郑州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 11月2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上升0.04个点
- “斗拱爷爷”守望山西古建五十余载:“空中课堂”让古建筑不再“冷门”
- 明码标价发威 家电维修新规初显成效
- 成都世园会设展园112个 参展城市覆盖五大洲
- 中国铁路“开”出国门 雅万高铁成为搭建人民美好生活“连心桥”
- (经济观察)新优势:中国多省份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 今年以来中国南方五省区市场化交易电量超2200亿千瓦时
- 2024中国城乡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 打高铁“进淄赶烤”!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吃了都说好 | 世界观
- 浙江累计救治复壮古树名木3.8万株
- 中汽协: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8万辆,环比增长7.9%
- 甘肃建自然灾害数据库 录入信息逾千万条
- 去哪儿:“十一”高星酒店预订间夜已达历史新高
- 热门推荐
-
- 宁夏泾源:泾水之源 千山竞秀
- 【中国那些事儿】美籍专家:中美关系关乎全球未来,两国应携手共建繁荣世界
- 从4700年前的豪宅 一窥史前人类建筑技艺
- 追着雪花看新疆丨新疆那拉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
- 美国田纳西州发生枪击事件致6人死亡,包括3名儿童
- 特朗普枪击案现场一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成都主题文化沙龙
- 以体育为桥梁 两岸青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 湖南新晃山体滑坡造成4栋房屋倒塌 8人失联
- 渝西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 北京法院五年审结金融犯罪案4928件 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 山西重点工程开春忙融资 知名太阳能项目引关注
- 多国议员访上海乡村:看到更全面的上海
- 广西全力做好建设项目涉林要素保障
- 福建终止防暴雨应急响应
- 日本利用H3运载火箭发射一颗军用通信卫星
- 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文学因时而变,茅奖本身亦是记录书写
- “宏观政策弊端导致美国制造业难以推进”
- 江苏徐州举办第二十六届投资洽谈会 签约53个项目“吸金”1040.2亿元
- 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