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助力全球化工市场复苏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2023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在需求走弱和产能过剩背景下,化工企业盈利不及预期。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日前公布了二季度业绩初步数据,大幅下调了对今年的业绩预期,并将其归咎于全球工业产出低迷和消费品需求下降。
巴斯夫预计,2023年的销售额在730亿欧元至760亿欧元之间,不及分析师普遍预期的798.1亿欧元,远低于2022年销售额873.27亿欧元。公司还下调了全年的盈利预期,预计2023年的利润在40亿欧元至44亿欧元之间,同样不及分析师普遍预期的48.83亿欧元,显著低于2022年的68.78亿欧元。
销量和利润下滑的阴影正笼罩整个化工行业。美国化学和特种材料公司陶氏(Dow)公司财报显示,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行业供应过剩,一季度公司所有运营板块及区域净销售额均出现下降;德国特种化学品公司朗盛(LANXESS)二季度利润预计约为1亿欧元,远低于此前预期的1.89亿欧元。卡博特、利安德巴赛尔等多家化工企业此前也发布预警,称2023年的盈利将比此前预计的更低。朗盛首席执行官常牧天表示:“几乎所有市场都受到需求疲软和去库存的影响,即使是那些通常非常稳定的市场也受到了影响。与新冠疫情肆虐时期相比,销量下降幅度更大,且持续的时间更长。”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化学品市场,占据全球所有化学品销售额的40%,预计至2030年占比将接近一半。面对疲软的需求和不明朗的发展前景,外资化工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将中国市场视作未来业务的支撑点。以巴斯夫为例,其大幅追加中国地区投资,并加速与中国企业合作。今年6月28日,巴斯夫上海创新园三期项目正式落成,依托上海创新园项目,巴斯夫可以更快速地响应中国乃至亚太市场的需求。朗盛亚太区总裁钱明诚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复苏,预计今年下半年公司在华业绩将有所反弹,收益有望明显回升。中国将为全球化工市场复苏提供助力。
对于2023年下半年化工行业走势,巴斯夫预计,由于下游行业的化学原材料库存已经大幅减少,因而全球需求疲软态势将有所缓解。(经济日报 周明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沈阳一居民家中发生液化气爆燃事故
- 年货市场人气旺 缤纷好物迎新春
- “凝时聚珍——中英钟表技艺交流展”开幕式在伦敦举办
- “碳”路先行|给矿山装上“数字大脑”:煤海探“绿” “智”取未来
- 泰国办研讨会探讨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
- 专家研讨数字技术助力北京中轴线活化利用 “数字中轴·小宇宙”先导片首发
- (经济观察)透过峰会“窗口”,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诚意
- 天津“00后”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用爱为生命接力
- 暑期去哪玩?沉浸体验展or探秘动物王国 你pick哪个
- 谁把大凉山当“公益秀场”?“支教研学”乱象调查
- 当非遗“遇见”春运,一次文化暖旅的三个“抵达”
- 中国南海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整装成果发布
- 黄淮地区强降雨天气何时休?气象专家解读
- 跨越山海播撒希望 上海教育帮扶团队助云南莘莘学子追逐梦想
- 地震伤者伤情多为骨折 救治情况如何?
- 32.26亿元签约额 黑龙江佳木斯大豆产业发展正夯
- 中德专家学者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 (第七届进博会)与世界相互成就 中国展现开放决心
- 长沙:温度28℃以上时公交车必须开空调
- 骑车看手机 载着大人还“套娃”
- 热门推荐
-
- 北京常住人口六连降:疏解与吸纳
- 多地探索加大对乡村剧团扶持力度 村民送戏进城
- 11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新动能“生机勃勃”增长较快
- “火热”的口岸贸易是中越经贸往来加密的真实写照
- 中央气象台:全国大部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 工信部组织开展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
- 欧盟成广州最大贸易伙伴
- 《老龄经济学》:将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经济学框架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一千亿件
- 铁路杭州站暑运客发量破2000万 创历史新高
- 陈武应邀赴俄罗斯出席首届“未来运动会”开幕式
- 飞盘热下理性看待争议
- “探店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 和音: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
- 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 浙江省水利厅答疑
- 人社部与川渝政府三方合作“成绩单”出炉
- 仅用4个月,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
- 冬季流行性疾病高发 专家呼吁理性备药、用药
- 在“中国式风景”里看到世界是一个圆
- 报告:全球机器人产业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成为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