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甲骨文邂逅“清明”:祭祀要用几头牛?先占卜问问
记录“贞问用香酒祭祀自上甲以来的先公”的甲骨。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樊雪婧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它牵绊着一种特殊的情愫,是“杏花零落清明雨,卷帘双燕来还去”的追思,是“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的生机。
在这一天,人们带着香烛、鲜花,祭祖扫墓,诉说着对先人的思念,也饱含着对春天的期盼。
时光回到千年前,甲骨文中的古人们如何祭祖,他们带着哪些东西祭祖,又和祖先们“说”了什么?让我们一同去甲骨文中感受。
祭祖要用几头牛,古人先占卜问问
“戊午貞:多宁以鬯自上甲。”——在戊午这一天占卜,贞问用香酒祭祀自上甲以来的先公。
这片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甲骨中,记载的是殷王武乙(或文丁)关于祭祀先公、先王的占卜,贵为殷王,也要问问祖先,可否用香酒来祭祀。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曹建墩告诉记者,在甲骨文中,类似这样与祭祀相关的卜辞还有很多,从祭祀日期的选择、所选日期当天的天气、祭祀的祭品,都要提前通过占卜的形式来询问祖先的意见。
准备祭祀前,殷王武乙就会一遍遍地向上天、向先祖询问,“我选在这一天举行祭,可以吗?”“在祭祀上甲时会不会遇到雨?在祭祀大乙时会不会遇到雨?在祭祀大丁时会不会遇到雨?”
十分有趣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祭品也会通过占卜询问得十分详细。甲骨文中就有卜辞记载着,“祭祀要用几头牛,是三头还是五头;是要白色的牛、黑色的牛还是黄色的牛,是要大牛还是小牛?”
“事无巨细、几番询问,更多地体现出对于先祖的尊重和敬仰,就好比请人吃饭,先问问对方爱吃什么,是一种尊重的表现。”曹建墩说。
记录“在祭祀上甲时会不会遇到雨”的甲骨。
古人祭祀也带酒,还是郁金香草酿的好酒
古人去祭祀,都带了什么?
曹建墩表示,以商代为例,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与自然神祇(帝、日、风、雨、社、山、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祭祀时多用牛、羊、猪、犬为牺牲,郑州商城遗址曾经发现用狗、石头来祭祀的遗迹,安阳殷墟中也曾经发现用马、羊来祭祀的遗迹。
当然,也有一些更为丰富的祭品,比如酒。曹建墩告诉记者,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鬯”就是用黍酿制的高档酒,可以分为用黑黍酿制的秬鬯和有郁金香草的郁鬯两类,都常被用来祭祀。严格来说,鬯酒在商周时期属于最高级别的酒,相当于现在顶级名酒。
在甲骨卜辞中,还有用纺织品做祭品祭祀的辞例。
古人还喜欢用车当作祭品。“古人认为坐车马舒适,也希望给祖先供奉车马。”曹建墩表示,甲骨卜辞中就有用车祭祀祖先的辞例,东周时期还出现了用车模型来祭祀的现象。《史记·封禅书》就记载着,秦人祭祀四畤,“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
祭祀不只在春天,一年要祭四次
“从甲骨文和考古中的发现,证明商代起人们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几千年来,中国人敬天法祖,祖先崇拜一直很盛行。”曹建墩告诉记者,甲骨文中多有记载,商代时,人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物去祭祀祖先。
时间上更频繁,一年至少要祭祀四次,按照季节,春、夏、秋、冬各进行一次。除了次数更频繁,商代祭祀的形式也分为两大类,墓祭和宗庙祭祀。
“墓祭就是人们在墓葬前进行祭祀,类似于现在大家去陵园扫墓。”曹建墩表示,一般认为随着时间历史的演进,春祭融合了寒食节等民俗慢慢发展传承至今,成为清明扫墓祭祖的来源。
“清明祭祀,并非只是磕头作揖的简单形式,更代表一种文明的延续,连接古今的纽带,祖先和子孙血脉相连、精神相连。”曹建墩表示,在这一天,人们祭祖扫墓,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思念,更是希望后人慎终追远,借先人遗志鞭策和激励后者,努力于眼下,奋斗于始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加沙已有超2.13万人死亡 以军承认误袭难民营
- 用艺术反哺家乡:北方昆曲剧院赴河北高阳“寻根”义演
- 夏季防蚊有了“作战图”
- 王晓峰:打造“五好”非遗大集 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
- 科技蝶变,桥梁总工程师乘百度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穿越长江
- 土耳其学者: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为东西方学者搭建交流桥梁
- 7粒大麻种子藏于积木玩具盒中,被海关查获
- 西藏班戈:开展“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专题普法宣传活动
- 诸暨珍珠产业逆势爆火:价格翻倍上涨,珠商囤货忙
- 完美世界:部分产品表现不及预期 进行必要人员优化
- 中新真探:颈肩按摩会导致脑梗?
- 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十年——新使命 新高度 新表达 新生态
- 北京迎龙年首场降雪
- 雄安新区高铁高速网建设有新进展
-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 净利1672.95亿同比增3.12%
- 被指年度压力测试“不透明”,美联储遭起诉
- 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热期间怎么吃?这份饮食建议请查收
- 日本央行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
- 外媒:第一批乌克兰飞行员在美国完成F-16战机培训
- 中国6月末M2同比增长6.2%
- 热门推荐
-
- 何以中国 | 给世界来一点新疆棉花科技感震撼
- 邮轮经济为啥在这热起来 来自上海市宝山区的调查
- 024596,警号重启!
- 中国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开幕 30多支队伍“龙舟故里”劈波斩浪
- 列车因暴雨滞留,乘务员哽咽安抚旅客……
- 宁夏医保智能监控系统上线
- 文化中国行丨六尺巷:“礼让密钥”背后的秘密
- 用真科普打击“大忽悠”
- “松光里”尝试的一场救赎:借策展润文化 入眼更入心
- 日媒:东电公司就核污染水外泄事件道歉
- 北电师生同台带来“京味儿话剧”《向阳里8号楼》
- 浙江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蓝皮书
- 讲述真实留学故事 《对话青年·崛起的力量》新书发布
- 国家京剧院2024年将推出《老阿姨》《故土新归》等新创剧目
- 业界:“双引擎”促中国医药创新能力提升 “中西合璧”助跨国企业扎根
- 叫谁都叫“老师”?合适的职场称呼怎么选
- 联大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占领
- 中老泰进出口班列实现双向开行
- “中国色”音乐会在沪首演 国乐与AI跨界“碰撞”
- “浙”座当年的小渔村 如今以文化都市面貌“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