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从文博、文创、文艺之热看文化惠民
中新网北京7月16日电 (曾玥)盛夏之时,暑期又至。连日里,苏州、上海、北京、杭州、长沙、南京、广州多地文旅部门相继宣布,除部分地点外,取消旅游景区实名预约要求。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满足暑期游客参观需求,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将延长开放时间。
一系列便民新规引起了博物馆爱好者冯女士的关注。对于这位“95后”来说,每到一个城市旅游,“逛博物馆”都是首选行程。
“中国地大物博,每去一个城市都会有新奇感,而博物馆是快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好选择。”过去几年,冯女士利用假期时间,走过中国十余个省份的众多博物馆。
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之余,博物馆数量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民众提供更多“好选择”。
去年,来自北京的“80后”吕温柔完成了“打卡100家博物馆”的计划。自开始执行“逛遍北京博物馆”的目标以来,她先后走入近120家博物馆。“这其中大部分是免费开放的,即便收费价格也不高,约等于免费了。”
据统计,中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率超过九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这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吕温柔说,她常喜欢一个人逛博物馆散心。“在博物馆里,人就像被放到一个巨长的历史时间轴上,看着眼前的文物可以体会到什么是‘一眼万年’,自己的低迷情绪就被‘稀释’掉了。”
一方面,博物馆具有休闲放松的“治愈力”;另一方面,博物馆已然成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平台。
“逛博物馆让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滋养,提供了我理解这个城市、这片土地、这个民族的全新视角,让旅途不只是‘打卡式’的走马观花,能有更沉浸式的体验。”冯女士说,自己更喜欢拥有丰厚历史底蕴、具有一定互动体验的博物馆。
戴上VR眼镜,便可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兵马俑近距离“对话”;置身室内展厅,便能“穿越”行走在古时的大运河旁,听见两岸的说书声与叫卖声;走入“戏剧幻城”,进入每个空间都可开启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戏剧“盲盒”……近年来,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文旅场景花式“上新”,不断挖掘沉浸式互动的感官通道,为观众提供更为深入全面、立体可感的文化体验。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来自重庆的杨女士在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玩了一场实景“剧本杀”,在“古墓寻宝”的故事里探索墓葬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当文物不再被“封印”在玻璃橱窗中,而需要观众俯身钻进洞窟中找寻文物藏品,杨女士认为,这样的游览体验新奇、难忘,“也更能收获书中历史走到眼前的感动”。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引发新一轮消费热点,为“文博热”再添一把火。中国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在这条新赛道上,文化创意产品无疑是“领跑者”。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冰箱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印章胸针、洛阳博物馆的牡丹化妆镜……冯女士向记者列举了几款自己从各地购买的文创产品,如数家珍。
能否“产生共鸣”是冯女士选择一款文创产品的重要标准。“我希望能带走一个城市的特色,并且分享给亲朋好友。比起其他手信,文创能自然而然勾起我们对当地文物、历史的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分享一段旅程。”
“为一个馆赴一座城”热度不减,“把城市特色带回家”的文创产品消费火爆,而“走进剧场看好戏”也正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2023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9.74万场、票房收入86.23亿元、观演人数3064.23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增长31.09%、14.21%、34.54%。舞剧《咏春》、越剧《新龙门客栈》等一批舞台艺术作品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以前剧场里都是白发人居多,现在‘黑白参半’,自发买票走进剧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观察,《四郎探母》《龙凤呈祥》《锁麟囊》《赵氏孤儿》等京剧经典新编剧目备受年轻观众喜爱。
在张建国看来,这是戏曲进校园带来的显著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多部门发文部署有关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的政策举措,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也将戏曲、书法、影视作为美育教育“新三科”。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触达更多民众。
“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的项目激发了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现在他们成为走进剧场的新主力。”张建国说。
最近,这位“50后”还在参与筹办一个新项目,旨在帮助戏曲更好走进康养机构及社区,为更广泛的“银发族”提供享受文化艺术的平台和机会。
“未来,更多老年人不仅可以欣赏京剧,还能学和唱,深度参与其中。京剧表演和京剧教育将惠及更多‘银发族’,让他们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丰富和提升文化生活体验。”张建国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庆假期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
- “融合创新、智启未来”主题论坛在厦门举办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比对结果
- 看小病上社区医院,合适!
- 外媒:瑞士遭虐待儿童数量已连续第五年上升
- 步步向前|看2023半年经济 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20万亿
- 今年中国车市销量或再创新高
- 2023年海南省检察机关办理涉水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5件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一滴水里看见太阳
- 南方冻雨天气减弱 低温仍将持续
- 内蒙古过敏专家做义诊 为民众应对过敏性疾病“支招”
- 服务精耕细作,勾勒好用户体验的原点
- 免税“套代购”陷阱需警惕
- 《志愿军:雄兵出击》高校路演 以青春致敬最可爱的人
- 老幼共托如何多赢
- 百余件敦煌文物杭州展出:含多件国宝级文物 见证文明交流
- 美不胜收 萌趣“花仙”亮相上海豫园
- 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微信小程序经营者端上线
- 个性化消费渐成新趋势 小商品赢得大市场
- 文旅融合创意走俏文博会 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 热门推荐
-
- “弘康说”公益讲座走进成都博物馆 科学防治高血压
- “海脉”给海底地层做高清“CT”
- 时隔一周黑龙江再迎暴雪 个别乡镇雪量可达40毫米
- 山东打造青年友好发展生态 激活青年人才“一池春水”
- 美国推行全球网络霸权的强盗逻辑
- 广西横州茉莉花(茶)入选“土特产大众口碑百强榜”
- 坚决抵制恶意抹黑!比亚迪正式起诉网络用户“徐里里Xll”
- 北京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发布 本年度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约600万平方米
- 上交所:继续探索与蒙古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合作对接机制
- 上海多部门携手关爱自闭症患者 促进早筛查、早发现和早干预
-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3917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 【圆桌论坛】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 一岁一修 一座“青春之城”破解文物建筑保护难题|文化中国行
- 金科股份:上半年保交楼6.6万套,营收规模261亿元
- “80后”邹华的二十年公益路:这是要做一辈子的事
- 俄媒:俄空天军总司令苏罗维金已被解职,接替者是他
- 植发巨头雍禾决定慢下来
- 山西平陆:两男子被困黄河河道 船员强渡激流救人
- 蒙曼:诗歌赋予人们感知美的能力
- 调查:美联储加息致信用卡利率创新高 更多美国家庭背负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