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从民俗到亚运,古老运动龙舟乘风破浪焕新机
中新网温州10月3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走进浙江温州龙舟运动中心,长1200米、宽130米的水域赛道碧波荡漾。超声波除藻船驶过水面,与岸上步履匆匆的工作人员互为风景。
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协办城市之一,10月4日至10月6日,温州将承办龙舟比赛,6枚金牌会在此诞生。
“一桨划过两千载”,从古代祭祀祈福的民俗活动,到如今的休闲运动、大众赛事,再到登上国际体育比赛的舞台,龙舟这项古老的运动,在传统文化里萌芽,于现代奔流中逐浪,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联系过去与未来,连接中国和世界。
水乡文化孕育“一桨千年”
龙舟之于温州,是一种绵延千年的文化信仰。
宋代温州籍诗人叶适在诗词中写道,“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鼓争飞扬。”可见当地龙舟竞渡,在宋时已很流行。
“温州的龙舟文化有2000余年的发展历史,渊源于古代越族人对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祛病除灾。从新时代文明的角度来说,就是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浙江省龙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温州市龙舟协会秘书长金凯告诉中新网记者。
明清时期,温州龙舟开始盛行为各村比拼项目。时至今日,“村村都有龙舟队”的竞渡盛景与“看龙舟,到温州”的城市品牌仍相互印证。
金凯介绍说,在温州,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端午节回乡的游子比中秋节多,“这两个传统节日都有家人团聚的愿望,但端午节划龙舟,对水乡百姓的诱惑太大了。”
如其所言,江河纵横、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温州独特的龙舟文化。
每逢端午佳节,温州若有村庄要做新龙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温州人的母亲河——温瑞塘河也会“堵船”,一艘艘龙舟在锣鼓声与呐喊声中劈波斩浪。
出于深厚的群众基础,温州人划龙舟,“一不小心”就轰轰烈烈。2015年6月20日,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赛事举行,当地向“最多参赛队龙舟赛”世界吉尼斯纪录发起冲击并获得成功——203支龙舟的展示刷新了此前德国人保持的154支龙舟队参赛纪录。
现场,5万多人参加、观摩和助阵,桨板翻起的不止水花,还有老百姓心目中“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
“温州模式”赋予龙舟运动新活力
龙舟运动是古老的,也是锐意革新的。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2017年,温州成为中国唯一的“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城市。截至目前,该市先后出台相关文件20余个,旨在激发社会力量投资体育的热情。这也为龙舟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
“温州龙舟队拥有独特的‘温州模式’,它们大多由各村干部、企业家、个体户以及龙舟爱好者自发组成,相关费用自掏腰包、自筹解决。”浙江省龙舟协会秘书长项君伟介绍说,近年来,当地还借助“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改革东风,先后打造了龙舟基地、龙舟公园等,成为市民游客深入了解龙舟文化的好去处。
走进龙舟公园,气势恢宏的龙舟模型格外吸睛,周边还有城市书房、青少年龙舟训练基地、市民体验基地等配套设施。金凯说,这里过去是垃圾场,借助社会力量,温州将城市用地开发的“边角料”灵活运用起来。温州市龙舟协会也集资1000多万元,帮助它改头换面。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是‘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初衷,尤其是亚运会举办以后,温州龙舟运动中心要做好赛事的‘后半篇文章’,为民众生活带来更多积极影响。”温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宏受访时说。
游子遍世界 侨力助龙舟“出海”
龙舟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10年,广州亚运会,龙舟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彼时,中国男子龙舟队在三个项目上获得了2枚铜牌和1个第四名。
龙舟比赛激烈的竞争背后,折射出龙舟运动在全球的风靡程度——据国际龙舟联合会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超8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龙舟赛,龙舟运动早已突破区域限制,拥有更广泛的参与基础。
推动龙舟“出海”,温州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当地近7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协会有75位华侨,主力队员每天都会训练。”意大利青龙龙舟俱乐部队长邓建义表示,他们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请一位龙舟师傅打造几只温州传统龙舟,在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向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12年,温州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龙舟名城”。张志宏透露,近期,亚洲龙舟联合会已同意在温州设立亚洲龙舟运动交流中心,这是一份新的荣誉,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整个亚洲的龙舟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中国,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被列入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标识和地域特色。”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负责人刘朝晖受访时表示,侨居在海外的温州籍华侨华人借龙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优良媒介。
美国旧金山湾区已举办十三届龙舟大赛;温州海外龙舟基地先后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成立……龙舟从地中海“划到”塞纳河,传递着同舟共济的中国式浪漫,也诠释了“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他们扎堆访亚太,视线锁定中国,暴露四大意图
- 金秋时节“果实累累”映红农民笑颜 绿水青山间奏响丰收“致富曲”
- 中非工业化合作求“质”向“新”促可持续发展
- 金陵琴派传承人陶然:让古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 新春走基层丨列车上的大集长啥样?大鹅、公鸡、山蜂蜜全都有!
-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结晶
- 北方“候鸟老人”成群结队“飞”往海南
- 惠及155万老年人!北京建成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 安徽已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70家
- “手机变砝码” 一眼识“鬼秤”?
- 广西临港产业聚链成势 向海经济活力持续激发
- 10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86元 下调41个基点
- 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发展、活力强劲、空间广阔 多领域迎来新成果、新机遇
- 北京首次布设测雨雷达 实现永定河官厅山峡区域全覆盖
- 中国民航局:预计今年民航旅客运输量达7亿人次 创历史新高
- 福建霞浦船艇碰撞事故已致2死3伤 事故原因调查中
- 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举办“留学第一课”宣介海外安全及领保协助
- 没有这10多亿年,地球一天会有60小时
-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紧贴任务实际 打好冰雪灾害救援“提前仗”
-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建言:2050年中国全面建成智慧公路路网体系
- 热门推荐
-
- 中柬合作纪录片《Hello,柬埔寨》开播仪式在金边举行
- 匈官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匈牙利受益匪浅
- 印尼井里汶郡加入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首次迎来“外国朋友”
- 第四届运河城市模联大会闭幕:学到新知识、结交新朋友、提高新能力
- 深度体验“文华河北” 河北推出《跟着文物游河北》智慧语音导览图
- 打破观众和演员边界 沉浸式观剧走红
- 北美票房:“碟中谍7”首映夺冠领涨北美票房
- 甘肃添国际慢城版图:两当云屏以“慢”致远
- 东盟学子唱响壮乡 以民歌为媒增进友谊
- 中央定调下一步经济工作,有新部署
- 新疆温宿县2024年“龙行龘龘迎盛世·凤舞翩翩贺新春”春节联欢晚会精彩上演
- 中国小伙在意大利以文墨会友
- 看!电影滚烫,票房飞驰
- 汇率管理渠道更丰富、人民币国际化利好外贸企业
- 南方多地强降雨持续 如何有力应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 湛江警方回应奔驰车插队:已关注,具体以官方发布为准
- 梅龙高铁开通在即 两座新建站房精彩亮相
- 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启动
- “东方庞贝”震损文物修复完成
- “双节”假期广东水路总体平稳有序 客流量同比增长87%