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上)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长期并立、分庭抗礼的历史阶段,也是诸政权及其辖域民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内聚,逐渐从各自称“中国”发展到共奉“中国”之号的历史时期。
各政权正是在尊孔崇儒的基础上,共同继承了隋唐五代以降华夏的官僚、科举、行政、律法——即“中国之制”,从而自然而然地共奉“中国”之号,由此孕育出“大一统”的因素,为元明清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自称“中国”与炎黄认同
公元10—13世纪,随着五代时期各政权间的频繁互动,以及唐以降儒家“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华夷互化思想在周边的迅速传播,诸政权逐渐挣脱“中原政权即中国”的束缚,开始自称“中国”并自认正统。
契丹人据有幽云地区后,逐步自称“中国”,以华夏为正统。辽朝的《鲜演大师墓碑》就有“大辽中国”的说法。
不仅如此,辽还以“炎黄子孙”的身份接续至“中国”的谱系。1009年,《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称萧氏丈夫耶律污斡里的祖先为轩辕黄帝八世孙虞舜后裔。1095年,《永清公主墓志》同样记有辽人为“轩辕黄帝之后”。而《辽史·世表》记载则有所不同,认定“辽之先,出自炎帝。”
无论如何,契丹人已认定自己为炎黄子孙。既然自称“中国”且系出炎黄,自然认为自己的政权就是华夏正统。
辽太宗入主中原后,从晋末帝手中获得“秦传国玺”,因而自认为“天子符瑞”尽归于辽,自然也就继承了华夏正统。辽圣宗为此还专作《传国玺诗》称赞此事,之后辽兴宗又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为题策试进士。
道宗册封高丽国王时更是说:“朕荷七圣之丕图,绍百王之正统”,体现了辽人正统意识的不断强化。
西夏人虽未自称“中国”,但自认为是华夏一脉,亦系炎黄子孙。李元昊立国后遣使向宋上表时,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并一度模仿孝文帝“改姓元氏”。而北魏的拓跋鲜卑自称为黄帝次子“昌意少子”之后,李元昊自称拓跋鲜卑之后,自然认为自己是黄帝后人。
金人据有中原后,便自称“中国”,且以正统自居。
章宗时,参知政事独吉思忠就防备韩侂胄北伐而谏言:“宋虽羁栖江表,未尝一日忘中国,但力不足耳”,此“中国”即指金朝。
金人甫一建国便诏告天下,取代辽朝正统地位,诏书言:“辽政不纲,人神共弃”,故而“率大军以行讨伐”,是为“中外一统”。
此后,金朝君主也不断强调自己的华夏正统地位。海陵王谓“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世宗则直言:“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明确宣称金朝才是华夏正统的继承者。
共奉“中国”之号
北宋时,虽未见宋人称辽为“中国”,但辽宋之间互称“南北朝”,君主以一家之兄弟相称。
澶渊之盟后,辽宋双方致书“皆以南、北朝冠国号之上”(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真宗景德元年十二月辛丑)。
辽宋互称“南北朝”,即“中国”之南北朝。所以辽兴宗直接就说辽宋“两朝事同一家”。辽道宗也明确说辽宋“虽境分二国……而义若一家”。很明显“一家”即“中国”,“南朝”是中国之南朝,“北朝”系中国的北朝,南北两朝皆为“中国”。
西夏建国前,宋太宗得党项绥、银、夏等州后,招诱这些地区的官吏与民众迁入宋境生活。面对此景,党项人的首领李继迁无奈地对其臣僚张浦说道:眼见“中国以财粟招抚流民,亲离众散”,却无能为力。显然,此时党项人认为宋朝即指“中国”。
李元昊建国后,不仅自认华夏一脉,而且欲与辽宋三分天下,“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朝)”,宋为南朝,认为辽宋夏当共奉“中国”之号。但在经过与辽、宋的数次战争后,西夏最终向辽、宋俯首称臣。然而,不管建国伊始要三分天下还是后来向辽、宋两国称臣,西夏一直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分子,从未脱离共奉“中国”之号的框架。
同一时期,由回鹘人建立的、地处今日新疆及中亚地区的喀喇汗王朝不仅称宋、辽为“中国”,而且其君主自称桃花石汗(“中国”之汗)。在喀喇汗王朝的《突厥语大词典》中,“秦”即指中国,故它以“上秦”“中秦”“下秦”分指宋、契丹以及喀喇汗王朝辖域内喀什噶尔等地,显然表示宋、契丹、喀喇汗王朝共奉“中国”之号。
高昌、吐蕃、大理等政权,也以纳贡请封的方式共奉“中国”之号。高昌回鹘同时纳贡于辽、宋,如公元965年、981年、983年三次进献方物于宋;981年向宋太宗上书时,更自称“西州外生(甥)”。吐蕃六谷部多次向宋进献马匹;唃厮啰亦多次纳贡于宋,并乞官职,又于公元1116年将辖域全归为宋朝郡县。大理多次遣使向宋请求册封,宋徽宗于1117年册封大理国国王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可以说,辽宋夏金时期,诸多政权在自称“中国”、宣称继承华夏正统的同时,逐步完成了对彼此作为“中国”一分子的身份认同。(作者简介:曹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
(头图为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王彦龙 刘佳
责编 | 刘娴
审核 | 蓝希峰
采写 | 杨超
制作 | 胡琪
(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口腔种植体集采将于明年1月11日开标,最高有效申报价2380元
- 知识产权保护容不得一“点”沙子
- 中国工程机械巨头聚长沙 新能源销量迅增受关注
- 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盛大启幕 121岁的青岛啤酒“鲜”体验
- 艺评丨我们的春节,世界的春节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缘何“落子”克拉玛依?
- 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大年初一到初八暂停对外办公
- 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代行总统职权
- 云南罗平:深耕小黄姜全产业链 提升品牌竞争力
- 甘肃酒泉市肃北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秘鲁北部遭强降雨侵袭 大量房屋被淹、卡车被困路上
- 2024年房贷重定价来了
- 商务印书馆推出九卷本《邓正来著作集》
- 盐碱地改良应把握好几个关系
- 官方:今年主汛期中国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
- 四川报业博物馆在蓉开馆 展示巴蜀大地报业发展历程
- 东北人口净流入现象备受关注 专家:青年人才回流释放新信号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福安举办连家船民上岸节:展现搬迁上岸的美好生活
- 法国北部发生枪击事件已致5人死亡 一男子自首
- 安全提示
- 热门推荐
-
- 一旅客行李箱内塞满成捆美元现金 广州海关现场查获
- 考古泰斗严文明辞世 “重瓣花朵”理论揭示中华文明绵延密码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提示:端午节这几类人不宜食用粽子
- 哈尔滨机场一月运送旅客229万人次创新高
- 国庆黄金周运输期间火车票今起发售
- 国家发改委连发三文回击欧盟
- 元宵节的小知识:为何要赏灯?吃汤圆有啥讲究?
- 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 从上门代厨到喂猫遛狗 到家服务消费新风强劲
- 黄河普通干线最长桥合龙(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 重庆24个区县出现暴雨 10条河流超警3条河流超保
- 浙江县域观察:政企“双向奔赴” 千年府城经济“上新”
- 湖南衡阳一男子砸伤妻子并殴打儿媳 警方通报
- 孟加拉国青年“冲浪”中国
- 联大紧急特别会议通过涉巴以冲突决议 呼吁人道主义休战
- 中新真探:蛋白质吃得越多,肌肉就会长得越多?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 《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
-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童梦同行守护成长”公益活动启动
- 杨怡芬新作《海上繁花》:虚实之间 凝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