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推出龙年新春文化展 200余件(套)文物近九成首次亮相
中新网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20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的“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将于6日对公众正式开放,其中近九成文物是首次亮相。
记者5日在现场看到,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在展览中“C位”亮相。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属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为研究龙的原始形态提供了重要物质资料。
现场还展出了一块商代的刻辞卜骨,刻于其上的“龙”是一个象形字。商代甲骨文的“龙”字,大多头上尾下,作竖置状。龙角作棒槌角,口中有牙。这块甲骨文虽残,但专家猜测可能与土龙求雨有关。
伏羲女娲像则把观众带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伏羲、女娲常被描述为人面龙身或人面蛇身。多数学者认为,7800年前的伏羲氏族,正是由“蛇图腾”兼并、融合为“龙图腾”的。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指出:“龙图腾,不拘它局部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都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展览精选200余件(套)国博馆藏文物,涵盖时间跨度大,类型多样。观众可以欣赏到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展品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漆器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其中,既有古朴稚拙的红山玉龙,又有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的战国龙虎纹双耳盘;既有设计巧妙、造型精美的唐代双龙耳瓶,又有清代宫廷家具代表作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等。
展览聚焦文物的纹饰之美,彰显龙纹的美好寓意及文化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策展人诸葛英良表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龙纹饰的形象不断被整合添加,从最初原始形态的抽象到拟兽形的具象,从简洁稚拙到复杂灵性的多种组合,其发展演变折射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元素的龙纹,淋漓尽致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的灵动之美和雅正之气。(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今明天晴热高温继续“控场” 最高气温可达37℃
- A股交易规则将调整,券商股不涨反跌,后市前景如何?
- 山西公安:打击经济犯罪 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政策“入”校 校企联动 陕西多举措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吉林天桥岭又见“路虎”出没
- 新华时评:拜登国情咨文与事实的三个“脱节”
- 维生素再好 吃多了也伤身
- “开门杀”引发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助青海乌兰县构建人畜共患病防控
- 中国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团体标准发布
- (新春走基层)4万只“芪林鸡”激活北魏古镇乡村活力
- 前8月中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 四大洲13国政府女官员内蒙古研学:寻找“她”力量
- 美版“一带一路”与原版竞争?美国学者:现在不行,将来也够呛
- 餐饮行业一次性餐具限供 请消费者配合
- 中国开放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磁吸力”不断增强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11月14日央行开展328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网络微短剧:“小体量”追求“大格局”
- 北京金中都考古首次发现大型官式建筑组群 初判系金代皇家寺院
- 热门推荐
-
- 1-7月中国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
-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贸促会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同比增逾七成
- 星纪魅族举办 AI 生态发布会,全场景 AI 生态蓝图加速呈现
- “特种兵”式出游不用怕 南京组建“青春探探团”来帮忙
- 广西钦州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二级
- 中国电动车企寻求在墨西哥建厂引发美国“担忧”?商务部回应
- 京剧现代戏名家名段专场将在港上演
-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布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 第四届福州语歌曲推新人唱作大赛总决赛举行 两岸同唱福州歌
- 姚振华沉浮录:从资本大鳄到犹斗困兽
- 国家统计局:中国消费恢复基础将进一步巩固
- 爱沙尼亚军官:如无美国支持,乌克兰将不得不撤退
- 国家邮政局:快递迎业务旺季 四天揽收超20亿件
- 秋风起,蟹脚痒,“沪牌”大闸蟹出口忙
- 返乡挖藕人:从“逐藕而居”到日入700元
- 5.5G技术湖北内河航运投用 将向多领域拓展
- 科技储粮 智慧物流 各地加大秋粮收储力度
- “五一”假期海南高温天气将缓解
- 第十四届民盟文化论坛在沪举行:聚焦文化传承与发展
-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升级议定书12月31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