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规模最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在河北保定建成开放
中新网河北保定1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吕子豪)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1月3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时值2024年新年到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10周年之际,该馆全新推出以“自然·生命·人”为主题、以“演化”为主线、呈现地球38亿年来漫长生命演化史的大型展览,备受瞩目。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保定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总建筑面积约7.31万平方米,目前推出的展览设有“地球脉动”“远古海洋”“恐龙帝国”“哺乳新生”“灭绝之殇”等多个主题展厅,展馆以古生物化石、现生动物、岩石、矿物等自然资源为载体,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系统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生命起源与演化历程、生态保护理念,是一家面向世界的具备超链接、超共享、全开放功能的现代化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研究员表示,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建成开馆,既为该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又为当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契机。他希望该馆通过后续开放运营,发展成为一家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博物馆。
有高度方面,在运营理念上时刻要有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类藏品开展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进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有厚度方面,一是藏品丰厚,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馆内藏品的多样化、丰富化、系列化;二是研究深厚,藏品不仅仅是陈列展示,还要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学术立馆的工作导向,潜心钻研,不断提升自身的行业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有温度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优质的公众服务,创造良好的参观环境,将博物馆打造成为一处有温度的友好空间,一座近悦远来的文化场所。同时,深入发掘藏品内涵,传播自然知识,讲好自然故事,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金海月介绍说,该馆集研究、收藏、保护、展示和教育功能于一体,除多个主题展厅外,还拥有两个大型临展厅、5D和飞行两个特效影院、好奇中心和小剧场,开馆之后将陆续开启。目前馆内展品约有6000件,其中许多为世界唯一的化石标本,包括世界唯一中华猛龙“董氏中华猛龙”骨架化石、已知世界最早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化石、大陆漂移的证据“水龙兽”化石、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三维保存翼龙蛋、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大的马“埃氏马”头骨化石等镇馆之宝。
她透露,2024年春节期间,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将推出“龙年、龙馆、龙展”的龙年特展。未来,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强大学术力量,该馆一方面将致力于打造成为青少年开拓视野、激发好奇心的第二课堂,另一方面也将致力于科研队伍的培养,争取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地位的研究型博物馆。
当天开馆活动现场还推出“博物馆奇妙之旅”科普趣玩活动、“我与恐龙的亲密接触”观影活动,并举办“岩石里的生命奇迹”科普论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多位专家分别带来《从“鱼”到人的生命进化之旅》《脊椎动物演化数字化探索》《恐龙之旅——跟我一起挖恐龙吧》等科普报告。(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半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 海洋经济向好态势明显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赣县“小菌菇”激活乡村振兴大“蘑”力
- 河南“马街书会”启动常态化演出 80岁刘兰芳现场助阵
- 国家发改委回应地方债与CPI走势
- 四川汉源山洪灾害救援侧记——蹚出生命线 架起连心桥
- 青海省首例水利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成功
- 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有沙尘
- 2024中国高等教育展助推中泰两国教育交流合作
- 河南6处自然生态空间拥有“户口本”
- 广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
- 山西强化风险隐患管控 推动安全治理模式转型
- 联合国警告:叙利亚东北部爆发的冲突可能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 省一笔!今年换这些,有补贴→
- 利比亚洪灾已致超1.1万人遇难 德尔纳市四分之一被冲毁
- (第六届进博会)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推动发展中国家从中国智慧出行成就中汲取经验
- 《自然-医学》年度特刊:盘点2024年有望改变医学的11个临床试验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闭幕 “金丝路奖”揭晓
- 研究称自动驾驶多数场景下事故或更少
- 她揭穿了北约的三个大谎言!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西方破坏国际安全体系 拜登发表演讲支持乌克兰
- 热门推荐
-
- 全国专家学者山西汾阳论“美酒精神”:用文化滋养品牌
- “5·19中国旅游日”山东主会场活动在烟台举办
- 中老边境勐满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旅客同比增长475%
- 大街小巷年味渐浓 年货消费市场“红红火火”购销两旺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三亚!
- 昆仑山下“古丽花”何以能解千结?
- 安徽启动“2024徽动消费促进年”行动 将举办5000场活动
- 引江济淮工程江淮运河航道全线开通试运行
- 预报中的“大雨”为何变“小雨”
- 黑龙江多举措加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司法保护
- 中国提出多项改革举措 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
- “双11”期间 铁路入藏电商货物预计日均超300吨
- 2023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33亿元
- 开心麻花再出招,解锁亲子互动新玩法
- 进行紧急磋商!以色列召回驻挪威和爱尔兰外交官
- 中国民航局:提升千万级以上机场航班近机位靠桥率
- 重庆有了“环保天眼” “大渝治水”系统赋能水环境治理
- 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全面进入铁塔组立阶段
- 江南山镇里的中秋:传统与时尚“邂逅” 中外游客共享良辰美景
- 假期校园体育场,为何难成市民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