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遇上麻辣烫:美食这样带火一座城
【那些网红城市背后的文化密码】
甘肃天水因麻辣烫而火,火得让人猝不及防。天水的美食虽然有爆火的实力和条件,但什么时候火、以什么形式火,却是一个未知数。在今年3月之前,没有人能想到,天水麻辣烫会成为网红,因为在天水众多美食中,麻辣烫的知名度远远不如遍布天水街头巷尾的呱呱、浆水面等,但偏偏是麻辣烫火了,而且火到了全国。
麻辣烫给人带来难忘的味蕾记忆
麻辣烫是一种常见的小吃,有着独特的味道。麻辣烫的制作程序并不复杂,就地取材,将蔬菜、肉类、豆制品等放入味道浓郁的麻辣汤中煮熟即可食用。吃时可带汤,也可不带汤,但一定得加入浓香的油泼辣子。一碗优质麻辣烫必定兼具麻、辣、鲜、香四味,其中尤以麻、辣二味最为突出,再加上从热汤中带出的滚烫温度,麻辣烫总是能给人带来一种难忘的味蕾记忆。
麻辣烫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纤夫和船工在劳动之余,架起火罐或汤盆,用最简单的调料和就地取来的食材煮制而成。这种简便易行的吃法很快就在江边流传开来,并逐渐传到全国各地。也有种说法认为,麻辣烫起源于川渝地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到了饭点就将食材放入锅中煮熟,然后围坐一起共同享用。这种烹饪方法不仅简便易行,还能保持食材的新鲜口感。不管是何种起源,麻辣烫的做法都十分简单快捷,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重口味的食物。
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象征的“麻辣烫”
因为麻辣烫带来的那种味觉的刺激感和兴奋感让人难以忘怀,所以很多人一旦尝试就停不下来,并且渐渐地为“麻辣烫”赋予了食物之外的更多含义,喜欢用“麻辣烫”指代能给人带来痛快且刺激感觉的事物。
1997年,电影《爱情麻辣烫》上映并迅速走红。影片由5个当代都市生活中的故事串联而成,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让观众着实体验了一番丰富复杂的爱情滋味。随后,“麻辣烫”成为大众文化领域的热词,频频被媒体拿来命名其节(栏)目。比如,1999年,辽宁人民广播电台信息频道开办了舆论监督类节目《清晨麻辣烫》;2001年,四川在线网站开办了带有麻辣味的新闻评论《麻辣烫评论》;2002年,重庆电视台开播了方言栏目剧《生活麻辣烫》,收视率、知名度、观众好评度很高;2003年,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推出全新表演型谈话节目《三人麻辣烫》,让观众在娱乐中品味生活的滋味。其他媒体上还有关注热点经济问题的《经济麻辣烫》、犀利点评娱乐事件的《娱乐麻辣烫》、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麻辣烫》、娱乐脱口秀节目《海仙麻辣烫》、真人秀节目《综艺麻辣烫》、科普对话节目《科学麻辣烫》等。
媒体的不断加持,让“麻辣烫”一词有了更广泛的含义。“麻辣烫”开始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的象征。在一些年轻人看来,生活应该多些像麻辣烫那样充满新鲜刺激的感觉,应该不断去发现、去尝试、去经历。所以,当天水麻辣烫火了,很多年轻人纷纷涌向天水这座西北小城——既是为品尝麻辣烫这一美食,更是为寻找一种期待中的生活。
天水麻辣烫的走红有一定的偶然性
年轻人是社会中激情澎湃、活力四射的群体,他们引领着潮流风尚,他们的生活态度、饮食喜好,往往成为社会的风向标。
麻辣烫虽然是一种普通的食物,但当它和年轻人的饮食喜好、审美追求相吻合,“吃麻辣烫”就成为一种时尚,麻辣烫就具有了引爆流量的潜力。
2月13日,一名女大学生在天水吃麻辣烫时,因吃得满意,便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时长仅7秒的短视频,自豪地说“应将天水麻辣烫在全国推广”。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条短视频被爱吃麻辣烫的网友转发。随后,各种关于天水麻辣烫的视频以几何倍数增长,在全国形成潮涌之势。
一条短视频一夜之间将天水送上热搜,“天水麻辣烫”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全国各地的网红、博主纷纷涌向天水“打卡”,再加上传统媒体的助力,“天水麻辣烫”成为继“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之后又一个“流量之王”,天水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晋网红城市”。
坦率地讲,天水及天水麻辣烫的走红有很大的偶然性,甚至可以说,天水是被从天而降的流量“砸中”的。但若没有年轻人对麻辣烫这种美食的喜爱,若没有年轻人对“麻辣文化”及“麻辣生活”的追求,一条关于麻辣烫的7秒钟短视频能否点燃流量之火,真的很难说。
年轻人为天水麻辣烫注入超越食物本身的想象
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纷纷涌向天水。天水麻辣烫适合他们的胃口,更适合他们对新鲜、刺激、热情、快捷生活的追求。还未下箸,火焰般热烈且浓香四溢的辣椒就已让他们馋涎难忍,欲罢不能,“大快朵颐,君子顿失谦让;狼吞虎咽,淑女早丧矜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放松情境。一碗麻辣烫,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享受当下的美好。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美食是一种艺术,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味蕾和情感,让人们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人们对美食的渴望,就如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然而然,真情流露,不可抑制。
天水麻辣烫满足了年轻人对美食的喜好,年轻人为天水麻辣烫注入了超越食物本身的想象。比如,有人创作出《不如来一“烫”》。“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它的香……这醉人的味道(是)想了(还)又想……陇山陇水好地方……秦风在兹礼仪之邦,蒹葭苍苍吟诵着秦时月亮……”年轻的食客们没有止步于味蕾的满足,他们以麻辣烫为“入口”,进入到天水历史与文化的广阔天地。同时,他们起身从餐馆移步到麦积山、伏羲庙、大地湾、大像山等景区以及城市的各个角落。据甘肃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3月以来,天水市已累计接待游客超6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5亿元。
文学创作上有一句话叫“小切口,大主题”。天水麻辣烫是典型的小切口,人们通过这个小切口,看到了天水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城市面貌、风土人情。
天水利用麻辣烫搭建的平台展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天水似乎在不经意间回答了年轻人一个时髦的提问:给我一个去的理由。
要让一座城从里到外真正火起来,光靠一碗麻辣烫显然是不够的。麻辣烫是消费品,它消费的是天水的城市品位和文旅精神。
自己的麻辣烫走红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资源禀赋良好的旅游城市,天水在文旅方面没有停留在仅数家珍、亮家底、抖包袱的状态,而是从接待、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塑造城市形象。
3月14日,天水市发了一条英文短视频。视频三分之二的时间说天水麻辣烫,三分之一的时间介绍天水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天水人认为,先把客人迎进来,让他们吃好住好,留下好的印象,客人才会对你作深入了解。
游客对一个城市的认可并非缘自主人大声的吆喝,而是缘自对这座城市的观察体验和主观感受。天水非常注重细节的完美,游客们正是从一个个完美的细节中看到了天水的文化品位。
天水麻辣烫爆火后,网友们纷纷建言天水“抄”淄博和哈尔滨的“作业”。可是,天水没有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不急不躁,扎扎实实地做具体工作。
“天生丽质难自弃”,却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水,沿着麻辣烫铺就的小径,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人们几乎是在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座完全颠覆他们认知的全新的天水。
从人们把目光投向天水麻辣烫,到类似于“二次过年”的全民行动,再到历史文化的逐步彰显,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不仅仅是美食的走红,更是以文脉为引领的城市复兴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天水麻辣烫不仅带火了天水,也带动整个西部一起享受流量的红利。甘肃省各市州都拿出自己最好的节目、最好的产品来天水引流助兴;宁夏、青海、陕西、新疆、内蒙古等周边省区组团奔赴天水,争相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国人民。天水与兄弟城市一起搭台、一起努力,共同呈现了欠发达地区文旅奋力追赶先进的生动场景。
一碗麻辣烫的载荷是有限的,但麻辣烫引爆的城市热情和发展潜力却是无限的
有人开玩笑说,天水的第一次爆火,是诸葛亮北伐来到天水的时候,第二次爆火就是这次麻辣烫带来的整个城市的出圈。从“第一次”到“第二次”,时间相隔1796年。个中原因,值得天水及跟天水有着同样经历的城市深思。
在流量经济时代,因麻辣烫而走红的天水让人羡慕。如何成为网红城市?天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示。但天水不想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网红城市,她渴望将“流量”变为“留量”,由“网红”成为“长红”。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发挥文旅IP的作用?如何找到流量入口?如何引导、利用网络流量?如何经营城市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激发城市的发展活力?
麻辣烫带动的农商文旅产品的火爆销售以及对天水这座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大幅度提升,让人明显感觉到有一双能量巨大的手在操控着这一切,这双手不是别的,正是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和精神。
一碗麻辣烫的载荷是有限的,但麻辣烫引爆的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却是无限的。已经火了一个多月的天水至今依然风头不减。这告诉我们,如果一座城市的文化积淀足够丰厚,如果一座城市有足以打动人心的魅力,如果一座城市能找到自己最佳的爆发点和流量入口,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牛勃,系甘肃省天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颁发:中国福州等5座城市获奖
- 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扩围 更多企业享惠
- 两岸群星新唱《明天会更好》 温暖贺岁共迎新年
- 《黄河文化大会》郦波趣解“吹牛皮”由来
-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关注非遗创新传承 助力乡村振兴
- “春晚序曲”美国专场活动在纽约举行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获批准
-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再次跌破12米大关
- 年轻人爱上适老版App 只为逃出算法的包围
-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就纳卡地区局势发表声明
- 江西都昌:寻找1000名“圆梦人”点亮1000个“微心愿”
- (新春走基层)铁警便装上车一路陪伴 守护旅客“钱袋子”
- 屋檐上的文脉丨一串数字,看“晋”古建风采
- 2022年中国人均快递使用量为78.3件
- 美媒:美国中情局前分析师被指控为韩国情报部门工作
- 新疆兵团借特种养殖搭休闲游“快车”
- 巴西“中国移民日”:龙舟竞渡激荡中巴交流活力
- 官方回应“博物馆预约难”:将专题研究打击“黄牛党”
- 福建口岸一季度出入境旅客162.5万人次 同比增长逾1.7倍
- 老挝留学生莫晓岚:希望成为中国和老挝文化交流的“桥梁”
- 热门推荐
-
- 受害女性超百人,用生理盐水假冒四价、九价HPV疫苗,涉案嫌疑人被抓
- (走进中国乡村)咖啡店“奔村”打开中国乡村旅游新场景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瑞昌: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激活富农增收“新引擎”
- “以物抵退费”,公考机构哪能如此“不过包退”
- 合肥机场将恢复或加密多条国际客运航线
- 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呈加剧态势
- 关爱发际线,从调整饮食模式做起
-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爱去青年夜校
- (成都大运纪事)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
- 中国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开幕 30多支队伍“龙舟故里”劈波斩浪
- 中铁置业跻身“2024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20强
- “杨柳春风——中国古版年画展”在柏林开幕
- 文脉赓续 生生不息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长子:田野好“丰”光 大葱收获忙
- 贝壳Q1财报:住房租赁迈入资管时代 贝壳打造品质与效率正循环
- 浙江助残新政透视:支撑残疾人追求美好生活
- (经济观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CCER重启释放积极信号
- 7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2.2% 行业持续良好运行态势
- 吃褪黑素 可能越吃越失眠
- 陕西首条TIR国际跨境公路货运线路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