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人物|茅盾文学奖得主杨志军:成为写作的“在场者”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 上官云)对作家杨志军来说,最近3个月过得有些忙碌。茅盾文学奖揭晓,他的小说《雪山大地》榜上有名,数不清的采访、祝贺就此纷至沓来。
在一些人看来,某些应酬式聚会上的杨志军,显得有点木讷;在另外一些人眼中,他却诚恳又健谈,兴致勃勃地采风、积累素材。这种性格转换的密码,就是文学创作。
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杨志军非常坦率地肯定了写作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在写作中,我才能获得快乐。当内心的想法得到表达,通过文字得以延伸,我才会觉得幸福。”
《雪山大地》与杨志军的故乡青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青海,他度过了几十年的时光,此处的一草一木,热情待客的牧民,都成为他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最初的一些作品,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大湖断裂》《环湖崩溃》等等。”杨志军一直想回报那片土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最终写出了《雪山大地》。
这部作品完成后,他紧绷的情绪慢慢放松下来,“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好与不好,我至少给了那段生活一个交代,也对自己有个交代,短时间内不用再有所牵挂。”
对杨志军来说,《雪山大地》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意味着一种“认可”,也是一种鼓励,“写作是让我舒适的领域,让我能够一个人静静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如果说写作是漫长的旅途,那杨志军还在往前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努力成为写作的“在场者”。
一次水到渠成的书写
动笔写作《雪山大地》的原因不算复杂。在杨志军的文学世界里,作品的积淀一靠生活、二靠情感、三靠对生活的过滤,也就是理性思维。这些准备,过去一直都有。
“我的母亲是医生。小时候,一些藏民会来我们家看病,基本都是我父亲下乡时的房东,或者房东的亲戚。藏族人非常讲礼貌,每次来都带一点礼物。”杨志军回忆道。
这些礼物往往是一些吃食,比如酥油糌粑青稞炒面,现在很常见。不过杨志军说,在过去生活困难的时候,这已经是藏民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在他眼中,青藏高原上民族之间的这种融合,互相的扶持,是永存的日常生活现象。把这种水乳交融的感觉写出来,应该会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后来,就写出了《雪山大地》。
小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藏族牧民传统社会形态和生活样貌的变迁,讲述了以“父亲母亲”为代表的三代建设者的故事,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生态与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
在《雪山大地》中,除了宏大叙事外,人性中的善与美、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也都是他的写作对象。对杨志军而言,这是一次水到渠成的书写。
从记者到作家
杨志军出生在青海,二十来岁时,去陕西富县当兵,按规定要去支农。他在一个生产队蹲点,每天吃“派饭”,一家一家的轮班。
有一次正坐在炕上等着吃饭,杨志军无意中看到一本破破烂烂的书,前后封皮都掉光了。他随手拿起来翻了翻,发现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作品集,里边还有《小二黑结婚》。
“我一看,这写的都是农村生活。我在农村也天天遇到类似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写小说?”杨志军开始想写东西,希望能成为一名作家。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后来,他进入青海日报社,被派到海北藏族自治州记者站,成为常驻记者。彼时,那里的生活完全是牧区化的,采访不是坐汽车,而是骑马。
有时候没有路,他就骑着马慢悠悠地走,草原似乎一眼望不到头,不知道走多远才会有人家。遇到牧民的帐篷,就停下来住一晚,问问他们的生产生活,积攒稿件素材。
“或许是太久没有见到外面的人,牧民们对我很热情,管吃管住。住一段时间后熟悉了,临别时会很自然地行贴面礼或碰头礼。”这种融洽的关系,每次都让他心里生出一股暖意。
那时草原上地广人稀,从一户人家到另外一户人家,可能要走很久。杨志军有时候会想,或许这也是草原上人们喜欢聚会的原因,因为日常生活委实有些孤单。
他很喜欢小动物,养过被遗弃的斑头雁、黄嘴鸦,还有草原上的鼠兔。那些带有情感温度的记忆,与辽阔的草原、蓝天白云融为一体,为杨志军此后的写作打下了足够坚实的基础。
作家亦是见证者
工作中的一次经历,让杨志军加快了在写作之旅上的步伐。
“当时有36个农民在青海湖打鱼,不慎遇险,后来气温骤降冻住浮冰,他们被政府派去的救援队给救上来了。”作为记者,杨志军被派往前方采访,几乎目睹了整个救援过程。
新闻稿写完发表了,但杨志军觉得还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写出来,包括遇险者在冰面上的心理、艰难的营救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这些思考,被他放进了中篇小说《大湖断裂》之中。
从此之后,他仿佛越写越顺手,逐渐写出了“荒原系列七卷本”,纪实文学《无人部落》《亡命行迹》,以及包括《藏獒》三部曲在内的多部藏地主题小说等等,构建起自己的文学世界。
有赖于做记者时养成的习惯,杨志军会将灵感随时记录下来,有时候很零碎的关键词,有时候是一个简单的情节或者人物表情。
写完一段文稿后,他还要朗读一遍,如果读得很顺利,就意味着语言没有太大问题,“如果有这么一段内容能让我读得十分流畅,不用修改,我就觉得特别骄傲。”
尽管后来离开了青海,但他对那里没有任何生疏感,而且如无意外,每年都要回去待一段时间,长则半年,少则一两个月,探亲,四处走走看看。
“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出现,获取素材是一方面,情感的延续是另一个方面。尤其是对写作来说,作家是见证者,成为在场者是件很幸运的事,也是必须的。”他说。
文学没有止境
对待文学,杨志军向来足够重视,许多会议能推就推,多腾出一点阅读思考和写作的时间。他更享受独处的过程,以至于给别人留下了“木讷”的印象。
那些应酬式的会议上,过分热闹的场合有时会让他觉得无所适从,“我极少上网,不爱发朋友圈,对别人谈论的话题或者网络语言很陌生,也不感兴趣。”
每当此时,他往往接不上话,只能选择沉默。在一些喧闹的饭局上,他甚至想不出一些惯常的客套话,不会说祝酒词,显得尴尬而又孤独。而写作,却是一个让他觉得舒适的场域。
所以,去往青藏高原采风,面对想要了解的生活和人物时,他又会变成另外一个人,热情健谈,遇事一定要搞清楚前因后果,“我得把自己放得很低,就像流水一样,在低处流。”
他不在乎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也不会过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也曾经有人提出批评,说我的作品很糟糕。没关系,我写好下一部,用好的作品作出回答就行了。”
对杨志军而言,获得茅盾文学奖意味着一种认可,“文学无止境。我是一个终身都在学习写作的人,仰望高峰,不断攀登。拿了奖,能让我走得更稳健、更自信一些。”
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不尽相同。只要写作,杨志军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既然写作是我追求快乐的一种方式,那必然会陪着我一直走下去。”(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成“课间圈养”?太原郑州等多地回应
- “天路”上的木工“守艺人”:一个人就是一条“流水线”
- 广州中心城区公交车实现100%纯电动化
- 北京将开展50余场蜡梅主题文化科普活动迎新春
- 中企设计建造 马来西亚新数据中心封顶
- 敦煌当代美术馆在沪落成 首展“境象敦煌”开启跨地域艺术探索
- 深圳研究团队成功建立阿尔兹海默病新型猴模型
- 广州首个跑道型(混凝土)固定翼起降点试运营
- 新加坡学者柯成兴: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 “疯狂倾倒”70多小时,京津冀这场雨到底有大?
- 一场入账可达千万 演唱会营收鼓了谁的腰包
- 感受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脉动——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侧记
- 作家王跃文用八年捧出心血长篇《家山》
- 国际博物馆日 福州让文物活起来
- “五一”假日前期全国大部地区天气以晴好为主
- 四川乐山至西昌高速桂花隧道右洞顺利贯通
- 上半年天津经济运行平稳 GDP同比增长4.9%
- 俄乌局势进展:乌总统泽连斯基出访沙特 俄防长视察扎波罗热前线指挥所
- 国考报名今将截止 有热门岗位吸引上万人报考
- 江苏去年审结涉房地产案件8.9万件 推动160多家楼盘续建交房
- 热门推荐
-
- 降低用药负担 山西39种药品平均降价56%
- 台风“杜苏芮”登陆在即 福建宁德海域启动Ⅰ级响应
- 王毅:要求美国拿出诚意,改正错误
- 外媒:一飞机在尼泊尔机场坠毁 机上载有19人
- 中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研制平台技术
- “前后夹击”闯新路 温州“低碳”竞争坐稳强省“第三极”
- 金融机构调查称:5月英国企业商业信心指数下降
- 航天员朱杨柱凯旋 父母盼儿回家好好吃顿家乡饭
- 持续鼓励绿色环保科技创新 第四届“青山科技奖”申报启动
-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 点“数”成金 北京如何加力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 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守住民歌的根与魂
- HICOOL 2023全球创业者峰会首次设立国际创新展区
- 自热型食物的安全隐患,你知道吗?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定期寿险示范条款》《终身寿险示范条款》
- 2023年重庆秋交会启幕 全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今年广东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
-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研究院(广西未来出版研究院)正式成立
- 推进全球关键矿产领域协调发展
- 未来三天全国大部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回升 内蒙古等地风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