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转型升级趋势。
产业发展趋势明显
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发展目标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技术水平、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领域和价值链环节升级,加速向知识化、数智化、低碳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知识化。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科技持续创新以及生产活动的技术、知识密集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看,知识密集型产业部门的比重不断提高;从产业链构成看,知识密集型产业链环节的比重不断提高。制造业的产品架构、生产过程复杂,知识密集型特征尤其显著。在全球产业分工高度深化时期,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按照各自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制造业的知识化在发达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其中不乏颠覆性技术和对国民经济各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通用目的技术,这不仅会进一步推动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出现并快速发展,而且将使既有产业部门的知识密集度进一步提高。后发国家制造业的知识化具有更大提升空间。
数智化。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蕴含着巨大的赋能力量,正在向数字经济之外的国民经济行业扩散、融合,使各个行业在创新能力、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环境友好程度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各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工智能是基础性的数字技术,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制造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即制造业的机器设备、生产系统拥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能力。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而且体现于企业内部的全领域、产品价值链的全过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所处的全商业生态。
低碳化。在碳减排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产业的碳排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碳竞争力已经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低碳化发展,一方面对制造业形成更大约束,另一方面也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此,各个制造业部门需要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从而减少碳排放。同时,制造业还需要为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
服务化。传统的制造业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加工和再加工,向社会提供各种物质产品。随着制造业产品架构日趋复杂,用户需求也趋于多元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基于制造产品的能力积累,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制造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从一次性获得产品销售收入转向持续性获得服务收入。
提升关键方面能力
我国制造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技术水平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我们既要抓紧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又要积极适应世界制造业知识化、数智化、低碳化、服务化的趋势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是基于综合成本优势的制造能力。改革开放后,我国依托丰富的劳动年龄人口、较低的工资水平,形成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但近年来,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逐步减弱。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不仅取决于工资、土地等要素价格,良好的基础设施、细致的产业分工、完善的产业配套、高素质的劳动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限制了其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为最终产品价格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拥有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产品服务等方面仍具有较低成本,因而在中高端产品中的价格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因此,我国制造业应尽可能保持劳动密集型环节和产品的价格优势,同时形成更加综合的、体现在中高技术产品上的成本优势。
二是基于产业生态的产业链掌控能力。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在全球生产格局中的地位。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分工的原则由原来的效率优先转变为效率与安全并重,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产业链掌控力源于本国重要产业以及这些产业所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水平,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生产企业、上下游供应商和服务商、研发机构、生产性服务企业等构成了一国的产业生态。在这方面,我国制造业需要补足重要产业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短板,通过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完善产业生态来保障产业链畅通和制造业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引领能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成熟、应用、扩散,进而催生新产业新产品。在这些前沿技术及其所形成的新兴产业领域,世界各国处于相似的起跑线上,在技术路线、应用场景、产业化实践等方面都面临高度不确定性,这为后发国家提供了赶超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能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抢占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可以通过在新赛道和重要产业链上建立领先优势来增强产业链安全。因此,我国制造业需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对新兴产业的引领能力。
四是基于关键要素的价值获取能力。生产要素是任何一个产业最上游的竞争条件。初级生产要素是先天得来或只需要少量投资就能获得的,供给一般非常丰富,因而以初级生产要素为主要投入的企业,其溢价能力较弱,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高级生产要素的获取具有较高门槛,需要经过持续投资、开发而获得,能够提供充裕的高级生产要素的国家以及掌握高级生产要素的企业比较有限,因而以高级生产要素为主要投入的企业,其溢价能力很强,增加值率和利润率较高。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需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级,产业发展要从以初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以高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随着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深入,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及相关领域数据的生产、传输、储存、交易、加工、利用,通过对数据要素的开发和掌控,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价值链掌控力和价值获取能力。
瞄准重点领域发力
我国制造业升级需多头并进,兼顾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做强做优以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生产成本上涨,既要抓住数字技术不断成熟且向制造业扩散应用的机会,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与环节的应用,又要根据我国地区间要素禀赋异质性大的特点,促进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从东部地区向要素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尽可能保持我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成本竞争力。同时,通过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加强营销传播,生产和销售质量更优、品牌影响更大的中高端产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工艺流程,调整能源结构,协同推动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促进高技术产业做强做优。高技术产业增速快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在我国制造业结构中的比重呈不断提高趋势,但在技术水平和结构上依然存在短板。对此,要扩大中间产品的供给能力,通过加大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研究的投入,向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更高的中间产品领域攀升;提高终端产品的技术水平,全面增强终端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能力,全方位提升产品性能;增强复杂产品的集成能力,提高产品架构的开发设计能力,增强对全球供应链中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商的吸引力,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用好超大规模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超大规模市场等方面优势,推动技术突破和迭代升级,推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中市场前景好、增长速度快的细分市场做大规模、提升水平。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应综合技术发展阶段和应用前景进行研判,选择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景巨大、具有基础性影响的领域进行前瞻布局,通过在研发投入、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技术突破,推动未来产业的形成及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李晓华)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罗斯“月球-25”号无人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
- 2022北京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启动
- 侨乡保山市38名先心病患儿到云南省阜外医院接受免费治疗
- 10月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
- 世界最大跨度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酣建 主桥预计2025年7月合龙
- 全国最古老的长城获立法保护,保护第一兼顾利用
- 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五年来江西警方侦破刑案2.38万起
- 积石山地震一周年:未雨绸缪,青海震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见闻
- 业界精英“把脉”盘活存量资产 助东北央企扩大有效投资
- 海南计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达到20%
- 海内外专家会通儒道思想 献策当代国家治理
- 提升节能标准、优化用能结构 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潜力巨大
- “全民网红”风潮背后的伪命题与真答案
- 【央广时评】90亿人次的春运“大考” 合力共筑舒心回家路
- 硕果累累!第35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揭晓
- 报告显示:2024年创纪录高温引发多起极端天气灾害
- 五城联动 玩转首个国际精品消费月 成绩单来了→
- 央行发布202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 中新健康|男生被催眠后眼睛无神 专家:不建议轻易尝试
- 康熙年间琉球册封使团诗文长卷在福建福清展出
- 热门推荐
-
- 评剧《咫尺千里》在京建组 讲述国宝《游春图》故事
- 沈阳故宫迎来暑期“研学潮”
- 北方雷雨出没气温下滑 四川盆地至江南华南新一轮强降雨将至
- 占北京一公园绿化区养鸵鸟,10余年未腾退!法院出手
- 韩媒:韩国国会周围情势紧绷,携枪士兵从直升机上空降
- 【博物致知】这是一张来自三千年前的请假条……
- 广西与文莱深化经贸合作 力推经济走廊建设
- “双11”当天全国快递业务量达6.39亿件 是平日的1.87倍
- 山东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中新健康 | 储备基础急救知识 “五一”出游安全更安心
- “吉他小镇”里的“洋总监”:用乐器连接世界
- 产学研协同 浙江多措并举推进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
- “中国建造”更智慧、更高效
- 湖北宜昌首开中老国际货运列车
- 美英联军对也门萨达市北部发动袭击
- 沪上民企练内功扩投资: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 95后带火甲骨文,就需要这样的专业科普
- 2023年最大“超级月亮”8月31日亮相天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加强对涉险艺术工作者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