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为啥这么流行?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 上官云)日常生活中,你曾经读错过哪些字词?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账号”误为“帐号”、“蹿红”误为“窜红”等等,一度引起广泛讨论。
“多巴胺”,为什么会流行?有些字词为什么容易读错?如何树立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对此,《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告诉中新网记者,“多巴胺”是专业性较强的词语,指的是一种化学物质,词义扩展之后,成为了“流行语”。
此外,正因为人们都遵循共享的读音、词语、语法标准等等,才能够比较好地用语言交流。大家要树立规范意识,遵守标准,准确使用语言文字。
“多巴胺”为啥流行?
在日前公布的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中,“多巴胺”一词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注意。
“多巴胺”的“胺”经常被误读为ān,其实正确读音是àn。“胺”是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氢原子被烃基取代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常容易读错的还有“三聚氰胺”。
黄安靖解释,像“多巴胺”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词语,几乎不存在于普通民众的心理词库里。因此,大家比较容易读错。在化学领域,这类生僻概念非常多,如羰、羟、醛等。
“‘多巴胺’也是一种化学物质,一般人并不熟悉。2023年被大众熟知,是因为它词义扩展,成为一个流行语,引申出‘快乐因子’的含义。”黄安靖说。
这样一来,从可视的色彩到不可视的抽象概念,几乎都能用“多巴胺”形容,如“多巴胺穿搭”“多巴胺景区”“多巴胺漫步”“多巴胺饮食”“多巴胺休假”等等。
“秀才识字认半边”,为啥容易错?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读错字词的原因可能五花八门。有人表示,看到“胺”字的结构中,有熟悉的“安”字,便下意识地按照“安”的读音,也将“胺”读作一声。
黄安靖则表示,这种现象其实不少见,俗话说“秀才识字认半边”。人们碰到拿不准的字不去查工具书,凭感觉信口读,是读错音的重要原因。
说到底,这和汉字的形制等有一定关联。黄安靖解释,现在我们使用的字历史悠久,是从古汉字发展而来的,据学者研究,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由表义偏旁(形旁)和表音偏旁(声旁)组合而成。
基于此,他进一步提到,“我们做一个假设,在远古的造字时代,表音偏旁是能准确表示字音的。由于长时间的历史演变,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流传到后世的字,其字音与表音偏旁的读音均发生演变,导致表音偏旁不能准确表示字音了。”
虽然不能准确表示字音,但也不是完全不同,黄安靖表示,二者还有一定程度的关联,读音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胺”和它的表音偏旁“安”读音就非常接近,只是声调不同。
“这就是‘秀才识字认半边’的原因,也是‘秀才识字认半边’而常常读错的原因。”他说。
短视频成“语文差错”新的泛滥区?
《咬文嚼字》公布的“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发布说明”显示,观察“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以及该年度的社会语言生活,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短视频成为语文差错的一个新的泛滥区。
“就语言运用的载体来说,在前网络时代,我们主要关注书报刊等传统媒介的语言文字问题,当时发现的差错也主要是上述传统媒体上的差错。”黄安靖发现,近几年来,短视频崛起,但比较缺乏书报刊等传统媒介的把关机制,容易成为语言差错的泛滥区。
例如,短视频上有些差错问题是相关人等“有意为之”的,比如已经有人指出的用“泰裤辣”表示“太酷啦”、用“修勾”表示“小狗”、用“世界蕞大”表示“世界最大”等等。
有些问题是态度粗疏造成的,比如他所列举的把“物业”误成“午业”、“给钱”误成“给前”、“价格”误成“架格”、“朋友”误成“彭友”、“喝水”误成“和谁”等等。
他呼吁,大家对语言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平台要加强监管,建立起相关的监管机制,“只要社会各界足够重视,多方共同努力,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维护语言共享标准有多重要?
《咬文嚼字》2006年起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至今已有18年历史。
黄安靖解释,这里提到的“语文”是一个“大语文”概念,文史知识、百科知识都包含在其中。此次公布的“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中的后四条,都是知识性差错。
黄安靖认为,人们之所以能用语言交流,是因为都在遵循共享的读音、文字、词语、语法标准。
“如果没有共享标准,大家各读其音,各用其字,各遵其法,各造其句,各说各话,谁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语言就丧失了功能。”他说道。
在黄安靖看来,“规范”就是对语言共享标准进行维护。因此,大家要树立规范意识,遵守标准,准确使用语言文字。这就是语文规范的意义。(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目前海南铁路渡口积压汽车已基本疏运完毕
- 海南:支持境内外企业在自贸港开展国际数据中心业务
- 遇见福建:火烈鸟家族“落户”
- 中巴(西)财金分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
- 俄居民楼坍塌已致17伤 俄方:居民楼被乌导弹残骸击中
-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
- 特朗普宣布胜选
- 从一顿晚茶,读懂老区泰宁发展之路
- 深圳:企业回收汽车蓄电池储能电池最高可获1000万元资助
- 报告:二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同比增长4%至1258吨
- 《浙江尧舜遗迹图》发布 发掘尧舜禹文化的当代价值
- 铁路杭州站单日发客43.3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普惠信贷增量扩面提质 精准赋能重点领域
- 浙江庆元乡贤“归巢”助发展 秀珍菇撑起“致富伞”
- 首届西藏青年歌手大赛完赛
- (新春走基层)中外游客体验山东渔民年俗“送渔灯”
- 今日辟谣(2023年5月11日)
- 豫陕携手传承 豫剧晋京展演周开唱
- 河南内黄再回应超载治理情况:从未下达罚款指标
- 热门推荐
-
-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将于开封举办
- 重庆科教大区沙坪坝新签约47个项目 招商引资230亿元
- 福建:以“文化+科技” 推动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
- “长三角医疗新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上海启动
- 在黎明破晓前 唱一曲地球之歌
- 夯实“稳”的根基、积蓄“进”的动能 中国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 山东东阳高速跨南水北调输水渠特大桥全线合龙
- 意大利一水电站发生爆炸 已致4人遇难
- 平均降价48% 国家医保局揭秘胰岛素集采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再添大医院 专“心”辐射京津冀
- 厄瓜多尔警方闯入墨西哥驻基多大使馆 逮捕前副总统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留下“富民之水” “小”柿子如何带动“大”产业?
- 欧洲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 任务持续约3小时
- 广东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面积340.89万亩
- 北京今年首次配置油车指标 “无车家庭”中签概率高
- 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30多年科学保护 创多项“世界之最”
- 2024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信息交流活动举办
- 中国人寿财险2023年通过巨灾保险共同体产品为城乡居民住宅提供风险保障110亿元
- 港股重上2万点 半导体股走高
- 浙江义乌城隍庙办乞巧园游会 爱好者摆摊推广国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