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创新活力(国际论道)
无人驾驶车自动识别信号灯;智能算法实现发电、用电自动匹配;智能影像快速给出诊疗判断;智慧工厂对生产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当前,人工智能正不断赋能中国各行各业,成为中国创新发展、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不少外媒报道称,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治理体系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硬核成果不断涌现”
不久前,天津港的智慧码头吸引了彭博社的关注。“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及5G等技术,工作人员可远程实时控制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进行装卸作业。通过这种方式,码头成功解决了工人安全、员工短缺和成本问题。”彭博社报道称。
智慧码头是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硬核成果不断涌现。今年2月,中国宣布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帮助卫星躲避空间碎片。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开发一个由立方星组成的平台,该平台使用人工智能决策,可用于防御针对中国太空资产的攻击。
“在中国,人工智能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拉美社报道称,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无现金支付、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5G连接和大数据分析等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中国还出现了“人工智能酒店”,由员工和机器人共同负责客房服务、餐厅服务等,客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自助办理入住手续。中国的官方媒体团队中也已有了人工智能主播,其外貌和姿态都相当逼真,以至于很难相信其由人工智能程序生成。人工智能也在医疗保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不少疾病诊断、血栓检测、假牙制作等设备和软件的底层技术。
专利数量反映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力。《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共申请115万件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64.8万件)、美国(19.1万件)和韩国(5.28万件)。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比第二名及第三名的总和多一倍,这意味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非常活跃。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代表性企业超过4200家,约占全球16%。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乔治城大学科技政策小组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1年年底,中国拥有超过1600家人工智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从2015年到2021年,有1239家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在36个国家吸引了2299笔投资,筹集了1100亿美元。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是中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起点。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建立发展优势、加快创新步伐。”“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称。
多方持续创新发力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持续发力。
拉美社报道称,2017年,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自那之后,中国加快了步伐,力争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等目标。这一进程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制定实施关于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的政策。当前,中国还在不断完善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向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
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批现象级应用出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烈讨论。路透社、《经济学人》等外媒报道称,中国科技巨头正在加快推出相关应用,在人工智能竞赛中争取一席之地。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科技企业正在竞相推陈出新。中国科技行业目前正围绕人工智能进行深刻转变。”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称。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国也展现了强劲实力。《日本经济新闻》与荷兰学术信息公司爱思唯尔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2019年首次在人工智能相关论文的质量方面跃升至世界第一。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相关论文数量及质量仍显著领先。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论文数量是美国的约2倍,为4.3万篇。以“被引用数”进入前10%的论文数量作为论文质量指标,2021年,中国论文在高被引论文中占7410篇,比美国多70%左右。
“中国培养了世界上最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在顶级人工智能会议上发表论文的研究人员中,来自中国的人数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网站日前报道称,“中国政府还在努力提升其国内科学基础。为了吸引人才,中国政府推出了多项人才引进计划。”
治理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助力中国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美国媒体Axios报道称,中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领先全球。自2021年以来,中国出台了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在内的系列文件,保障了公民权利。目前,中国用户有权关闭算法推荐服务、有权决定何时向他们提供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中国还在2022年推出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防止人工智能用于深度造假。
“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是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发文称,预计中国2023年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147亿美元,约占全球投资的10%。到2026年,这一数字估计将达到260亿美元左右。
“今后,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领先势头可能还会持续。”《日本经济新闻》称,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预计中国科技企业将继续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研发,众多初创企业也将不断发力。
“中国已经设定了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导者的清晰目标。中国发布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将进一步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赋予优势。未来,中国可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进一步脱颖而出。”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称。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报告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迭代,驱动应用场景不断落地,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决策等热点也为中国人工智能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支出规模将在2023年增至147.5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1/10。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260亿美元,硬件占比达56%。
美国《国家》周刊网站报道称,基于中国强大的技术基础、消费市场“无可置疑的优势”和强有力的政策驱动,中国的人工智能正在突飞猛进,并且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记者 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5月29日 第 10 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抗旱减灾效益超1600亿元
- 应对返程高峰:三亚每日平均新增航班13班次
- 中国A股电池板块周四走强
- “90后”青年传承非遗美食“灯盏糕” 守正创新“温州味”
- 央行将于10月30日发行2024版熊猫贵金属纪念币一套
- 海归博士孙小蓉:用“兰丁”助妇女远离宫颈癌阴影
- 2023年首趟“心连心·京藏号”旅游列车发车
- 三星堆文物在光影中“活”起来
- 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实施24小时货运通关
- 专家学者走进重庆巫山 探讨以村歌为途径建设和美乡村
- 中山大学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广州两级法院近三年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逾五万件
- 新疆喀什市逾20万亩棉花陆续开播 农田里满满科技范儿
- 2022年17州家庭收入下降 美国人对经济前景态度悲观
- 前沿科技“破冰”生命健康禁区
- 柬埔寨西北地区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 2024年全国棉花总产量616.4万吨 同比增长9.7%
- 伊朗称击落多架无人机 核设施未受损坏
- 新西兰央行时隔四年多首次降息
- 以军已有153名士兵在加沙地带的地面军事行动中死亡
- 热门推荐
-
- 汪国真胞妹汪玉华花费数年主编《汪国真诗文全集》
- 高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 经济发展新动能聚集增强
- 美媒:特朗普选择纳瓦罗担任白宫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
- 美药管局批准首款延缓1型糖尿病病程新药
- “超长待机”高温天气带火中原“冷经济”
- 珠江流域启动“压咸补淡” 确保珠三角供水安全
- 一个产业聚合千家企业(经济新方位·县域经济观察)
- 中国援外医疗队: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挺膺担当
- 7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上升0.63个点
- 探访大虹桥 看枢纽发展如何助力企业“走出去”
- 伊拉克民兵武装称美军行为跨越红线 “国际联盟”应离开
- 新表达,新呈现,荟见酒世界IP再升级!
- 一针一线,绣出藏羌幸福画卷(非遗焕彩新时代)
- 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签约
- 青海“东大门”土地生“金”:干旱山地亩产千斤实现产业振兴
- 中哈官员共话地方合作
- 市场监管总局一季度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155件
- 东西问·人物|《没头脑和不高兴》之父:谁说中国没有童话?
- 2024年“中华文化大乐园——韩国釜山营”开幕
- 巴基斯坦候选人办公室附近发生两起爆炸 数十人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