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工程,超万亿元投资!这可能是钢铁行业破局关键
中新网7月9日电 题:三大改造工程,超万亿元投资!这可能是钢铁行业破局关键
中新财经记者 庞无忌
今年以来,受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影响,钢价持续低位运行,钢铁行业效益同比进一步下滑。
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的同时,钢铁行业还面临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等挑战。如何实现经营效益提升,破局行业发展瓶颈?7月8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3(第十四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论坛”上,多位嘉宾就此展开讨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在此间表示,对钢铁行业来说,有两件事(两大基础性举措),如果办不好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即:创建产能治理新机制和优化联合重组新政策。
两大基础举措之后,钢铁行业要提高效率,就要做好覆盖钢铁全产业、全产能、全流程的三大改造工程,即产能置换,超低排放和极致能效。
三大改造工程
产能置换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进而控制行业产能。
何文波透露,产能置换是世界冶金发展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截至2023年6月,中国各地计划更新炼钢产能约4.05亿吨,而且已投产2.1亿吨,远超日本和欧盟的生产能力。根据估算,钢铁业在产能置换领域已经投入超过1万亿元。
在这一过程中,装备升级、流程更新、布局优化将对行业带来积极效应。不过,何文波也提醒,产能置换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减量置换”,要同时达到去产能的目的,这对行业效益提升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大工程是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改造是指按照国际、国内最先进水平,对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实施大气污染排放治理升级改造。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坦言,钢铁工业生产流程长、排污节点众多、排放工况差异大、污染因子种类多。
面对这些问题,近年来,中国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2019年,五部委出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其中提出,全国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推动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范铁军透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270余家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62家钢铁企业3.14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25家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
另据何文波透露,到目前为止,据中钢协专家了解和测算,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2000亿元。
经过改造行动,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或其他公开数据,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排放强度基本低于新日铁、POSCO等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甚至不到部分企业的50%。
第三大工程是极致能效。能效提升被视为实现碳减排最重要、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2022年12月,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极致能效工程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毅仁在此间透露,以河钢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来看,能效水平提升这一部分(所作的贡献)占了34%。在这一领域,河钢主要以培育能效标杆示范工厂,来促进能效水平的系统提升。
范铁军介绍,实现极致能效提升的主要路径有六大方面,包括工艺和装备节能极致化,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极致化,能源转换极致化、设备节能极致化、新能源体系建立极致化以及能源管理极致化。
增强定力和转型决心
展望未来,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炳江指出,目前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变相新增产能风险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而且供需平衡矛盾突出,企业之间绿色发展水平分化加剧。我国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绿色高质量转型任务依然艰巨。
他认为,全行业应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改革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二是强化高质量超低排放改造决心,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三是强化企业规范化运营管理;四是强化减污降碳共性技术示范应用。
在节能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透露,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在钢铁行业节能和能效提升方面,着重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先进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为抓手,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目录,推进技术节能。
二是以加强能效对标达标为关键,持续开展能效“领跑者”企业和绿色工厂建设,推进管理节能。
三是以用能清洁低碳转型为导向,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提升工业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结构节能。
范铁军表示,碳中和是一项复杂、长期和系统性的工程,不是简单的节能环保问题,是发展方式的新变革,需要在冶炼技术、生产原料、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革新。其中包括钢铁企业需跨区域联动,实现多区或跨区碳中和的可能;实现传统工艺革新,从由高炉—转炉流程转向电弧炉短流程、在冶炼过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针对钢铁生产特点开发应用CCUS技术等。(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火山隧道右洞贯通
- 红火蚁有啥危害,如何防治?看看专家怎么说!
- 央行9月7日开展330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上海和纽约:以河为媒加强联系 探讨双城合作诸多可能
- 拜登与债务上限谈判团队通话,指示推动达成两党协议
- 外媒:伊朗一军事基地附近传出爆炸声
- 2000余万盆年宵花卉陆续上市 北京打造“美丽经济”新场景
- 中国船舶集团外高桥造船六天完成八大生产节点
-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沙戈荒”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实现全容量并网
- 峰飞航空交付首架盛世龙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 这个春节,你感受到全方位的“文化味儿”了吗?
- 专家: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将释放巨大红利
- 58岁民警徒手爬楼搭救八旬老人
- 中外专家驳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
- 日本青森县近海发生地震 多地有震感
- 人勤春来早 黑龙江按下备春耕“快捷键”
- 国家发改委与民企密集座谈: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具体诉求
- 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海外 欧洲多国举办庙会等活动共庆元宵佳节
- 银川最近为何小震不断?是否会发生大地震?官方回应→
- 中央气象台:江南东部华南等地有较强降雨
- 热门推荐
-
- 青海十年累计投入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近60亿元
- 李白的书法《上阳台帖》,藏着哪些历史故事?
- 江苏无锡首次获得6000年前古人类DNA
- 无人驾驶如何更安全、跨境电商怎样更便捷?一场商用密码大会给出答案
- 第135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超5500家
- 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在海南澄迈签约
- 英媒:77头领航鲸在苏格兰北部海滩搁浅 65头已死亡
- 未来网评:凝聚科技强国的“工程力量”
- 广西探索三级规划联编 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 藕粉里面有没有藕,不难说清楚
- 中老铁路跨境旅游列车将常态化开行 交旅融合编织文旅产业新画卷
- 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发生5.1级地震
- 海南: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摩羯”灾后恢复重建
- 第三届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颁出 来稿数量创新高
- 安徽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
- 外商投资湖南青睐制造业
-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宁段首榀箱梁成功浇筑
- 甘肃建“环境应急专家库”提升黄河流域环境应急管理能力
- 寒夜里的高铁隧道“体检师”
- 三年种质资源普查 北京找回786份老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