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800只债基净值创新高,债市走强能否持续?
作者:王方然
近日,协议存款等利率下调引发“降息”预期,债市逐渐走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下跌,5月23日收于2.7054%,与今年3月初约2.9%的收益率相比,下跌超20BP。
与此同时,债市相关投资产品也迎来利好,以债券为主要配置资产的理财产品、债券基金持续走红。从理财市场来看,去年在债市踩“坑”损失惨重的理财市场不断回血,进一步“收复失地”,4月出现破净的理财产品共2004只,相较于3月减少2053只。从债基市场来看,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均创新高,前者从去年12月13日的2300.57上涨到5月23日的2350.77,上涨2.18%;后者从去年12月13日的1719.12上涨到5月23日的1751.39,上涨1.88%。
“投资者接下来是否入局主要看债市后续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债市近4个月来已持续走强,机构对于后市的看点存在一定差异,有机构认为债市走强惯性仍在,没有明显利空因素下未来仍将持续走强。但也有机构认为,目前债市已超涨或将迎拐点。
1800余只债基单位净值创新高
根据Choice数据,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1.71%,99%以上年内获得正收益。此外,共有1850只债券型基金最新单位净值创新高(即基金最新单位净值大于该基金之前历史上单位净值),其中包括长信30天滚动持有债券C、富国信用债债券A/B、中银证券汇宇定期开放债券等9只规模超百亿的债券型基金。
大量资金涌入、收益率节节攀升之下,已有多只纯债及中短债基金“闭门谢客”,密集发布限制大额申购公告。
5月22日,华安添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发布公告称,暂停大额申购及大额转换转入,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累计申购及转换转入的金额应不超过1万元。
5月17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称,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自5月17日起,交银丰润收益债券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的限额为100万元。5月16日~17日,中银稳汇短债基金A类、C类基金份额均暂停接受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超过100万元的申购申请。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3日,5月已有60余只债券型基金发布了暂停大额申购或调低单一基金账户申购额度的公告。
有业内人士指出,基金“闭门谢客”或与近期利率下行速度加快、资金大量涌入债市有关。“一些资金看到了债市目前这波上涨行情,急于入场布局。但是对于基金机构而言,短时间巨量资金融入一方面会摊低收益,另一方面也会因配置难度加大带来风险,因此密集选择‘限购’。”
理财市场收复失地
除债基市场现火热行情外,理财市场也逐渐“回血”,开始“收复失地”。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4月份,理财公司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分别为4.43%、5.87%,较此前回暖明显。4月出现破净的理财产品共2004只,相较于3月减少2053只,占全市场存续产品数量的4.66%。
有投资者告诉记者,近期部分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可以达到6%以上。如交银某5年封闭式养老理财产品,今年以来最新的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6.47%,还曾经在4月进行分红。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债基市场收益开启“狂飙”模式,理财市场收益率回暖相对“温和”,这也与此前理财机构投资策略转向有关。
去年底,银行、理财公司在债市波动中“中招”,损失相对严重,此后开始逐渐调整为稳健投资风格:在配置资产时候,除债券产品外,也搭配收益更加稳定的存款类产品,同时,部分理财产品采用混合估值法抹平收益波动。这一投资转向在理财机构年报中可窥见端倪,2022年年报显示,理财对债券、同业存单和以债基为主的公募基金减持规模最大,截至 2022 年末,上述三类资产规模分别为13.94万亿元、12.62万亿元和1.80万亿元,较年中分别减持1.59万亿元、0.58万亿元和0.4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收益率回暖下,投资者申购热情不断升温,理财“吸金”能力增强。数据显示,4月理财规模显著回升,12家理财公司存续规模17.2万亿元,较3月增长7.4%。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据此推算,4月末,全市场理财规模26万亿~27万亿元左右,4月单月增量1.5万亿~2万亿元。已有多个理财产品提高了发行规模上限。例如,招银理财招睿和鼎高评级30天持有期1号理财计划将发行规模上限由700亿元上调到800亿元。
后市看法不一
在理财市场收复失地、债基市场节节攀升背后,“引擎”债市是否还能继续走强?
事实上,债市长端利率自春节后就进入下行通道,迄今为止已持续下行3个半月。自4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处于单边趋势,最低点已触及2.7%关口,下行速度超出多数市场机构预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债市走强或将进入尾声。
“但目前对债市不利的因素还在累积。”开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曦指出,虽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利差分位数依然高于50%,从这个角度而言,长端收益率依然有下行空间。但是,2023年的利率中枢理应高于2022年,当前债市或已超涨,继续下行空间有限;其次,政策端可能并非像市场理解的一样“保守”,应该警惕政策和基本面的预期差,追高需谨慎,建议更多转向防守。
对于市场此前担心的经济通缩风险,陈曦回顾历史认为,物价的变化往往滞后于基本面的变化,CPI、PPI是经济的滞后指标。例如,2020年5月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开始在第三季度强复苏,基本面各项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势反弹,但是CPI在2020年全年一路下行,直至2021年一季度才触底回升,与经济基本面存在显著滞后。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接下来债市仍有走强的空间。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指出,5月下旬至6月中旬,如流动性自发平衡模式延续,短端利率仍有向下修复的空间。她参考2022年类似情景的75%分位数估算,分析当前1~3年国债可能还有2~7BP的下行空间,1~3年国开债下行空间或达到6~14BP,3个月到12个月同业存单利率有2~6BP的下行空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年社会学者调研北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提五项改善建议
-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下调2023年泰国经济增长率预期
- 琼州海峡出现较为严重的拥堵 粤交通厅呼吁旅客错峰出行
- 上海举行第六届进博会旅游行业动员展示活动 并发布《长三角地区酒店价格诚信自律公约》
- 热带气旋“弗雷迪”在马拉维已致507人死亡
- 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发电量创新高
- 6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上钉钉,钉钉联合生态伙伴发布低空行业解决方案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6级地震 震源深度23千米
- 2025年春运中国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 结构性减税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 “旅游+就业”新疆阿克苏市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 《海南自由贸易港热点释读》新书在京发布
- 北极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变暖四倍
- 中企向葡萄牙交付首列地铁列车
- 综合消息:地震致土叙两国逾1.1万人遇难 中国救援队抵达重灾区哈塔伊
- 宠物陪伴“走”出家,“带毛孩子看电影”很火爆
- 辽宁加速集聚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
- 斑鬣狗在南非一处自然保护区袭击儿童致死
- 多个消费品牌滴灌通澳交所挂牌融资 澳式IPO带来投融资机遇
- 江苏现有备案博物馆349家 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 热门推荐
-
- 记录生命历程 这套作品如何书写近现代文化名人?
- 大数据报告:10月新能源二手车在线成交量增长明显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烂杆村”到4A级景区,咸阳这个村为什么“成”?
- “花中西施”杜鹃花:你想知道的或许都在川大博物馆
- 感婚俗、购特产、品美食 京郊满乡文化旅游节开幕
- 2024年广西优秀版权登记作品展启动
- “中国旅游日”福建奏响文旅四季华章
- 我国脑血管病研究 实现“从0到1”的跨越
- 泰国贵到“去不起” 越南有望成平替
- 观长白丨吉林查干湖渔猎,何以一传千年
- 激光做“锤” 三维打印新策略革新“打铁”工艺
- 中新真探:羽绒服最好不要干洗
- 广州白云区龙卷风致5死33伤
- 各地多项优惠政策“点燃”消费热情 市场火热激发假日经济澎湃活力
- 菲律宾一军营发生枪击事件致3人死亡
- “中国故事—敦煌石窟艺术”讲座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举办
- 浙江兰溪永昌李渔风情街“五一”上新 焕发古街活力
- (乡村行·看振兴)生态助力,黄河内蒙古沿线民众过上好日子
- “曙光展翅4.0”交流团结营 助力川港两地青年交流
- 南非:召回儿科糖浆中未发现含有二甘醇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