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办“科技艺术展” 探索科技与艺术的未来融合
中新网重庆12月22日电(记者 钟旖)“听话的”数字金鱼、动态机器皮肤、360度全沉浸式洞穴光影空间……22日,“数字混响·2023新艺科未来图景”科技艺术展在时代美术馆重庆馆展出,一批极富未来科技感的艺术作品亮相,为市民带来视觉感官上的丰富体验。
据介绍,展览分为“科技艺术邀请展”“教育孵化器”两大板块。其中,科技艺术邀请展展出了互动影像声音装置、AI技术应用和数字化环境描绘等前沿作品。教育孵化器则专注展示艺术与科技教育的结合,展示与企业、机构合作的创新艺术成果。
轻轻叩响镶嵌于墙上的辅首衔环,一幅幅AI影像便出现在墙面,观众犹如打开一扇通往未来之门,充满无限想象。这是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研二学生徐晗、李芮佳带来的作品。她们介绍,因2024年是中国农历的龙年,两人便以“龙”为灵感展开创作。她们将中国神话传说中“椒图”的铺首纹饰与传统门扣作为交互,引领观众透过科技的“外衣”看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科技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或媒介,而是成为艺术表达和探索的一部分。”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主任张海超表示,对科技艺术教育来说,科技的进步使得艺术家能够通过元宇宙、AI与AR、传感器、灯光与机械装置、投影融合等技术,探索以前无法实现的领域,打破传统艺术表达的界限。但同时,科技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艺术核心价值的同时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是科技艺术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1日。活动还配套举办科技艺术教育论坛,来自国内美术院校和新型科技技术公司的代表,着眼科技艺术教育如何塑造未来的文化生态和教育形态,深入讨论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未来趋势。(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观察)库克频繁来华 透露三重信息
- 联合国机构:数十万人受南苏丹洪水影响
- 1死9伤!美国一大学附近传枪声,庆祝活动变悲剧时刻
- “硬核”国货上新:售价999999元只能看不能买
- 日媒:日本核爆受害者后代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
- 外企在中国|国际矿业巨头,与中企共同开发全球最大铁矿
- 以色列首批获释人员抵达该国中部一医院 将接受全面检查
- 大妈爱去什么样的菜市场?
- 西藏昌都森林消防迎接全国“火焰蓝”实战化比武竞赛队员凯旋
- 杜绝非银行支付无照上路
- 2023年个体防护装备创新发展交流会在深圳举办
- 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琴行老板:“摇滚三大件”升温
- 中国团队在球状星团中发现长周期脉冲星
- 代表委员支招上海入境游“流量”变“留量”
- 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上新了!这次是六款金玉“印玺”
- 梅洞沟湿地公园:色彩斑斓迷人眼 秋色如画醉人心
- 穿越千年 古老文物在他们手中被“复活”
- 身兼数职的“飞机医生”
- 内地音乐剧《扬名立万》亮相香港 获观众好评
- 做月饼练书法 国际友人浙江桐乡花式过“中秋”
- 热门推荐
-
-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局良好 爱绿植绿护绿氛围更浓
- 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完成801.6亿件,同比增23.1%
- 台湾美食家朱振藩:“食林游侠”寻味两岸
- 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闭幕《神来电》获最佳影片
- (乡村行·看振兴)延安洛川:黄土高原上的“金果果”走俏市场
- 宁波天一阁“云研学”首次送课至香港 展现藏书文化
- 英媒:华莱士致信苏纳克,辞去英国国防大臣职务
- 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也这么认为
- “面包店给补贴了,那肉店呢?”
- 天津规划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
- 好评中国·主题教育青年漫评④|赓续历史文脉,担当青年使命
-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湖北宜昌举行
- 《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年)》发布
- 山西平顺县山火火势已初步得到控制 当地派出直升机协助救援
- 福建省第二届鲜食玉米品种争霸赛活动在建瓯市举办
- 交汇点评|运河脉动千年 奔涌文化新潮
- 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再创新高
- 好客山东献上庆龙年“专属套餐” “搅热”文旅消费市场
- 隐形加班“认定难,下班后的“离线权“该咋保障?
- 热评丨国潮闹元宵 “开门红”更要“全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