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全球高通胀下企业加薪幅度普遍不足
中新网6月15日电 题:报告称全球高通胀下企业加薪幅度普遍不足
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
会计师事务所致同最新发布的《国际商业报告》(IBR)显示,尽管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中端市场企业的乐观情绪依然相对高涨。不过中端市场企业仍然面临着挑战:由于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企业加薪幅度普遍不足,专业人才紧缺制约着企业发展。
报告显示,许多市场陷入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速困境,但就业率依然很高,这说明专业人才仍然紧缺。薪资是招聘和留住顶尖人才的关键,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薪资的涨幅赶不上通胀的速度。例如在英国,由于能源价格疲软,4月份通胀率小幅下降至8.7%,但价格的上涨速度仍快于薪资涨幅。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3月,英国私营部门的平均固定工资同比增长7%,公共部门的平均固定工资同比增长5.6%,虽然这已是20年来的最高增长率,但仍远落后于通胀速度。
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每五家中端市场企业中就有四家(82%)计划在2023年加薪。但考虑到持续的高通胀和额外成本,企业加薪幅度仍显不足,只有24%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提供“实质加薪”(即加薪幅度高于通胀速度)。随着薪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正在寻找其他方式,以便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雇主。
自疫情暴发以来,离职人数众多,员工的目标岗位也因此发生了变化,薪酬不再是不变的首位考量因素。越来越多员工可能会被其它福利吸引,包括: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地点和时间的灵活性,涉及身心、情感和财务在内的健康计划,以及职业发展机会。这也为企业加强自身文化、整合员工价值观、提高员工敬业度带来契机。
致同中国主席、首席合伙人李惠琦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在各行业领域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专业人才不足也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关。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他们迫切需要具备某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开始逐步提升自身的人才吸引力,从而让专业人员储备与企业实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赋能。(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景东特产“摆摊”浙大 农产品背后蕴含高技术含量
- 山西最大农业灌区全面铺开“夏浇”
- 伊拉克卡尔巴拉炼油厂正式投产
- 河南平顶山发生煤矿事故已致8人遇难、15人失联
- 世卫组织提出新目标:到2025年,全球基本消除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
- 国庆小龙虾供应偏紧 价格指数小幅上涨
- 暑运里的火车车钩“诊断师”:在体力活里干技术活
- 首部MR线下多人互动作品《超级捣蛋》正式版首展开启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太子参之乡”福建柘荣:数字化技术助力“参”生不息
- 黑龙江鹤岗:全民热“雪”沸腾 捂“热”冰雪旅游
- 中国—尼日尔中医诊疗中心在尼日尔综合医院揭牌成立
- 猪价走低腊味提前飘香 成都“香肠一条街”揽客花样齐出
- 北京10所高校青年大学生党员骨干走进蒙藏学校旧址
- 中国证监会公示第三批“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备案名单
- 乌鲁木齐何以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 动物展区“换装” 北京动物园引导民众文明游园
- 美总统大选后,德法召开紧急会议
- 美国孟菲斯市大型派对发生枪击 已致2死14伤
- 海南琼中山体滑坡致3死4伤
- 热门推荐
-
- 福建为海外优秀青年人才来闽交流提供补贴
- 江西弋阳警方:半挂牵引车与中型客车发生碰撞 已致3人死亡
- 鄂浙警方联手 助失散54年男子与亲人团聚
- 鏖战超300天,哈马斯还有多少战斗力
- 广东首个实现5G深覆盖的海上风电场建成
- 数字时代,如何为劳动报酬“公平定量”?
- “AI换脸”不是想换就能换 侵害肖像权后果自负
- 中国海洋装备年报发布:2023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竞争力增强
- 天津上演首场海河两岸多维文化光影秀 点燃夏日夜经济
- 书法何以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顶流”?
- “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启动 开设“云剧场”线上展映
- 美国对其盟友痛下攻击监控黑手班班可考
- 手机剩余电量并非精确值 1%电量到底能用多久?
- 中新健康|健康不“伏”输! “加长版桑拿天”中医建议这样防暑
- 京津冀地区最大内陆港今年已发送中欧班列超500列
- 赣鄱Z世代:“00后”电网青年职工 努力做万家灯火的守护者
- 乌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要去英国当大使?“泽连斯基已批准”
- 手绘漫画|在祖国北疆,带你感受“超硬核”的国际换轮作业!
- 外媒:美国的制度正在衰落 经济体系已难满足多数民众需求
- 洪森将卸任,接棒人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