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狗血”、服化道不合理……《玫瑰的故事》有点水土不服
情节“狗血”、服化道不合理……
《玫瑰的故事》靠刘亦菲扛剧
亦舒版“大女主”有点水土不服
在2022年凭借《梦华录》“赵盼儿”一角爆火后,刘亦菲展现了不俗的“扛剧”实力——在2023年以《去有风的地方》带动了大理文旅热,又在近日开播的《玫瑰的故事》中推动收视率连创新高。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从《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承欢记》等多部亦舒小说改编剧的播出反响可知,亦舒IP剧可谓“叫座难叫好”。这一观点在《玫瑰的故事》开播之后再次得到印证:“看这部剧需要看剧情吗?不需要,看美貌就行了。”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新生代观众的口味“抛弃”了亦舒,还是编剧为了凸现“大女主”进行了魔改?
成:刘亦菲“扛”起了整部剧
小说《玫瑰的故事》于1981年出版,围绕黄玫瑰的情感经历展开叙事。小说中,黄玫瑰出身于中国香港的富贵之家,在经历了与庄国栋、傅家明、罗德庆三个男人的爱情之后,认定罗德庆是可以与她白头偕老的伴侣。亦舒通过创造黄玫瑰,否定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强调女性在爱情中应有精神空间,要独立自主、满足自我。小说早前曾被影视化改编——1986年,由周润发、张曼玉等主演的电影《玫瑰的故事》上映,影版的故事线基本遵循原著小说。
相较影版,剧版《玫瑰的故事》改动较大。从21世纪初的北京开启叙事,以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跨越二十余年的成长故事与情感心路为主线,刻画都市情感生活群像,着眼于众多社会议题,演绎当代女性勇敢绽放的时刻。以黄亦玫的第一段爱情故事为例,改编变化较大。小说中,黄玫瑰17岁时爱上有未婚妻的庄国栋,但庄国栋把两人的爱情当作一场邂逅,仍与未婚妻结婚。黄玫瑰伤心欲绝,哥哥黄振华决定将她送到美国。到了剧中,22岁的黄亦玫因工作交集,与庄国栋坠入爱河,但异地恋的疏离感,加上人生规划的差异,让两人渐行渐远。
小说中,黄玫瑰始终有男性追求,自己也在放肆追爱的道路上不停狂奔。例如,她会为了母亲,嫁给平庸的美籍华人方协文,并生下女儿。在母亲去世后,她便与方协文离婚;她听到了傅家明的提琴声,就爱上了这个身患绝症的男人,并陪伴他度过生命最后的三个月;之后她又爱上了罗德庆爵士,并被继子罗震中爱上,后又被庄国栋重新追求,最后依然选择了罗德庆。
根据目前的剧情进程,剧版的情节不及小说“狗血”,但依然让黄亦玫的“大女主”故事足够戏剧化:在错过庄国栋后,黄亦玫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重返校园深造。毕业后,她和学长方协文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两人的发展方向相去甚远,最终离婚。黄亦玫决心创业,在艺术品策展领域打出一片天地,其间,遇到了灵魂伴侣傅家明,这段爱情以生死离别结束。但黄亦玫并未消沉,而是一如既往地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毫无疑问,《玫瑰的故事》的核心情节围绕黄亦玫一人展开,所以黄亦玫的饰演者要有足够的“大女主”魅力和气场。目前看来,刘亦菲的完成度颇高:一方面,刘亦菲符合作品需要的绝世大美女形象;另一方面,刘亦菲塑造的黄亦玫配得起随心所欲的追爱人设,无论是爱情悸动时的多看两眼,还是爱情幻灭时的压抑难控,她都有细腻自如的表达。
败:情节与服化道备受诟病
小说《玫瑰的故事》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香港故事,要将其改编成21世纪初的北京故事,处理剧情改编细节的难度不小。主创团队中,编剧李潇曾创作过《好先生》《大丈夫》,获得过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导演汪俊曾执导《如懿传》《小欢喜》等口碑之作。对于故事线的铺排,主创团队用周士辉追黄亦玫而不得的故事,立起黄亦玫的飒爽人设及其家庭关系;补全小说中缺失的庄国栋与黄亦玫建立情感的过程;还加入黄亦玫的职场线,将小说中黄玫瑰的嫂子融入故事发展脉络。
编剧努力调整了小说情节,依然令不少观众感到“剧情狗血”。就《玫瑰的故事》的开场而言,小说中,周士辉是黄振华的合伙人,抛弃怀孕的妻子,转而追求一见钟情的中学生黄玫瑰。黄振华求妹妹别跟渣男搅和,黄玫瑰却说是渣男主动来找她,并不关心其妻子如何。剧中周士辉在与关芝芝结婚签字时逃婚,宣布真爱是实习生黄亦玫,并对黄亦玫穷追不舍,却连连碰壁;关芝芝找黄亦玫讨说法,却被黄亦玫说服,远离渣男。许多观众不理解剧中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在签字瞬间悔婚吗?”“受够原配讨说法的剧情了。”“黄亦玫只用一块蛋糕就搞定了关芝芝,我不信。”
此外,《玫瑰的故事》的服化道也备受诟病。该剧的故事起点是2001年,但剧中呈现的街景、内景过于现代化。例如,黄亦玫供职的艺术公司,办公环境现代气息浓,剧中只有旧款台式电脑、按键手机等电子设备能体现年代感。此外,“刘亦菲5集换了32套造型”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有观众质疑黄亦玫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这些穿着过于时尚。
难:改编亦舒IP,人物与情节怎么平衡?
从《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承欢记》到《玫瑰的故事》,不难发现亦舒IP剧都会走向“魔改”的不归路。
根据亦舒的创作特征,其IP改编应由表及里:首先,她的作品重人物刻画轻情节描写,有时三言两语便讲尽故事,若想影视化必要扩充细节。主创团队如果按照都市剧模式改编其作品,容易陷入堆砌“狗血”情节的恶性循环。其次,亦舒小说的女性意识强、爱情观鲜明,她试图在作品中告诫女性,“失恋事小,失业事大”“经济独立,永远不要打伸手牌”。此外,她特别强调“女人要过好自己的人生”。所以,如果一部剧改编之后的情节“狗血”,又无法道尽“大女主”的欲望,便可谓惨败。
此前的亦舒IP剧,改编争议也不小: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离婚后的罗子君最后嫁给了与唐晶未婚夫同一种类型的男人。剧版却改成罗子君、唐晶两闺蜜都爱贺涵,这是亦舒小说中绝不可能出现的“两女争一男”戏码。贺涵是剧版新加入的角色,也是罗子君和唐晶的“精神导师”,这也与亦舒小说中男性角色的陪衬地位背道而驰。《流金岁月》的改编虽然没有“两女争一男”戏码,但“狗血”环节依然不少:闺蜜打小三、暧昧爷孙恋等。
但是,创作亦舒IP剧时遵照原著表达,就一定没问题吗?可能问题更大。亦舒笔下女主人公奉行恋爱至上、享乐主义、游戏人生的爱情,一旦爱情消逝便旧欢如梦、新欢可觅,这映射了作者对于感情的不信任。显然,这种观念极端又悲观,若照搬原著,则难以给观众带来正向价值,难以说服观众。
此外,随着《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欢乐颂》等知名女性题材剧播出,观众已经对“女性手撕渣男,独自美丽”“所有男性角色都爱大女主”“女性相互扶持成长”等常见的都市剧情节审美疲劳,转而追求对女性价值、婚姻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如果亦舒IP剧仍然依循老路,不能实现模式创新,恐怕依然会遭遇“吃名气红利”的争议。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外学者探索古代文明之谜
- 古特雷斯:巴勒斯坦人民的不满是合法且长期存在的
- 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 实用性技能课程需求大 夜校成了青年的“加油站”
- 点燃职工创新的“火苗”
- 北京连续两日遭遇外来沙尘 官方分析原因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判刑
- 第四届法兰克福中国节开幕
- 吴晨: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活力
- 湖南“最美医生”何恒正:无影灯下绽芳华 “独门秘籍”推全国
- 中国汽车业担当降碳“领头羊”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28.3%
- 11月14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19个点
- 三星堆的“外星文物”之谜:神秘巴蜀王国缘何消失
- 侯友宜首次对“九二共识”表态 国台办回应
- 38.71亿、46.7亿、104亿……数字背后尽显中秋假期消费活力
- 美国纽约州高速公路发生枪战,警察开枪打死一人
- 中华五岳共建跨区域名山文旅融合生态圈
- 如何让旧家具找到“安身之处”?
- 渝昆高铁云南段路基首件工程通过验收
- 王均金:上海民营经济发展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 热门推荐
-
- 拉萨文旅上半年成绩亮眼
- 老字号“玩跨界”、京剧不再坐着看……老北京的新年味真地道!
- 新疆阿拉尔:无人机助力棉花田间管理 节本增效种地更轻松
- 特朗普枪击事件为“暗杀未遂”?拜登:有“自己的看法”
- “全球感知运河”研学活动在江苏扬州结营:探索中国丰富而多样的运河文化
- 甘肃:引热点“高流量”赋能文旅发展“大能量”
- 新疆五家渠冰雪旅游季启幕 助力冬季旅游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
- 南非政府正加快推进“全民基本收入补助计划”
-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4》发布
- 6G进展到什么程度?它离我们普通人还有多远?一文了解
-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最大空间斜跨偏态系杆拱桥惠州鹅城大桥通车
- 福州滨海快线开始铺轨 11个站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 各地促消费接力跑出“加速度” 直面堵点痛点畅通消费“高速路”
- 广西师范大学举办“国际文化节” 中外师生欢度泼水节
- 广东严防清明森林火灾 逾3万名护林员加强巡查
- 学分互认:突破高校“围墙” 共享优质资源
- 北青快评 | 短视频平台须强化未成年人暑期“触网”权益保护
- 卡梅伦出任英国外交大臣以来首度访美 或强调对乌支持
- 黑龙江省外贸实现首季“开门红” 季度规模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