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封神》幕后:为何选择挑战“三部连拍”?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从暑期档以来,《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坚如磐石》等影片给网络社交平台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话题,从电影工业升级到电影的美学追求、故事情节等等,都是网友讨论的对象。
不久前,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提名名单公布,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美术等9项提名,引发热议。
对此,记者先后采访了《封神三部曲》美术指导、人物造型指导叶锦添、执行制片人吴学军以及戏用道具美术指导赵首艺,揭秘“封神”电影幕后的故事。
神话电影拍摄的“工业升级”
曾有观点认为,《封神第一部》在工业水准上将中国神话电影提升了一个档次。
相较于电影工业化,吴学军更喜欢“工业升级”这个说法,衡量标准包括预判市场容量、严格按工序推进创作和制作的衔接,制作过程中科学管理等等,确保忙而有序,无缝衔接。
影视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尤其对于类型电影来说,虚拟拍摄、动态捕捉等,在创意的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为电影的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
龙德殿是贯穿《封神三部曲》的重要场所,从设计开始到能够拍摄,至少需要六个步骤。
对此,吴学军说,“剧本需求”是上述工作的核心。首先要根据剧本内容,查阅资料并做出相应场景风格参考,绘制概念图、气氛图,明确这一场景在不同场次中的环境气氛。
到了绘制电脑三维模型、形成数字资产的环节,这时就要将之同步给视效部门,用于制作预览及准备后期视效资产。以小比例模型制作出等比例人物关系,为分镜脚本提供依据。
道具设计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后,紧接着是打样测试,在此基础之上,全部门协作,确定搭景内容,细致到提前确定威亚挂点,照明组和道具组的进场时间等等。
进场搭景时,往往需要置景、效果、陈设和照明组按照早晚班方式交替工作,完成各工种的置景工作以及道具陈设,交景后,演员带装走戏和彩排,调整灯光设计,然后才能进行拍摄。
挑战“三部连拍”
2014年6月,《封神》开始第一次策划会议,2016年9月筹备采风,2017年1月开始建组,2018年8月开机,到2023年7月第一部上映时,已经进入了第十年。
三部连拍的模式也有风险。比如,每部影片的制作和上映时间有不可控性,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观众可能对影片内容记忆度下降,进而影响观影群体的粘性等等。
“拍这种电影,没什么过往经验可借鉴。”以预算为例,吴学军说,《封神》是三部曲连拍,需要多大规模的制作团队?什么级别的演员?这些都是做预算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预算只是个例子,困难从始至终。可以说,封神的制作过程就是一直在打怪升级,一路遇到难题,一路解决难题。”吴学军如是说道。
美学追求是怎样的?
故事情节之外,《封神第一部》的美学特征以及道具设计等等也是观众讨论的话题。
叶锦添一行人曾前往河南安阳考察,也走访了很多庙堂,参考雕像、水陆画。回到北京后,又仔仔细细地梳理了相关资料。
在叶锦添的思考中,这部电影中的人物造型、建筑等都要注重古典美,但同时要有启发性,让观众从新的角度了解“封神”这个神话故事。
“东方精神讲究的虚实并置,我一直寻求重新找到它的表达方法。心的意向跟现实的意向的对比,也反映在龙德殿的创造上。”他说。
在服饰上,四大伯侯都有分别的各自的颜色与它的图腾,再加上朝歌,就是以五行的颜色为基础,这种设置是一种文化的融汇,建构起整个美学体系,便于观众区分人物。
此外,《封神》在道具制作方面做出很多尝试。赵首艺举例,包括鬼侯剑等在内的很多武器都是立体的,有的前后两面不追求纯粹的对称性,侧面看上去也有造型,结构更加复杂。
为了在大银幕上达到理想效果,那些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武器,基本都是三维建模,然后用3D打印技术制作各个部件,再结合手工镶嵌等传统工艺,最终将设计实体化。
片中的兵器是查阅了大量古籍资料,并参照现代审美进行设计的,遵循了使用者所属阵营、兵种、文化传统等原则,将抽象的殷商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予以视觉化呈现。
遗憾与期待
有意思的是,《封神》特意拍摄了幕后纪录片,叫做《封神之路》。
吴学军解释,电影拍摄周期长,可能有很多有趣的人和故事,也希望将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难题的过程记录下来,未来可以复盘。也希望能够分享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如果观众看到了,就可以系统地了解到一部电影的诞生。同时我们还有专门的侧拍团队,像场景搭建的逐格拍摄都是侧拍团队完成,素材也都会共享给纪录片团队。”他说。
“电影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封神》由于缺乏三部连拍的经验、可以借助的资源,在筹备早期走过一些弯路。”吴学军提到,比如一些海外工作人员的资源,经历过换人。
回顾整个拍摄过程,吴学军说,剧组想要回归电影制作的传统本质,认真对待每一个制作环节;也希望专业化的流程,让剧组前后参与的8000多人积累经验,再将这种工作模式,带到他们之后进入的其他影视项目中。
“我们希望电影上映后能被大家欣赏,也希望填补中国电影在神话史诗这个类型上的空白。同时,能通过大众化的讲述方式,将封神的故事讲到海外。”他表示。(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用现代科学仪器“看清”百年样式雷烫样
- 恶行不断!有3起驻日美军相关性犯罪案件未被公布
- 上海机电:关联交易方案调整 增加业绩补偿安排
- 湖畔实验室3项重要成果亮相2023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
- “是谁在颠覆国际秩序?”华春莹发图质问,答案一目了然
- 2024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暨人文交流论坛在俄罗斯举行
- 广州拟对房屋使用安全立法:装修禁止将阳台改成厨房或卫生间
- 青少年如何走出情绪障碍?不要过早给孩子“贴标签”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和合圣地奋力向前
- 暴雪寒潮双预警 各地多举措应对
- 金立群:应为国际金融机构创建制度化论坛
- 中新健康 | 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糖不达标如何破? 专家提出复方制剂路径
- 中秋国庆假期如何提高购票成功率?权威解答来了→
- 中国电影编剧周在福建启动 “影协杯”十佳剧作揭晓
- 哈萨克斯坦总统将到访阿塞拜疆
- 大街小巷年味渐浓 年货消费市场“红红火火”购销两旺
- 盘活资源建设场地 开放公共体育场所
-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办“微宣讲” 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 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已整改问题金额8501.11亿元
- 中国珠宝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与东盟贸易日趋活跃
- 热门推荐
-
- 《锦绣大千——中国古代织绣唐卡集珍》在京首发
- 走进江西马回岭百年庙会:一览非遗“庐山真面目”
- 中国信通院专家建议三方面推进“一云多芯”
- 锦绣中国年|千年晋祠里的“年味”:“寻龙” 舞龙 赏民俗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在海南自贸港“样板间”,企业跑出“加速度”
- 以色列外长称若达成停火协议 将推迟进攻拉法
- 西藏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局地最大风力可达12级
- 中缅边境云南沧源:木鼓奏响发展新乐章
- 尼日利亚中部发生系列袭击事件 致至少30人死亡
- 专家学者齐聚重庆酉阳 共话诗教传承与发扬
- (新春走基层)浙江制造“新三样”闪耀海外
- “良渚论坛”嘉宾悼伦福儒:他和良渚永远连接在一起
- 大庆: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 西藏赴渝招才引智 发布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392个
- 展望量子与超算的融合发展——德国莱布尼茨计算中心访问记
- 二月初二“龙抬头”上海市民喜迎“好彩头”
- 京雄高速全线开通进入倒计时 京雄大桥本月中实现合龙
- 今年强基计划迎来哪些新变化?
- 警方通报山西10岁男孩失联后身亡:2名嫌疑人被抓获
- “司法+N” 青海海东法院柔性护航未成年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