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互动让网络文艺不断“生长”
电影《长安三万里》一度在网上掀起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的热议;反复播出的中国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是网友混剪视频时颇为热衷的题材;而从网络文学“变身”电视剧的《甄嬛传》,又回头贡献了无数网络热梗和表情包……以往提起网络文艺强调“网络首发”,小说先上网再出书,还是先出书再上网,决定其是否被看作“网络文学”。然而,人类的创造力和艺术追求从不受媒介限制。新媒体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影视音画也自然向网络进军,而网上的讨论同样被看作是文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带动多种媒体协作,合力孕育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文化。不同文艺类型频繁跨越边界,实现良性互动,是当下网络文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价值引领和良好素养共同成就优秀作品
优秀文艺作品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变?这是人们试图解答的问题。加拿大思想家麦克卢汉的支持者认为,既然“媒介即信息”,那么新媒介自然生成新文艺。实际上,优秀文艺作品离不开相应的媒介素养,创作者的学习、媒介经验的积累和外部力量的引导不可或缺。
近来受到好评的网络文艺作品,基本上都是多种媒介经验的融合,源于长期的学习储备和专业团队的策划。艺术创作不同于单纯的情感表达,仍然是需要专门技能和审美熏陶的高层次工作。尽管网上人人都能写帖子、传视频,但质量存在优劣之分。互联网需要更多内容,也为提升文艺作品的创造力和欣赏水平提供了更丰富的途径。在传统的学校教学与私淑师承之外,人们可以通过视频号推送、知识人问答、在线求教等方式获取真正感兴趣的知识。通过网上的学习和创作发布,网络文艺显得分外活泼。繁荣的根源不在媒介,而在于更顺畅的学习渠道和更多的展示机会。也就是说,互联网本身并不必然孕育好作品,是专业训练下与媒介相适应的艺术素养孕育了好作品。多渠道学习、审美能力提升、有效运用新媒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网络文艺从个人消遣走向精品创作的有效路径。
由于屏幕浏览习惯的养成和文化产业的兴盛,网络文艺吸引了大量媒介资本的投入。以网络文学为例,幻想类网文改编难度相对低一些,经济效益又高,受到资本的青睐,这在无形中挤压了其他题材类型的空间。文化管理部门开展的推优、扶持等行动,即在突破单一的市场标准,让具备精神力量、面向社会现实的作品获得更高曝光和转化机会,从质量和业绩两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有针对性的培训帮扶,切实打开了网络作者的视野,他们以网络特有的幻想手法和源自现实的充盈细节,让网文跳出既有套路,接地气、有担当的作品构造起现实题材与幻想题材并行的新面貌。这些培训帮扶为作者提供了更多认识世界的机会,让他们带着源自现实的热情进入网络文艺创作。
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源于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媒介技术的掌握,表现为对时代文化主题的深入发掘,对传统审美模式的理解,对媒介表达力的凸显,同时也离不开网络文艺现场的清朗有序。优秀网络文艺的诞生有路径、可辨识,是新媒介时代价值引领和良好素养彼此成就的结果。
即时的、有针对性的评论有利于创作提升
作品只要联网就向受众敞开,网络文艺将评议权留给公众,并受媒体形式、数据技术等影响。融合多媒介经验和技艺的网络文艺,以开放式、未完成为常态。与传统文艺相比,网络文艺更重视用户反应,其“召唤式结构”特别明显。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指出,艺术作品的留白和不确定性,使之具备召唤受众读解的能力。在网络上,这种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释放。越是好作品,用户越愿意通过跟帖留言、发弹幕等方式第一时间表达观点。网络文艺评论的主要特点就是深入现场,是一种实践性的评论模式,也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评论样态。
随着网络文艺作品的丰富,网络口碑、网友评分等成为人们避免浪费时间的依据。网络文艺领域出现更多好看、好玩的对象,用户也乐于为有价值、耐人寻味的作品发言。在主动选择之外,数据推荐、页面引流等功能的优化同样关系着作品评价。以往人们的评论统一出现在作品页面,而如今“10万+”作品多通过自媒体推送,号主可以精选留言排列。网络文艺创作者能够有效了解目标对象的审美心理与精神需求。
网络文艺作品价值与评论数量和持久度密切相关。一些网络言论也许只是简单地吸引眼球,却能像鲇鱼一样产生刺激与回应的效果。在网络文艺评论现场,大量言论不仅标志着作品的丰富性,还意味着进一步开拓的余地。因此,一部作品受关注越多,各方面的评论随之越丰富,经过多方位的“打量”,作品的内在脉络也越发清晰,从而有助于创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新生代网络用户不甘失语,也不轻易介入无意义的争辩。在发声和对话之间,他们主张平等自律,积极行动。在选择自由与理性自律之间,媒介技术与网络文艺、创作提升与评论深化等领域都呈现出新的趋势。
接受者成了创作者,“读者”“观众”成了“用户”
网络文艺总体上具有混搭、交融的特点。比如说,“屏面语”实现口语与文字的跨界,“玩劳动”创造边生产、边消费的主体。网络社会文化和生产模式等层面的良性互动,为网络文艺超越媒介提供新路径。
“屏面语”是支撑网络文艺的基础。它通过屏幕上的文字互动再现口头表达,营造动态人际交往环境。在不同媒介界面中,它都以语言介入,推进网文、播客、漫画、短视频的协同生产和相互转化。交往欲望驱使下的公众参与,弥补了部分网络文艺作品表达形式单一、完成度低等不足,有助于提升作品知名度,加速IP转化。网文里缺乏的描写,由读者直接“上场”补足细节;角色欠缺的互动,由二次创作的故事展开。在网络创作中,结构完整性和逻辑严密性的不足不再是障碍,因为读者可以随时将作品“据为己有”,帮助原作者补足原文。
网络文艺作品对构思独特和共情强度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语言精致严密的追求。想象力和感染力带动网上阅读、聊天等结为一体,使消费行为串联成生产行为,把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创作者,“读者”“观众”成了“用户”。网络上年轻用户从“玩”起步,写故事天马行空,做播客有模有样,还拍摄、剪辑,当视频号博主,不仅产出多姿多彩的新媒体文艺,还提供差异化的小众课程。好奇心和新技术为创作主体打开新路径,人们借助智能应用,将“玩”变成有意义的生产。
这种生产模式恰好解答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将何为”的问题。不可否认,人工智能以数字将原本专属于人的技艺推演到极致。大多数人无法与程序比逻辑,与机器拼理性。然而,艺术创作不在于完美无缺的技术,而是靠创意和情感取胜。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法国艺术家马蒂斯说:“精确描绘不等于真实。”艺术与技术的差别不论古今、无碍东西。当人工智能将技艺推演到极致,人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识别、判断和个性化取舍,用媒介更好地辅助创作。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是文艺生产,而是主体性,即人是否愿为“数据生成物”署名,如果有一天艺术家的签名也要由人工智能支撑,那么人就成了人工智能的躯壳。
在媒介融合推动下,网络借助提炼话题、调动情绪的能力,不断将人们的目光从外部的大屏幕吸引到手掌心的小程序。作为新媒介时代文艺发展的新形式,网络文艺通过数字手段传播以往媒介的文艺精品,以算法分析抽象,提炼其审美模式和辨识要素。通过滤镜的简化概括,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画出“凡·高配色”,让照片给人留下“莫奈印象”。与此同时,以往由从容时间、经久磨炼和情感偏好而得来的“灵韵”,也在批量、快捷的屏幕产出中被忽略了。这是沉溺于网络文艺的用户需要沉下来思考的地方。
总的来说,网络社会的新生代不忙于追逐技术变革,而是热衷享受文艺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全新审美表达。只有那些传承锦绣文脉、表达现实温情的作品,才真正展示出新媒介语境下人类艺术创造的魅力,激发出全社会参与创作的活力。
(作者:许苗苗,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交媒体时代网络文艺中的‘玩劳动’研究”〔22BZW023〕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前9个月欧盟非法入境人次同比下降42%
- 埃及称加沙停火谈判取得进展 联合国称以进攻拉法将致更多苦难
- 上海-西安-克拉玛依航线首航成功
- 赏花赏月赏秋光 文化体验成秋游热门
- 专家谈“X疾病”:不必恐慌 保持警醒 积极应对
- 加拿大儿童呼吸系统病例激增 看急诊最长要等11小时
- 微短剧创作应“微而不弱短而不浅”
- 逾200家企业参加东盟与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洽谈
- 外媒:98岁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再次入院
- 印度南部一大学发生踩踏事故 已致4人死亡
- 陕西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展 构建陕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 一池汤水“泡”富厦门一方百姓
- 是否会再竞选总统?泽连斯基回应
- 照护老人的人,也需政策“照护”
- 核酸采样点变身“发热诊疗站”一举多得
- 清明小长假出行,文旅部提醒广大游客注意这四点
- 受强降雨影响 广铁管内部分列车将出现晚点或停运
- 深山中什么样?擅自进山有多危险?有关哀牢山的疑问这篇都回答了
- 各界人士福州交流“事业与家庭” 台湾青年来“取经”
- 【世界说】美国非裔心脏病医生占比不足4.2%!非裔患者找到“能救命且信得过”的医生的机会难上加难
- 热门推荐
-
- 从“济公”到“爷叔” “90后”游本昌成《繁花》“定海神针”
- 让孩子爱上阅读,幼儿园与家长如何打“组合拳”?
- 一颗火锅肉丸到底有多少肉
- 中国铁路中秋小长假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
-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来了
- 中消协就民航“加价选座”问题发声: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 “不卖就禁”凸显美霸凌行径
- 今天,很重要!
- 市场监管总局:做好汛期食品安全工作
- 吉林森林公安破获非法猎捕野生中华蟾蜍案
- 从猪到人,器官异种移植离我们还有多远?
- 端午假期火车票今起开售 出行旅客需提前了解防疫政策
- 各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让困难群体就业有“底气”
- 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双万双联”健康促进行动启动
- 湖北宜昌发现5种鸟类新记录种
- 税惠助力广东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迈向“万亿级”
- 央行:外汇市场预期基本稳定 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
- 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 探寻全球经济重启增长新动能
- 国家医保局:2022年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同比增长2.3%
- 文明的坐标丨“世界化石宝库”澄江化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