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新三样”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出席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 田雨昊 摄
中新网6月20日电 题:邹骥:“新三样”的异军突起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20日举行的2023年第二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表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异军突起,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这个转型是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即生态文明新的发展天地。
视频:邹骥:“新三样”异军突起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信号来源:中国新闻网
邹骥分析称,在近代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工业文明,其实依托于更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革命,形成了一整套工业文明的范式。在工业革命的早期,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在西方社会,人类物质消费的指数突破了自然资源容量的上限,导致了自然界的失衡和报复,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等。
邹骥认为,全球气候问题,是自然界给予的重要反弹力,要求人类在传统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转型,从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
关于中国的绿色转型之路,邹骥认为,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正在面临发展路径的创新,要以更少的人均排放来实现相似的收入水平,达到可持续的发展;以较低的峰值水平、较短的平台期达到峰值,以较短的时间或者较快的速度达到碳中和。中国的发展路径需要创新,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
邹骥指出,当前有一系列技术正在源源不断产生,比如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动车、储能、生物技术等,这些技术蓬勃发展,有望支撑着中国进入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阶段,也正在或将形成一系列蓬勃发展的新产业。
展望发展前景,邹骥认为,中国已经开始依托各种技术稳步行进在节能减排道路上了,但是在中远期还有大量的技术需要开发,需要有更高的收入水平或者物质基础去承接技术成本,同时创造新的经济发展需求。
就能源结构而言,邹骥认为,中国将从现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特别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转为今后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一旦可再生能源发展到足够强大,整个非化石能源可以把新增能源需求完全覆盖,接下来可以逐步替代煤。预计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有望从现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化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邹骥表示,从长远看,中国人的用电不会少,但是电的来源会发生变化,主要将来自非化石能源。这一预期的实现需要树立严格目标,划定碳资产总边界;需要向市场主体分配碳资产的责任和权利;需要发展碳市场,由市场发现碳价格,与资本市场连接;需要为低碳投资、融资和技术创新提供激励;需要有政策和体制来支撑转型。相信通过这样一系列长期努力,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一定会实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飞机右侧引擎起火盘旋16圈降落!川航回应
- 云南签发首份出口菲律宾RCEP原产地证书
- 受灾核心区道路已抢通5公里 来看辽宁黑山科乡救援进展→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3)》
- 云南省发布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
- 山西打“四大战役”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
- 阿利耶夫在阿塞拜疆总统选举中处领先优势
- 如何延缓孩子近视进展?眼科专家详解
-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锐财经)
- 基数效应减弱遇油价回升 CPI或“三连涨”
- 广州大学回应食堂疑售过期食品:初查属实,将追责
- 中国影视的世界表达:思想共振 以情动人
- 美国北加州发生枪击事件 致4死1伤
- 春节假期以来广州接报案件类警情农历同比下降18.7%
- 山东鲜花种植催生“美丽产业” 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 (新春走基层)浙江开化赓续开年传统 43年共栽“一棵树”
- 凌空倒挂30余分钟 湖南涟源一民警勇救轻生男子
- 《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第三季将播出
- 去年全国公安机关新增纳管乡村民宿2.5万家 带动就业89.3万人
- 中国能否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国家统计局回应
- 热门推荐
-
- 山西打破数据壁垒 推出新生儿出生诸多事项“一次办”
- (走进中国乡村)白裤瑶铜鼓舞从乡土走向国际舞台
- 乌议会会议“因遭袭风险取消” 泽连斯基回应
- 2024年赴泰外国游客超3500万人次
- “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在京启动
- 两岸学者参访河南固始 沉浸式感受根亲连结
- 郑志明等10人获授“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 美国“去风险”给世界带来更多风险
- 浙江电网建设将全面复工 多个重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身边的变化)闽北“小瓜蒌”结出“致富果” 瓜蒌种植特色产业促振兴
- 11岁男孩开枪打死2人 美枪支暴力向青少年群体渗透!
- 阿联酋报告一例中东呼吸综合征重症病例
- 宁波机场偏出跑道飞机已成功搬移 将稳妥有序推进航班恢复
- 沉浸感受历史建筑“讲”故事 天津激活文旅新体验
- 普惠托育,缓解带娃焦虑
- 文化艺术创作者成“新村民” 湖南常德和美乡村建设有“文艺范”
- 甘肃临洮“牡丹生活”:千年品牌谋“花样”芳香经济
- 中新健康丨10年病死率可达90%!曾到包虫病流行区域人群需进行肝肺等部影像学检查
- 资源城市鄂尔多斯首片单晶切片下线
- 刑侦题材剧拍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