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快板”唱响京华大地:罗马尼亚儿童合唱团的跨文化之旅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刘越)“今天,他们特别为大家准备了29首曲目,请大家数一数,有多少种语言?”
七月尾声中,位于北京金融街7号的英蓝国际金融中心,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由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主办,英蓝集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支持的“小快板”罗马尼亚国家儿童合唱团中国巡演在此隆重举行。
一群来自罗马尼亚的小小艺术家,用他们清澈如泉的嗓音,为繁忙的都市注入一股文化暖流。从充满异国风情的罗马尼亚小调,到在场嘉宾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民乐,再到英语、法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等风格繁多的各国经典串烧,纯净的歌声成为链接听众心灵的纽带,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旋律中找到共鸣。
穿越国界的旋律 传递爱与友谊
《Catrina》(卡特琳娜)《Haulita de la Gorj》(戈尔日的霍利塔)《Aseara ti-am luat basma》(昨晚我拿了你的头巾)……演出当晚,身着罗马尼亚民族服饰的孩子们在音乐厅内纵情歌唱,观众们沉浸其中,感受着来自东欧的浪漫与热情。
“之前没有了解过罗马尼亚的文化,以后会产生一些新兴趣。”在五年级小朋友黄天缨看来,这群同龄人的表演自然而美好。一旁的黄爸爸补充道,他特意带孩子来观看演出,就是希望孩子能对中欧文化交流产生兴趣、有所了解。
“出乎意料,感觉非常震撼,这个团体的水平很高。”长达9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观众张利被合唱团的表现惊艳:“对于这个国家,我们平时接触得不太多。现在能通过聆听罗马尼亚语言歌曲的形式,更多了解他们的文化,是很好的一件事。”
自1974年创立以来,“小快板”罗马尼亚国家儿童合唱团便如明珠般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他们曾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日内瓦大厅留下足迹,与迈克尔·杰克逊、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知名艺术家同台献艺。此次中国巡演,是该合唱团全球演出版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带着罗马尼亚的文化瑰宝来到北京,为这里的观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当悠扬隽永的《明月几时有》与欢快热烈的《甜美女孩》一同响彻音乐厅时,中罗两国的文化交流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由阿德里安娜·科德雷安教授在1974年创立的阿莱格雷托(中文译为“小快板”)国家儿童合唱团,成员从6-18岁不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唱歌,能用24种语言学习、演唱歌曲。”罗马尼亚阿莱格雷托儿童文化基金会的副主席杜米特里卡·波佩斯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在合唱团成立50周年之际受邀来到中国演出,成员们感到非常高兴。
“我们受到了热烈欢迎。孩子们与中国人民及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中国孩子的友好与热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同理心与善良品质,还促进了他们社交技能的发展。这种积极的交流体验是我们乐于重复的宝贵经历。”
有趣的是,在展现欧洲音乐风情之余,当晚合唱团的孩子们还表演了四首脍炙人口的中文歌曲:《同一首歌》《歌声与微笑》《明天会更好》《明月几时有》。杜米特里卡·波佩斯库解释道:我们特意选取了中国最著名的歌曲进行演唱,此外,每首歌中蕴含的“爱”“和平”“友谊”等主题,也是我们想去推广的。
“我认为中国音乐的特点,在于所有的歌曲都传递着爱、友谊和善良,邀请所有人以友善、温暖的态度与他人共事,成为好朋友。”
中罗建交75周年 友谊之歌唱响未来
“罗马尼亚是一个美丽而有趣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欢迎你们来到罗马尼亚旅游交流,亲身体验我们的文化与风情。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个美丽的国家!”
白衣红裙、棕发棕眼的罗马尼亚少女波佩斯库·费利西亚有些羞涩地提起裙边,“这是传统的罗马尼亚服饰。我们今天非常自豪地穿着它,向您展示我们的文化和音乐。”
在她身旁,身着同款民族服饰的少年杜米特鲁·都铎轻抚胸口前襟精致华丽的图样,“我们很紧张。这里的一切都太特别、太美丽了。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和我们交流,喜欢和我们合影。”
这是波佩斯库与杜米特鲁的第二次中国之旅。2018年时,他们就曾来过北京,到罗马尼亚文化中心参加交流活动。杜米特鲁笑称,自己特别钟爱中国美食,尤其是猪肉和鱼馅儿的饺子。“我们喜欢这里的食物、文化和人民。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如此完美,令人印象深刻。”
而波佩斯库眼中的中国神秘美丽,有着让她喜欢的人文环境,“到中国来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等了六年才等来这次旅行,兴奋程度可想而知。中国与罗马尼亚非常不同,让我们开阔视野,深受启发。”
在镜头前,两人清唱了一首《明天会更好》,“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这是他们此次演出中最喜欢的中文歌曲。“‘明天会更好’意味着相信未来会更好。这首歌讲述的是一种普世之爱,充满希望和期待,让我们更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未来。”
不难看出,通过文化和艺术将各国人民联系在一起,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是促进各国人民友好的极好举措。事实上,中罗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中国同罗马尼亚于1949年10月5日建交,长期以来,两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密切。
2024恰逢中罗建交75周年,“中罗友谊75周年摄影比赛”“2024中国电影周”等活动在罗马尼亚相继启动。同时,位于北京的罗马尼亚文化中心也举办了“奥运优雅摄影展”等主题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展会活动中,多方位宣传罗马尼亚特色文化。
“中国和罗马尼亚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关系,这种友谊超越了75年。”罗马尼亚文化中心公共关系高级官员皑玛提出,希望在两国建交75周年的背景下,进一步传承中罗友谊,加深中罗合作。“今天的演出得到了各方的鼎力支持。中国是可供世界各地艺术交流和伟大艺术家共同创作的独一无二的平台。我认为继续这样的交流非常重要,因为中罗两国有着共同的东西——人们善良的心灵,与非凡的智慧。”(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盘活闲置资源 支持“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
- 让定制家居行业健康发展(百姓关注)
- 国铁西安局打造“开往春天的列车” 促油菜花“旅游热”
- 体旅融合何以成为助推新疆文旅发展“新燃点”?
- 两小时答美媒记者60问!普京这场采访,信息量极大!
- 文博资源融入教育体系 北京启动“百家博物馆进校园”活动
- 极寒天气该不该点外卖?让外卖骑手有保障有尊严才是最好的回馈
- 黑龙江今年春耕进度快于往年 旱田已播11105.5万亩
- 劳动节北京最高气温将升至27℃ 今夜大部地区有阵雨
- 第三届IC NANSHA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
- 1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 节日档电影票房突破27亿元
- 四川广元:万余名八段锦爱好者会聚展演 弘扬中华传统养生文化
- 中国掘爆机将为世界长大隧道建设提供新方案
- 海归科学家谢晓亮的赤子之心
- 上金所:4月9日收盘清算时起,白银延期合约保证金比例从10%调整为12%
- 北京:现有经适房等保障房不得上市交易为误读
- 我国首座大型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顺利出海
- 非遗项目集中亮相三亚 游客感受多样非遗魅力
- 水产品市场使用“鬼秤”?青岛市南区:已约谈市场主办方
- 热门推荐
-
- 四川广安:“同城融圈”持续推进跨省域深度融合发展
- 联合国秘书长对加沙地带两所学校遭袭深感震惊
- 国家消防救援局:截至3月底,各地拆除违规设置铁栅栏等360余万处
- 反北约示威不断!法国万人上街抗议对乌军援
- 喝酒PK 吃生鸡蛋 喝洗脚水……直播“狠PK”为何刹不住?
- 巴中科技合作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 海外名校博士厦门行
- 邮银协同:点燃产业新活力
- 家庭出行释放中国消费力 “邮轮游”火热旅游市场
- 2024年40艘次访问港邮轮将抵沪
- 重庆举行智能汽车应用场景挑战赛 首创公开道路不封路比赛
- 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创新高
- 百万年前东方古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揭秘
- (八闽千姿)福建南日岛:昔日“小渔村”变身“和美海岛”
- 国内首台超大型远程无线操控平地机测试成功
- “萌生:从齐白石到黄永玉”大展启幕
- 中国企业“走出去”:“洞罐”奖杯彰显中非友谊
- 文创“小产品”催生“大产业”
- 秋燥明显 专家支招如何对抗眼干口干皮肤痒
- 上海探索打造医废“数字生态圈”实现全覆盖、可溯源、强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