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文化交流跨越山海情更长(环球热点)
2024中拉青年发展论坛暨国际青年文明互鉴对话会近日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青年代表同中国青年学者、青年企业家等近70人共聚一堂,围绕“加强文明互鉴,携手共同发展”主题,开展对话交流。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之间山川迢远,但友好往来、文明互鉴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中拉双方正携手为促进文化交流合作贡献积极力量。
文化交流热度增
古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敦煌在丝绸之路上具有独特地理位置,是文明交汇交融的典范。汉王朝经营西域,联通丝路,“敦煌郡”便设于此时。隋唐之时,敦煌成为“丝路咽喉”,商贾云集、文化繁盛。9月,中拉青年发展论坛暨国际青年文明互鉴对话会让中拉青年相聚敦煌,在古丝路要地续写文明互鉴新篇章。青年们平等对话、互学互鉴,为文化传承创新发出“青年之声”,为文化交流合作注入“青春之力”。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引发了我对历史的兴趣,我也开始去了解墨西哥的文化传统。希望今后有机会与中国朋友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巩固友谊,增进了解。”墨西哥国家艺术中心中国新年文化节主席亚里德·里兹克·科瓦鲁比亚斯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中拉文化交流互鉴广度显著加强、深度持续拓展,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的教室里,张贴着用中文写成的《论语》名言。如今,在不少拉美国家,许多关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活动拉近了中国和拉美国家人民的距离。
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为拉美民众熟知。中国春节成为巴拿马的全国性节日和巴西累西腓市的官方节日。阿根廷的大型春节庙会已是当地知名的文化品牌,2023年的春节庙会,有超过20万阿根廷民众参与。秘鲁媒体每逢年末常会刊登有关生肖文化的文章。
去年9月,“何以文明”全球巡展走进秘鲁,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考古遗址复原的线上展出;不久前,中国援建萨尔瓦多国家图书馆开放,萨文化部文化遗产司司长玛利亚·阿拉乌斯感慨:“中国为萨尔瓦多人民追寻美好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秘鲁圣马丁省省长办公室主任若昂·阿尔法罗·索里亚诺认为,秘鲁与中国同为继承古老灿烂文明的国度,拥有无比珍贵的文明成果和历史遗迹,强大的文化纽带将双方联结在一起,文明交流互鉴对双方都大有益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拉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教育交流、文化合作、民间交往等,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文化交流让中拉人民的心拉得更近,逐渐成为命运与共好伙伴,民心相通好知音。
多种平台齐发力
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有力促进中拉在人文领域的交流。2017年5月,拉美地区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同年11月,在与中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后,巴拿马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
目前,中国已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结成了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中拉互派留学生的频度、数量不断提升,人文交流平台日益专业化、多元化。古巴国际政策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认为,民间互动促进民心相通,将进一步推动拉中关系发展。
中拉论坛为推动中拉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10年来,在该机制下,中拉双方创设了涵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农业、企业、青年、智库、环境、地方政府合作、减贫与发展等领域的对话合作平台,中拉新闻交流中心、“中拉文化交流年”等项目落地生根,中拉友好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今年以来,中拉文化交流合作持续升温。新一批拉美媒体记者来华研修,从亲身见闻出发,记录下自己眼中的中国;8月,中拉文化嘉年华活动在京举行。来自玻利维亚、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的驻华大使,以及外交机构、智库、拉美在华留学生等出席。
阿根廷驻华大使马致远表示,中国和阿根廷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合作的典范。“我深信,我使命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拉近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继续加强我们的文化、学术和体育联系,以便为我们的共同繁荣探索新的互利机会。”马致远说。
山海虽远民心近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开展多层次、宽领域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理解。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中拉民心相通基础不断夯实。
16岁的智利中学生迭戈·佩雷斯对中文学习充满热忱。6月,学习中文近4年的佩雷斯获得“汉语桥”中文比赛智利赛区中学组冠军。在才艺展示环节,他身着黑底龙纹戏服、头戴蓝冠,献上一场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收获阵阵喝彩,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文真是一门独特而迷人的语言,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着我。”佩雷斯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鼓励身边更多同龄人学习中文,也希望能到中国的赛场上展现智利文化的风采。
中秘两国间的民间交流最早可追溯到400多年前的“马尼拉大帆船”,从那时起就有华侨来秘鲁定居生活。利马一家叫“CHIFA UNION”的中餐馆今年11月将庆祝开业百年,这个中餐馆品牌遍布秘鲁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秘鲁人都能说上来几道常吃的中餐菜品的名字。
“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不屈的精神,教会了我如何变得坚强,快速适应陌生环境。”来自古巴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马伯一说。从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一个中国字也不会写,到如今熟练掌握粤语,在广州汕头开展青年创业项目,他深受中国文化的鼓舞。他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国家,“在中国,只要敢于抓住机会,就有实现梦想的一天”。
中拉各领域友好合作硕果累累,其中文化交流蓬勃开展,中拉文明交流互鉴深入人心。展望未来,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重视“一带一路”这个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必将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中拉民众对彼此的了解逐步加深、合作越发多样,将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人文力量。(本报记者 徐令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0月08日 第 10 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首列出口海外胶轮地铁列车投入运营
- 泰国猴痘感染病例达559例 其中2例死亡
- 普京红场发表讲话:俄将尽一切努力避免全球性对抗
- (乡村行·看振兴)借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甘肃: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
- 风暴“伯特”重创英国 交通大面积停滞
- 六位学者现身学术论坛 对话“中国式现代化”
- 青海2022年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144起 成因系地形、降水等
- 尼日利亚大学绑架事件新增16人获救
- 短视频平台不可“短视” 避免成网红“流量为王”推手
- 国际识局:巴以“最致命战争”战火蔓延 人道救援迫在眉睫
- 聚焦青年创业 电影《青春几回合》开机
- 建设海洋牧场充实“蓝色粮仓”
- 世界最大跨径四主缆悬索桥首个主塔完成封顶
- 北京市2021年肿瘤年报发布: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 (身边的变化)科工景观,蔚为大观 网络名人在青“解码”清洁能源基地
- 京东百亿补贴上线美妆加赠 首期活动赠品总价值达2亿元
- 福建举办“经典永流传——冰心文学馆馆藏作品展”
- 福建终止防暴雨Ⅳ应急响应
- 国际识局:部长相继访华,中澳经贸合作现积极信号
- 热门推荐
-
- 美法官驳回涉特朗普两项指控 特朗普律师:又一次胜利!
- 北京以平台凝聚青年艺术家 文艺人才登台展成果
- 2024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 米其林绿星首次在穗颁出
- 热依扎:用生活的灵魂“熬炖”表演的热汤
- 中国新疆第十五届“天莱香牛杯”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鸣枪开赛
- 文艺“大咖”畅谈文化创新发展
- (经济观察)投资引擎动力充足 中国经济潜能持续释放
- 述评:跳下高桥救人的杭州“外卖小哥”为何会火出圈?
- 第14号台风“普拉桑”即将登陆浙江 水利部门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将在深圳举办
- 山东青岛:“海水稻”测产再创新高 新品种最高亩产达694.5公斤
-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夏锐:用舞蹈语言演绎中国文化
- 2024年春运启动 云南铁路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措施
- 美军宣布:打死一名与“基地”关联武装高级头目
- 周晓枫新童话《小门牙》:再呈天真、包容之力
- 让三驾马车疾驰:中信银行如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广西贺州同古互通立交改造项目建成通车
- 多国青年分享“中国故事” 见证可持续发展
- 596支团队角逐2024长三角(芜湖)算力算法创新应用大赛
- 在海拔6000米的“世界之巅”上班是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