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木棉花”迎来“开门红”
岭南艺藏,盛世花开,“水中的木棉花”在广州新中轴线灿然“盛放”。
11月30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门迎客。场馆建设之初就以“颜值”与“内涵”兼备,拉满了公众的期待值。新馆开放首日便迎来“开门红”,观众络绎不绝。截至当天傍晚,12月3日前的参观预约名额便已宣告爆满。
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是目前国内唯一集“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于一身的艺术机构,如今已跻身为亚洲目前最大的专业美术展馆之一。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落户,也将成为新馆明年举办的头号盛事。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文化场馆建设,随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深圳美术馆、珠海古元美术馆等陆续落成,粤港澳大湾区明年将形成近30万平方米的大型美术馆群。从越秀山到麓湖、再到新中轴线,升级3.0版本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将如何点亮人文湾区的美术版图?正在引起业界与公众的共同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除署名外)
通讯员 邹杰杰 李偲毓
馆藏展现中国“千年美术史”
这是一场“亮家底式”的展览盛会:21个展厅(展区)、近两万平方米展示面积,上起宋元、下至当代的1100余件院藏精品与500余件文献类展品,在“开馆五大特展”悉数登场,向公众展现“千年瑰宝、岭南芳华”的动人魅力。
66年的积累,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沉淀完整的艺术类藏品体系,迄今藏品数量达3.3万余件(套)。“可以说,我们馆藏是一部自北宋以来完整的‘中国美术史’。”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说。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陈列研究部策展人陈志云介绍,十二个中国古代主流画派作品都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得到成系列收藏,“这样的藏品规模在全国可谓绝无仅有”。
在“万壑争流——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画派艺术展”中,便有三成以上展品为首次亮相,七成以上为珍贵文物。由于“家底”过于丰厚,展览还将分三期展出,每期展出时间为一个月。
首期亮相的分别是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四个画派。李衎、戴进、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等名家齐聚一堂,共同展现自宋及明各地各派的笔墨华彩。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来自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更是堪称“镇馆之宝”。作为浙派的开山祖师,戴进的《山高水长图》也在首期展览中亮相。这幅堪称“牛腰巨卷”的作品,也是“浙派”开派画家最长存世画作。
岭南美术精品也是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一直以来的馆藏重点之一。“风自南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近现代广东美术精品展”跨越150余年的近现代广东美术脉络,展出居巢《双鱼图》、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等300件院藏精品。
“时代新章——当代广东美术探索”则吹响了全省馆藏力量的集结号。院方联合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遴选名家新秀艺术作品80余件,呈现当前广东美术百花齐放的艺术生态。
“博物馆主要面向历史,而美术馆主要面向现代,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需要将两者职能相结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好身兼博物馆与美术馆的职能,这种精神的连贯性也在开馆首展得到很好体现。
新馆的华丽蝶变,也为馆藏保护修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罗奇介绍,目前经过全面升级的文物修复室面积几乎翻倍,文物库房面积也达到之前的4倍之多。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力量的壮大,也让新馆的科研力量“如虎添翼”。
跨界合作为美术馆带来新气象
开幕首展也是全国美术精品荟萃的一场盛宴。在“塔高水长——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中,过百件来自中国美术馆的精选作品乘风南下。脍炙人口的罗中立《父亲》,更成为展厅最引人注目的一处“打卡点”。
在“融合之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特展”里,则云集刘海粟、吴冠中、吴作人等“大咖”名作。《猫头鹰》多幅林风眠珍贵真迹也随行“返乡”,展现20世纪现代艺术名家中西融合的探索之路。
岭南画派、京津画派、海上画派曾在20世纪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罗奇看来,开馆首展邀请来自京沪两地的美术馆加盟,既能全面展现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概貌,也为新馆提升承办“国字号”大展策展视野夯实基础。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落成将为业界带来哪些新气象?开馆首日推出的首场学术论坛活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气象”学术论坛,引起国内多家重点美术馆、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和专家的热议。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这艘“文化巨轮”也将在明年“扬帆起航”。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指出,当代美术场馆的职能已不再限于传统美术作品的展陈,它还同时承担着城市文化建设的职能,“如何突破美术馆的边界已成为我们的新责任”。
如今,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的落成,也在便民服务方面实现升级,设置文创书店、儿童艺术体验中心、闻香识书休闲空间等功能区。位于五楼的“雕塑艺术环廊”也将建筑特色与馆藏雕塑融为一体,为市民营造更多“打卡点”。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也观察到,如今观众超过八成都是年轻人,许多美术馆的口碑也在线上口耳相传。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则指出,美术馆不能只停留在“外行看热闹”的层面,要提供有价值的“美育”产品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关于中国美术史的通识教育。只有走进美术馆,学生才能获得对图像的完整认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深有同感。不少与会专家都期望,增强高校与公立美术馆的交流合作,甚至可以开展授课式展览。
不同画派之间的跨地域交流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彭锋希望,新馆可以打造成为特色画派的收藏或研究中心。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则表示,明年将计划与广州共同推出岭南画派和海上画派研究展。
“公众可以迈进美术馆的门槛,从关注新馆建筑、转而到关注馆藏内容、关注业务能力,这就是非常好的开端。”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期待,通过湾区美术馆的优势互补,让“岭南芳华”的魅力得到持久的展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举办 发布年度优秀公共关系案例
- “我爱北京——我手写我心,共话北京城”讲坛举办
- 中国—印尼合格评定合作机制正式建立
- 山东各地“精耕细作” 借力“5G+”体系促智能化升级
- 广东揭阳榕城区粮库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 2023年云南春节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将启 中印柬蒙四国“云”贺新春
- 普京提醒外国大使注意“北溪”事件 吁成立国际委员会调查
- 山西大同:用技术“金钥匙”打开农业“现代门”
- 白领周末爱上刨木头做木工
- 内蒙古冰雪季:多元活动解锁冬日狂欢密码
- 吸引中国游客!韩政府推出方案,定下“200万”目标
- 实时分析表现、增强观赛体验……AI将如何改变体育赛事?
- 呈现最新技术、产品等 第二届链博会首次设置先进制造链展区
- 雄安新区一季度集中开工56个项目 总投资391亿元
- 打赢游戏拿奖金?合法外衣下的赌博陷阱
- 云南国资国企ESG可持续发展行动专场发布会举行
- 南京调整优化落户政策 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
- 【文心艺评】经典电视剧何以拥有跨越时空的魅力
- 北京大兴机场春运预计运送旅客610万人次
- 小红枣做成大产业(乡村行 看振兴)
- 热门推荐
-
- “抢票软件”页面上“有票”是真的吗?权威回应来了!
- 浙江舟山一轿车与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后撞树引发自燃 致1死1伤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继续减免,规模将达5200亿
- 钟南山:肺动脉高压易误诊
- 广西“数智人社”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启动
- 聚集世界文明传承与创新 国际青年史学家对话会举办
- 上海“生命大摇篮”与法国医院签约 构建多学科智慧化妇科肿瘤诊治体系
- 降雪量变“紫色”!周末这些地方将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 湄公河国家留学生:博物馆是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50个项目入选 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发布
- 宁夏推出2项出入境领域便民利企措施
- 北京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0家、外资研发总部22家
- 囤货又后悔 我们离理性消费还有多远
- 匈牙利总理:泽连斯基明确拒绝这一停火日期
- 助力健康照明 中国科创企业自主研发有机半导体OLED器件
- 为何女性偏信“包”治百病?
- 中国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 让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 消毒剂会诱发哮喘吗?居家哮喘患者如何防护?
- 国家速滑馆11月13日起临时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